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2感染了新冠(8)

導讀直新聞按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優化防疫新十條措施。根據“新十條”,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

直新聞按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優化防疫新十條措施。根據“新十條”,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此外,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采取5天居家隔離。 毫無疑問的是,今后乃至相當長一段時間,“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為此,直新聞推出特別策劃《我在2022感染了新冠》,通過多位曾經感染新冠的人士的親身講述,展現他們的抗疫全過程,也為做好個人防護提供參考。科學抗疫,我們用心同行! 這一期,直新聞采訪了在北京生活多年的薇薇,今年35歲的她現在是北京某大型企業的總經理助理。12月3日,就在北京認真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根據疫情發展形勢,分區分級分類動態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當口,薇薇意外“中招”。采訪中,心態樂觀的她半開玩笑地說到,自己可以說是疫情防控政策進一步優化以來感染的“第一批”,在“先行先試”。病愈后,她把自己的“奧密克戎5天測評體驗”分享到了社交平臺上,她說,“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


癥狀強烈 但抗原測了兩次都是陰性


仿佛有預感似的,11月25日,居家隔離中的我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條動態:“從未感受到疫情離我如此之近。”

就在短短幾天后,預言成真了。

12月3日當天,一大早起來我就感覺嗓子疼,還伴隨著干咳,渾身發冷,心里隱隱不安。但由于沒有太過不舒服,吃完早飯我就去排隊做了核酸。在排隊的一小時里,我感到渾身發冷,回到家更是有一種虛脫感,渾身無力,只想躺下休息。而這個時候的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中招”了……

在接下來的四天里,我經歷了反復高燒,期間還伴隨著心悸、咽痛、頭暈、鼻塞、渾身無力等癥狀。難受時甚至感覺天旋地轉,喝水時喉嚨像刀割一般,只能對著天花板喘大氣。在持續發燒的前三天,我每天都難受得要到半夜兩三點才能入睡。

12月4日,我發燒的第二天,也是整個病程中最難熬的一天,我一度難受到連手機都拿不起來。中午到晚上,我經歷了“發燒-服用布洛芬后退燒-高燒39.5℃-服用布洛芬后退燒”四個階段,這4個小時對我來說堪稱噩夢,體溫最高的時候一度飆升到39.8℃,還伴隨著心悸。直到半夜三點,我才迷迷糊糊睡著。

奇怪的是,盡管我的癥狀已經“無限接近”感染了新冠病毒后的癥狀,但我的抗原檢測仍然顯示陰性。出現癥狀的頭兩天我測過三次抗原,前兩次都是陰性,直到第三次,試紙漸漸顯現第二條淺淺的淡紅色時,我才打消最后一絲僥幸心理,承認自己不是得了流感,而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后來我才知道,抗原要在出現癥狀后大概兩天,體內病毒達到一定濃度時,才會檢測出來。經此一“戰”,我有一點經驗之談就是:如果有嗓子疼、發熱等癥狀,建議立即和家人分開吃飯及就寢,以免大面積傳染。

>>>


開完會后,沒戴口罩的同事全都感染了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奧密克戎具有傳播快、隱匿性強、穿透力強的三大特點。這次的親身經歷告訴我,最樸實有效隔離病毒、防止中招的辦法就是——戴好口罩。

12月1日,也就是我感染新冠病毒居家隔離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這天我們每個人都是手持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進入公司大廈的。

當天,除了和幾個同事一起吃飯外,我還參加了一場線下會議,在那場會議結束后我們就各自回了家。12月2日,我們全員居家辦公,沒有再碰過面。

12月3日,就在我出現發燒、咽痛等疑似新冠癥狀時,幾個同事抗原檢測顯示陽性的消息也陸續傳來。感染人員除了幾個一起吃過飯的同事外,還有那天開會沒戴口罩的同事,他們無一例外全部“中招”。而開會戴了口罩的幾個同事則成功躲開這次“群體性感染”。所以我個人認為,戴好口罩確實是有效防護的手段之一。

在這里我真誠建議大家,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無論是去哪里,最好上班也不要摘下來;吃飯時盡量遠離人群獨自吃飯,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我知道,不同人感染后的情況因人而異,但對我個人而言,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感染新冠后的癥狀和網上說的類似感冒不太一樣,這個過程非常痛苦,比想象中要更可怕。可以說,感染的那幾天,除了藥物作用外,我是靠意志力挺過來的,再也不想經歷第二次了。

>>>


“奧密克戎5天測評版”之布洛芬真的很管用

病愈后,我把我這5天的抗疫過程命名為“奧密克戎5天測評”,分享到了社交平臺上。在這里,我也想把我的“測評”結果分享給大家。

5天下來,我感覺保持好樂觀心態非常重要,一定要“穩住”。在居家隔離期間,我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只要沒有基礎疾病,是不會出現大問題的。

我個人認為,個人免疫力與確診后的癥狀嚴重程度關系密切。由于平時缺乏鍛煉,我自覺免疫力不強。同期感染的同事中只有我的癥狀最嚴重,5天里有4天都在發燒,其他同事最多就是2天,有的甚至沒有發燒,只是有點頭痛和嗓子疼。

至于網上說的失去味覺,我和同期感染的同事都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而且除了第二天發燒最嚴重的那晚吃不進去東西外,其他時候我的胃口都正常。

在我的新冠分享帖里,我把布洛芬稱為“退燒神藥”,在發燒的那幾天,我每天都服用布洛芬退燒。如果家里有老人的話,我建議可以備一些速效救心丸,以防止心悸。

另外,新冠發燒跟普通發燒不同,千萬不要蓋厚被子捂汗。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感到呼吸不暢,一定要立即前往醫院就醫,不要在家里硬挺!

>>>


小tips:如何關心已經確診的朋友?

和新冠病毒“作戰”的這幾天,身邊的朋友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他們的關心,讓我在身體備受折磨之時體驗到很多溫暖,也更加充滿力量。

如果身邊有感染的朋友,而你是不便與其直接接觸的未感染者,我想表達關心的最好方式,就是買一些梨或者甜度比較高的水果給他寄過去。因為我個人的感覺是,感染后吃稍微酸一點點的水果都像是給嗓子上刑。同時補充維生素C對于新冠患者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千萬不要覺得“多喝熱水”這話會被吐槽“直男”,因為確診后“多喝熱水”確實非常必要。其實我平時是不愛喝水的人,但發熱的那幾天里,我一直在猛灌水,因為感染后我每天都渴得不行,需要補充大量水分。所以在這種時候,和朋友說一句“多喝熱水”,也是無比暖心的問候。

>>>


寫在后面

疫情三年,國家為了保護我們付出了很多,接下來就交給我們自己吧。每個人都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勇敢無懼地去戰斗!

希望在不久的以后,我們能徹底戰勝新冠病毒,大家能回到2019年疫情之前的日子,不用戴口罩,去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


采訪丨何欣穎,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

專題統籌丨曾子瑾,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