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太多“狼來了”的文字游戲后,蔡徐坤終于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頂流地位。
叔和大家一樣等了兩天也沒等來工作室的回應,倒是等來了工作室急招法務的消息,丑聞的可信度又默默往上升了幾分。
Prada也憑借眼光毒辣再次成功出圈,多少有點代言圈藝人冥燈那意思。
而在他之前,距離上一位翻車塌方的代言人丑聞曝光,才過去短短9個月。網友們花式調侃Prada公關入錯行,可能刑偵工作更對口。
一些網友甚至幫Prada想好了未來的宣傳方案。
很多人都在好奇,到底是Prada屬于易招劣跡藝人體質,還是Prada代言人都容易飄?這些奢侈品大牌都是用啥眼光選代言人的?未來又會有什么審美趨勢變化呢?
叔今天就跟大家嘮嘮。
01
大牌代言的選人邏輯
很多時候品牌官宣代言人的時候,大家都會有種“眼被豬油糊住”的感覺。明明有那么多可選對象,為什么偏偏是TA。
但其實他們的選人邏輯還是很清晰的,總結來說就是沒啥人可選了以下幾個方面。
1.長相風格高度適配
首先能不能把自家的衣服穿得好看,讓大家看完產生購買欲,整體外形風格肯定是考量的重點因素。
張元英、林允兒身上的甜美感都跟Miu Miu的品牌形象很契合。
不過叔覺得內地選中的劉柏辛、邱天更契合,骨子里透著一股叛逆和堅韌感,不是靠保養打扮出來的少女感,而是內里的肆意純真,跟這幾季性感俏皮的靈動Miu不謀而合。
包括郭采潔也是同個路子
眼光毒辣的YSL也發掘了樸彩英身上那種帶著荊棘和刺,足夠冷艷,散發著一種野生野長的野玫瑰魅力,跟一向危險、熱愛冒險的圣羅蘭女郎氣質適配度很高。
私下的她駕馭YSL有著巴黎左岸的浪漫慵懶和銳利,讓很多喜歡YSL又擔心過于成熟的女性發現了其優雅先鋒的一面。
反觀當年趙麗穎代言Dior被群嘲,就是因為當時的她時尚度還不是很敏銳,和Dior的品牌氣質貼合度不夠高。
同樣的,Lisa和Celine的適配度也沒有隊友來得高。
不管是先前的年輕街頭風還是這兩季的黑暗搖滾風,不僅沒能放大Lisa自身甜颯并存的芭比混血感,反而讓她顯得平庸,甚至越發油膩。
2.個性標簽鮮明
此外,代言人身上區別他人的特質也是品牌很看重的。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Gucci代言人李宇春了,她的方臉和中性氣質并非傳統大眾審美,但在引領時尚圈的設計師看來很有前瞻性,加上品牌同樣轉型走繁復路線,深度合作就順理成章了。
圖源@Sally loving_ohhh
藝人自身個性和標簽越鮮明,越能讓品牌從一眾設計中脫穎而出。
Gucci本身的裙子太過華麗高貴,讓太女性化的明星來穿難免容易俗氣,她這張雌雄莫辨、不性感又不漂亮的臉來駕馭反而讓衣服脫離單純的帥和美,走向高級。
是不是真時髦可能眾口難調,但獨一份的氣質在內娛無代餐應該沒人反駁吧。
包括韓國簽下的金鐘仁,也屬于辨識度非常強的類型,主打大眾一時看不懂,但久了好像也順眼合理的先鋒性。
3.自身調性在線
尤其是Chanel等頂奢以及珠寶腕表品牌,比一般奢侈品更在乎自家的調性和文化內核,對于代言人、好友的考量也會更加嚴苛,動輒三五年是常有的事。
新晉蔚藍男士香水系列代言人甜茶
Chanel的中國區代言人周迅就經歷了長達五年的考察,從她2007年轉型電影圈開始,通過一系列參觀工坊、了解品牌淵源等活動,到2012年才拿到大使頭銜。
曾為代言人的小松菜奈
這種不愁銷量的品牌出于形象層面的深層考核,不會出現“快餐式”簽人的情況。
前段時候非常轟動的卡地亞與鞏俐合作就是標桿,給的還是全球高級珠寶大使這種核彈級別的title。
且不論她已經擺脫了人靠衣裝的級別,穿著保暖內衣也能映襯出氣勢,光論她在國際上藝術成就和地位,就和卡地亞氣場相投。
她本人對于劇本、代言都是出了名的挑剔,不隨便刷臉。雜志內頁拍攝也要每張親自把控質量,這樣敬業專注的迷人特質某種程度上也幫助品牌表達了自身的格調。
