預計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將高達1100億美元

導讀 近年來 沒有比人工智能更火熱的行業 作為未來幾十年科技趨勢 科技巨頭投入重金 帶來了人工智能蓬勃發展態勢。依據IDC早前的報告顯示

近年來 沒有比人工智能更火熱的行業 作為未來幾十年科技趨勢 科技巨頭投入重金 帶來了人工智能蓬勃發展態勢。依據IDC早前的報告顯示 預計到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將高達1100億美元 年復合年增率超20%。在筆者看來 計算能力的大幅提升、算法日臻完善 帶來了全球人工智能在近年來得到迅猛發展。

面對新機遇 科技巨頭則率先收獲這一波紅利。因科技巨頭完善的服務、場景落地能力等諸多因素 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各界轉型升級。從經營層面來看 營收穩健增長;從資本市場來看 受到投資者青睞。以亞馬遜為例 AWS云服務營收高速增長 核心在于豐富的物聯網、人工智能服務 尤其Amazon SageMaker是當前全球使用最廣泛的機器學習工具 從而幫助企業更快地進行數字化轉型和創新。

伴隨在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AWS開啟轉型之路 助推云服務營收穩健增長 根據亞馬遜公布的財報數字 AWS在2020年第三季度達到年化收入460億美元 同比增長29%。在資本市場更是高歌猛進 市值高達1.59萬億美元 今年截止12月4日累計上漲超70%。

需要指出的是 在全球亞馬遜、微軟、谷歌與百度是公認的四大人工智能巨頭。當然 在熱火朝天的人工智能領域 也涌現出無數人工智能創新企業 從AI芯片寒武紀 到機器視覺商湯科技、曠視、云從、依圖四大獨角獸 同樣也受到資本青睞。在此前融資中 一輪高一輪 使得估值水漲船高 甚至公開消息顯示商湯科技估值高達百億美元。

因在一級市場進一步推高估值 也暗藏泡沫風險。尤其那些頂著明星投資機構的AI創新企業 瞬間高大上。當然 高估值由此引發泡沫爭議。因落地場景落地艱難 且融資錢花完后 導致會一批人工智能公司倒閉 畢竟長期虧損得不到輸血導致破產 至此AI獨角獸們需要不斷需求融資。

在科創板推出后 國內創新企業融資渠道繼而轉向科創板上市 包括巨額虧損72億元后的依圖科技 希望在科創板市場上市尋求75億元資金 進而鞏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 并驅動業務拓展。12月3日 云從科技也向科創板遞交上市申請 希望融資37.5億元 這將能緩解長期無法盈利所造成現金流緊張。

隨著AI獨角獸的上市進程推進 相繼發布財務數據來看 巨額虧損、商業落地能力是爭議焦點。云從科技招股文件顯示:過去三年半累計虧損超22億元。2017、2018、2019年和2020年1-6月分別虧損1.06億、1.8億、17億和1.9億元。需要指出的是 2019年虧損擴大主要是實施股權激勵 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億元。

文件同時披露 若公司未來一定期間面臨市場激烈競爭出現主要產品價格下降、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且研發成果未能及時轉化、人工智能行業政策出現不利影響、下游行業需求顯著放緩等不利情況 在2020年以及以后年度 可能出現持續虧損 致使累計未彌補虧損金額逐年擴大。

在此之前 依圖科技招股文件顯示近三年半虧損超72億元。盡管營收規模不斷擴大 伴隨而來的虧損也是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擺在依圖科技眼前的依舊是巨額虧損尷尬局面。此外 所披露的前五大客戶中 每年都有較大變動 可以看出客戶極其不穩定 且要面臨華為、BAT重量級巨頭 還有來自海康威視、科大訊飛等細分市場的巨頭競爭 其前景引發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 AI獨角獸營收處在高速增長格局。曠視科技早前披露數據顯示 2016-2018年營收復合年增長率為359%。依圖科技最近3年(2017-2019年度)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23%。云從科技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254%。業績穩健增長 主要在于AI獨角獸尋找落地場景中逐漸取得成效。以云從科技來說 多年業務深耕 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四大領域已逐步實現成熟落地應用。

以智慧金融場景為例 截止2020年6月末 云從科技為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 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等超過400家金融機構提供產品和技術服務 推動全國超過十余萬個銀行網點進行人工智能升級。

“近年來 銀行業積極邁向金融科技轉型 背后所支撐的則是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對此指出。通過引入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大數據融合 提升流程效率 構建一個新的金融服務體系 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 也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對于人工智能廠商來說 必將受益金融科技機遇 而云從科技在金融領域深耕多年 也將受益這一波紅利。

最后 對于人工智能獨角獸而言 高額的研發投入占比 以及持續的虧損 登陸資本市場后能否得到投資者青睞 面臨較大風險 通往“詩與遠方”的人工智能道路上 人工智能商業應用場景將是AI獨角獸核心。

楊劍勇 福布斯專欄作家 致力于深度解讀5G、物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 觀點和研究策略被眾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責任編輯:YYX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