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的人認識青頭潛鴨,“公眾參與濕地保護沉湖示范基地”揭牌

導讀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10日訊(記者詹麗 通訊員趙銀斐)11月8日,《濕地公約》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東道國活動——長江大保護論壇在COP14大...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10日訊(記者詹麗 通訊員趙銀斐)11月8日,《濕地公約》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東道國活動——長江大保護論壇在COP14大會會場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開展。論壇現場,由卓爾公益基金會、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共同建設“公眾參與濕地保護沉湖示范基地”正式掛牌成立。

公眾參與濕地保護沉湖示范基地”正式掛牌。 記者李永剛 攝

該基地分為觀鳥屋和科普教育中心兩部分,集自然教育、互動觀鳥、智能巡護等功能為一體,在這里市民可近距離了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青頭潛鴨是全球極度瀕危物種,被稱為“鳥中大熊貓”。全球僅余1000余只,而武漢是青頭潛鴨全球最南端繁殖地。

為了保護這種“鳥類大熊貓”,2017年以來,由湖北卓爾公益基金會、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共同發起“守護青頭潛鴨的家園”項目,整合公益組織、科學家、志愿者、社會公眾等力量,先后在府河濕地、梁子湖、返灣湖濕地等青頭潛鴨重要繁殖地組建4支濕地巡護隊,累計巡護里程近3萬公里。巡護區域內不少養殖戶受到感染,主動擔當起青頭潛鴨的“貼身保鏢”。

近年來,武漢市不斷推進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等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大批青頭潛鴨來到武漢生活、繁殖、安家。據武漢觀鳥協會數據顯示,武漢越冬青頭潛鴨的數量已達401只,它們被親切稱為“武漢鴨”。

“水鳥是濕地健康的指示,也是濕地保護的關鍵目標。”卓爾公益基金會負責人表示,未來還要積極開展青頭潛鴨種群監測和科學研究,提出科學保護建議。繼續推進自然教育、宣教科普,與高校、企業等社會力量攜手同行,參與青頭潛鴨保護。

【編輯:丁翾】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