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進入11月,北半球很多地方的天氣都正在顯著的轉冷或是變涼下來,但即便如此,低緯度其實還很溫暖,熱帶洋面上依然是夏天的味道:進入11月,東西半球的熱帶氣旋其實仍然處在活躍中。11月3日凌晨,位于我國南海上的22號臺風尼格登陸廣東,再次給南方帶來了熱帶的氣息,而11月12日,位于西北太平洋深處的低壓則加強成為今年第24號臺風山貓,雖然山貓未來將在遠洋默默北上,對我國沒有直接影響,但仍然顯示西太平洋的臺風還在活躍。 ???
而實際上,西半球的熱帶氣旋也同期活躍——11月6日,一個低壓區在北大西洋波多黎各以北生成,11月7日下午5時,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將其升格為亞熱帶風暴,并命名為妮可(Nicole)。11月8日晚間11時,國家颶風中心判定其已轉化為熱帶氣旋,并且在11月10日發展成一級颶風(相當于我國標準的臺風級別),并且在逐步發展增強的過程中,開始向著美國東南部沿海靠近。
在當地時間11月10日凌晨,颶風妮可正式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登陸,挾大雨和狂風襲擊了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登陸后不久便減弱為熱帶風暴,但仍導致當地幾十萬用戶停電。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表示,妮可以75英里/小時(約合120公里/小時)的風速在邁阿密以北的東海岸登陸,仍為一級颶風水平。登陸時的雷達圖上可見,颶風妮可有著清晰的風眼和眼墻結構,也同樣證明了颶風妮可登陸時具有相當強度。
對應著颶風妮可登陸時雷達上清晰可辨的風眼結構,當地網友在風眼中還拍攝到了皓月當空的景象。
雖然說美國每年都有颶風登陸,但這么晚登陸的颶風依然比較少見,這使得颶風妮可成為有氣象紀錄以來第二晚登陸美國的颶風,也是有氣象記錄以來首個在11月以西行路徑而非東北行登陸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颶風。
隨后,颶風妮可繼續在美國東南部深入,強度雖然持續減弱,但繼續給多個州帶來風雨天氣。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此前的預測指出,颶風妮可在內陸逐步減弱后,還給美國多個州帶來了顯著降雨。
早前,已有強大的颶風伊安席卷佛羅里達州,造成了嚴重破壞和大量傷亡。如今颶風妮可再次到來,對于佛羅里達的颶風災區無疑是雪上加霜,11月12日媒體消息指出,颶風妮可橫掃美國佛州沿岸,已造成至少四人死亡。
在近期,位于東西半球的我國和美國先后發生了極為少見的臺風登陸事件:登陸我國的臺風尼格是2003年以來首個在11月登陸我國的臺風,更是1993年以來首個在廣東登陸的11月臺風,對于登陸地珠海而言,更是氣象觀測史上首個11月登陸的臺風。而在美國,颶風妮可也是個“姍姍來遲”的颶風,自1853年有明確記錄以來,只有5個颶風曾在11月登陸美國、其中3個登陸佛羅里達州,這次颶風妮可登陸時間之晚僅次于1985年的颶風卡特(11月21日登陸、也是美國登陸時間最晚的命名颶風);考慮到颶風卡特是在墨西哥灣轉向北上登陸的,妮可以西行路徑正面登陸佛羅里達半島東海岸,這在11月歷史上可謂從未有過。
毫無疑問,東西半球同期發生歷史罕見的熱帶氣旋登陸事件,說明全球氣候仍處在異常當中,在異常氣候模式下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要特別警惕今年冬季全球范圍內的極端天氣。
#暴雨##天氣##颶風妮可##今冬或現三峰拉尼娜事件##美國龍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