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1月13日報道:2022年是龍美術館開館十周年。11月13日起,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存在于世”和“多重景觀”在龍美術館(西岸館)向公眾開放。兩個分別聚焦人物和抽象的特展,通過260余件(組)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作品展示東西文化、現當代藝術。
龍美術館是劉益謙、王薇夫婦發起創辦的民營美術館,目前在上海和重慶兩座城市擁有三家大規模場館。“當年我和太太是因為對藝術的熱愛,并積累了多年收藏,所以想做一家純粹的美術館。”龍美術館創辦人劉益謙說。
2012年12月18日,龍美術館(浦東館)開館。龍美術館館長王薇介紹,十年來,龍美術館舉辦國內外大型主題展近200場,舉辦公教活動數千場,接待國內外觀眾約3000萬人次。“龍美術館在扎根本土的同時,注重古今藝術、東西方文化的對比、展示和研究,致力于發掘年輕藝術家,力求以全球性的資源呈現視覺藝術的多元性,展現中國藝術的輝煌成就和當前世界藝術的新鮮活力。”王薇說。
2012年12月18日,龍美術館(浦東館)開館。
2014年3月28日,龍美術館(西岸館)開館。
2016年5月26日,龍美術館(重慶館)開館。
回顧過去十年,劉益謙頗為感慨:“十年前,到龍美術館來的大多是專業美術愛好者,而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多了。現在逛美術館的人越來越多,公眾對藝術的理解在上升,這就是美術館存在的價值。”展望未來十年,他表示,希望龍美術館依然腳踏實地,繼續探索在發揚光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同時,更好地跟西方文化藝術相融合。
徐悲鴻《楊仲子全家福》
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之一“存在于世”中絕大多數作品都是以人物形象為主的創作。策展人伊沃娜·布拉茲維克希望通過140余件(組)作品,去回應人們內心深處對社交和在此世界中“存在”的渴望。
保羅·高更《戴花的年輕人》
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寶麗特·茹丹肖像》
陳飛《無神論》
展覽中,繪畫和裝置包括了藝術家的自畫像、家庭相冊、超現實場景中的陌生人、社會活動中的群體,通過四幕戲劇性的“劇集”帶觀眾踏上一段旅程,每一幕的標題和主題都來自該板塊作品中的一件。從保羅·高更在1891年創作的肖像畫《戴花的年輕人》、莫迪利亞尼創作于1919年的女性肖像畫到2021年創作的作品,雖然它們之間相隔了100多年,但人類這一形象始終存在著。
“多重景觀”特展以吳大羽創作于1950年的《京韻》為開端,呈現了120余件(組)抽象性質的作品。策展人王薇希望通過從1950年代以來迄今為止,橫跨70余年的創作個案,為觀眾提供欣賞來自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流派、不同形式的具有抽象性的藝術作品,以期帶來多重想象的可能性。
在這些作品中,線條、形狀、空間、色彩等要素的相互關系被藝術家持續探索,材料的運用走向多元,視覺與心理效應、色彩與情緒反應被反復研究。不同時期所產生的新的審美探索、新的觀念都如視覺景觀一般在展覽中逐一呈現。
龍美術館十周年特展“存在于世”和“多重景觀”都將展出至2023年2月5日。此外,龍美術館本月底還將推出“群星璀璨時——四王吳惲與四僧書畫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