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村鎮助力鄉村振興②-肇慶赤水塘社區“后進”變“先進”

導讀沿著272省道南下,穿過一片“馬路經濟”,便來到如詩如畫的肇慶市高要區赤水塘社區。這里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也有獨具特色的僑鄉文化,...

沿著272省道南下,穿過一片“馬路經濟”,便來到如詩如畫的肇慶市高要區赤水塘社區。這里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也有獨具特色的僑鄉文化,走進村內干凈的巷道、栩栩如生的鄉村墻繪、寬闊的柏油馬路……讓人難以想象,這里曾經是一條“后進典型”社區。

赤水塘社區廣場。

2018年,赤水塘社區由于黨支部存在軟弱渙散現象,被定性為高要區回龍鎮的典型問題社區,當時社區集體收入連年處于停滯狀態,古村沉睡、新村難以煥活。

為促進“后進典型”轉變成為“先進示范”,赤水塘社區在短短一年時間里,以深化拓展基層黨建三年行動為抓手,改進和強化基層黨組織全面領導,筑牢黨支部戰斗堡壘,結合文明村鎮創建,探索建立以基層黨組織作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一核三治”城鄉治理體系,“后進典型”變為“先進示范”。

赤水塘社區居委會。陳彥成 攝

寫在社區文化墻上的216字鄉風民約三字歌,就是赤水塘社區推動德治建設的生動實踐。“以前的村規民約說的不夠具體,沒有記憶點,大家都不怎么在意。我們黨支部結合社區實際,重新編制了新版鄉風民約,在社區內、校園內傳唱,通過潛移默化影響村民實際行動。”赤水塘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吳展雄介紹,歌謠不僅囊括了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尊老愛幼等內容,還嘗到大家勤讀書、勤創業、講文明、護生態。

學生們學習新版鄉風民約。

喚醒和重塑鄉村文明后,赤水塘社區開始在文明村鎮創建基礎上,不斷找尋鄉村發展新方向。吳展雄多次帶領黨支部研討,最終決定加強對歷史文化的挖掘與傳承,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與僑村旅游相融合,打造“內外兼修”的美麗特色古村落。

赤水塘社區鳥瞰圖。

“我們請了專業人士對社區的一處古宅進行翻修,原有的雕花、房梁、樓板在修復后重現歷史光彩,將來社區還想邀請一些文藝工作者在這里創作,以文藝作品進一步宣傳回龍鎮。”吳展雄說。

據悉,此棟古宅由一位赤水塘華僑贊助,得知社區想要借其古宅打造文化藝術人才驛站,該華僑表示不收分毫、免費提供,以此為家鄉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華僑古宅。

除了修復古宅打造景點,今年以來赤水塘社區還規劃建設美麗鄉村,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不僅對村內道路進行硬底化升級改造,還美化建設了“四小園”和古巷道鋪設。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經完工,接下來回龍鎮將繼續圍繞鄉村振興這個目標,開展古巷道全覆蓋鋪設和古村品味提升等三期工程,并加強產業招商落地承接,助力文旅項目在赤水塘落地。

文明村鎮創建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細胞創建,是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在肇慶市著力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持續推進常態化文明創建走深走實的過程中,高要區回龍鎮聚焦文明村鎮創建成果鞏固提升,以鄉風文明之“魂”,筑牢鄉村振興之“基”,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短短幾年時間,回龍鎮赤水塘社區就完成了“后進典型”向“先進示范”的蝶變,700多年歷史的古村重煥新機,小橋村成長為文旅投資熱土,村容村貌提升與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雙提升,鄉村振興美好藍圖正徐徐展開。

延伸閱讀

文明村鎮助力鄉村振興①|肇慶回龍鎮促鄉村面貌與經濟發展并舉共進

【撰文】王焌鑫

【圖片來源】高要發布

【作者】 王焌鑫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