總體來說不同品牌的具體策略或有不同,但無非是名氣、地位、專業能力、客戶認可度、粉絲影響力和發展前景等等。這么算下來,能選擇的明星真的少之又少。
02
品牌代言人的審美變化
可以說再意外的代言人選,也是在很多因素的合力下促成的,同時品牌選擇代言人的形象變化,本質上也反映了品牌形象和發展需求的變化。
1.從看重質量到看重流量
當時Prada官宣蔡徐坤,就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這波操作,要知道最早拍攝Prada廣告大片的可是金城武啊!
當時還沒有代言人頭銜這種說法,但能出鏡已經算是非常厲害了,他也是最早和奢侈品牌有深度合作的藝人。這個妝造和拍攝質感放到今天都是相當炸裂的程度。
由此開始周迅、董潔都和Prada建立了聯系,Miu Miu還邀請她倆作為2006秋冬全球代言人拍攝硬廣,很多奢侈品牌也是這樣慢慢被更多中國人熟知的。
這樣的機會有多難拿到呢,早在1998年張曼玉就登上巴黎時裝周為愛馬仕走秀,雖說是獨一份的待遇,但沒有任何頭銜加持,畢竟愛馬仕至今也沒有任何代言人/摯友,是唯一一股清流。
當時的她去時裝周都跟在自家客廳閑逛一樣,基本上我們能叫出名的品牌她都去過,設計師們都愛她,不僅說她是最能代表東方的女性,每次看秀也是親自接待。
與當時Balenciaga創意總監Nicolas Ghesquière
對她來說時髦真的是一件毫不費力的事情,敢在艷星扎堆的戛納紅毯敢用Balenciaga機車夾克配透視長裙,足以見得她的時尚品味和駕馭力超群。(PS.現在的代言人是金·卡戴珊)
不管是金城武也好,周迅也好,都是靠著作品出圈,也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力的藝人,本身的氣質和品牌也沒有違和感,所以即便放到現在都是毫無爭議的人選。
曾為Giorgio Armani代言
現在十八線人手一個的美妝代言,放在當年是只有天王天后級別的人才能拿到。
早年代言SK-II的鄭秀文
從四旦雙冰到現在的小花小生,開始擁抱流量后,能明顯感受到品牌和代言人/摯友們契合度直線下降。
LV早期廣告代言人王菲
張藝興代言Valentino、虞書欣代言Givenchy都多少讓人有點看不懂,風格八竿子打不著不說,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成為很多網友詬病的原因。
一度讓叔懷疑這是不是品牌為增加曝光不惜自降身價的反向營銷。
目的確實達到了,關于難看的討論度極高
畢竟舒淇也才代言了MK,跟這些一線大牌差的不止一個級別。
2.從單一角色到多元發展
不過這兩年除了流量外,很多奢侈品牌也開始尋求更多大家意想不到的、和時尚本身沒啥關系的人來代言了。
從LV官宣網球運動員大坂直美,以及我們的單板滑雪冠軍蘇翊鳴,到楊笠、辣目洋子拍攝寶格麗大片,他們的形象和大家印象中的奢牌未必很符合,但在不同層面幫助品牌觸達很多以前可能對時尚品牌不感興趣的群體。
這些看似和時尚無關的宣傳,給有著悠久歷史的時尚品牌注入了新活力,同時也釋放出品牌除了流量和帶貨,也關注藝術環保、崇尚體育健康的友好信號。
比如LOEWE代言人北野武,不僅是知名導演(《菊次郎的夏天》),也是個“才華橫溢的老流氓”,乖張叛逆的個性讓觀眾一眼就能判斷出LOEWE是個又文藝又酷的品牌。
頂級腕表積家在前幾年邀請papi醬拍攝廣告宣傳也曾引起軒然大波,雖然外界對她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她是個很有才氣的人。這也讓積家的品牌形象多了一層厚度。
同時他們也打破了大眾對傳統審美的狹隘印象,展現更多元豐富的美感。楊天真代言維密就是最好的宣傳語。
另外由于飯圈的崛起和出于對塌房風險的規避,各種摯友、好友、繆斯、推介官等“無中生有”的頭銜應運而生。title的含金量可想而知,這里叔就不贅述了大家都懂。
03
未來代言的審美趨勢預測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有沒有能盡量避雷的方法呢?有!
