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是什么(推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

導讀大家好,布藝來為小伙伴們解答以上問題,推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是什么,推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相信這個話題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下面大家來...

大家好,布藝來為小伙伴們解答以上問題,推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是什么,推行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相信這個話題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下面大家來一起看看吧

首先,推行內部控制審計是行政事業單位改善內部控制環境的前提和基礎。控制環境是構成一個組織內部控制的氛圍,反映組織內部人員特別是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是所有控制方式與方法賴以存在與運行的環境。控制環境和單位管理層的管理理念及單位的組織文化息息相關。行政事業單位要建設高效、廉政、節約的形象,就必須營造理性、嚴謹、務實的控制環境。內部控制審計站在超然獨立的立場,通過監督和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促使管理層及相關部門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新的正確認識并給予充分的重視,促進管理理念和組織文化的更新和升華,有效改善控制環境。一個單位有了良好的控制環境,管理層就能重視內部控制的建設,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內控制度,單位內部全體人員就能自覺遵守各項制度,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尤其是在審計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和經費開支審批制度,不斷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并嚴格落實到位,從而有效地控制行政費的大幅增長和鋪張浪費。

其次,推行內部控制審計是行政事業單位提高風險意識,加強風險管理的客觀需要。風險是單位目標無法實現的可能性。任何一個單位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面臨來自單位內外部的多種風險因素的影響,如:國家政策風險、行業風險、市場風險和財務風險等。風險管理是指一個單位為達到其目標而確認和分析相關風險,并在此基礎上對風險進行管理的過程。行政事業單位的目標是在一定的經費保障下履行國家賦予的公共管理職能。這個目標既要求全面履行好職責內的公共管理職能,又保證有限的行政經費發揮最大的效應,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為前提的關系,要履行好職能就必須用好經費,用好了經費也就保證了職能的落實。風險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識別影響單位目標實現的各類風險因素,在此基礎上建立風險管理機制。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就是通過審查和評價單位的內部控制情況,確定存在的風險因素,并加以識別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把風險降低到最低或可允許的程度,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

第三,推行內部控制審計是行政事業單位加強交流溝通,促進信息對稱的根本途徑。內部控制是確保管理指令得到執行的政策和程序,是針對影響單位目標實現的各類風險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手段。這些政策、程序、措施和手段的全面落實,有賴于單位內部各部門、各成員取得共識,加強協作配合,因此交流和溝通顯得格外重要。另外,與主管單位及有關聯的其他單位的交流和溝通,對加強單位的內部控制也有促進作用。開展內部控制審計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強化單位內外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促進各相關單位或部門之間信息的對稱和透明,加強部門之間在授權、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獨立業務審核、資產和記錄的接近限制等具體控制環節的協作和配合,按照成本效益原則優化內部控制結構,并根據各部門溝通反饋的因管理環境或業務性質的改變情況,適時調整、完善內部控制系統,從而保證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

第四,推行內部控制審計是行政事業單位改善內部控制,加強內部監督制約的有效手段。內部控制是動態的、持續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時間、地點、政策、具體執行人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僅靠各部門和相關人員的自主執行是不夠的,常常會因為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的串通作弊或不作為而失效,因此還需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對內部控制運行質量不斷進行評估,即對內部控制設計、運行及修整活動進行評價。這就要求不斷改善內部控制活動,加強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審計通過審查和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評價相關部門和人員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情況,監督其充分、有效地執行內部控制制度。

以上是小保為大家整理出來的,希望看了會喜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