在說之前叔想簡單講講,為什么Prada在這場風波中是“最大贏家”。
首先大量的曝光讓品牌時尚文化內核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沒有蔡的粉絲,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Prada除了賣衣服,在建筑、人文藝術和環保方面都貢獻了諸多力量。
修繕上海非遺住址榮宅
成立基金會研究人類疾病等問題
在其他品牌的營銷都很同質化的今天,提升了好感度。
其次蔡徐坤的成功“去油”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Prada男裝時髦的大廓形和略帶小趣味的巧思設計,讓他整體造型清爽了很多,也讓Prada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自身的時髦度。
由此我們可以延伸出幾個選代言人的思路供大牌們參考。
1.從小鮮肉向有底蘊的臘肉偏移
相比頂流小生,成熟有底蘊的臘肉們風險性就低多了。與其降低格調屈服于帶貨明星,代言人的聲譽和影響力更能證明品牌形象的高度。
歷經了歲月錘煉之后的氣質反而是他們最獨特的寶藏,叔圈天菜阿爾·帕西諾(《教父》男主)就用自己在線的鏡頭表現力告訴你,什么叫真正的迷人。
包括少女牌Miu Miu也多次跟吳彥姝合作,突破了少女感的傳統定義,透露閱歷積淀下從容洗練的優雅,內涵一下就拔高了,這不比沒演技沒作品的小花美多了?
品牌大片也逐漸呈現多樣“少女美”
圈內遺珠比如陳數、宋佳、袁泉都值得。
2.從時尚度向才華偏移
早在2015年Celine就放棄當紅明星,請來了著名作家Joan Didion(《順其自然》的作者)出鏡時尚大片。
比起單一的娛樂明星,文學家、舞蹈家、企業家、喜劇演員等在各自領域達到頂尖水平的代言人,更能體現品牌的格局和更高遠的視野,同時塌房系數直線下降。
哪怕是邀請一些有才華的網紅,引發激烈討論也總比無人問津來得強,畢竟黑紅也是紅嘛(沒在映射任何人)。這種花小錢收割大流量的動作性價比不要太高。
Celine官宣Tiktok網紅Noen Eubanks
3.從高高在上的明星向普通人偏移
講道理,明星代言雖然能推動粉絲買賬,但對于普通人的時尚指導起不到什么作用。身材一流臉蛋漂亮的明星/模特穿啥不好看啊。
這時候選擇一些貼近普通人身材和長相的人來代言,反倒能引起注意,起到種草效果。
像是渡邊直美,就給了很多大碼女孩勇敢嘗試的信心。
說到底大家之所以對很多代言人有抵觸或負面評價,主要在于他們無法滿足大眾心中高大上的奢侈品形象,VIP客戶們更是無法接受自己喜歡的品牌格調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