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航航空飛機餐食引發熱議。10月14日下午,一名旅客曬出自己的飛機餐吐槽,表示只有“4個饅頭和1片白菜,外加1小包榨菜”。該貼在網上引發熱議,短時間內有近1900條留言和2.5萬點贊。
很多人留言稱,“這是‘憶苦思甜飯’”,還有人疑問,“是窮到什么程度了?”
隨后,在17日,南航作出回應,“中式點心餐盒放置有一片白菜,是為了防止在加熱過程中面點水分過度流失,從而保持餐食的口感”。至于飛機餐食配備,工作人員表示,不是所有的航班均是如此,不同航線的配餐不一樣。
2023年以來,國內航司最頻繁被討論的關鍵詞不是“飛機餐食”,而是“機票漲價”,甚至一度與酒店一起被統稱為“機酒刺客”。許多旅客最關注的是,頻頻漲價的國內航班,為何還會出現“4個饅頭”的飛機餐食?以及以南航為代表的國內航司,真實生存狀況究竟如何?
“南航餐食”話題出現后,首位吐槽的旅客曾作出后續解釋,稱,“并非全是饅頭,是饅頭、花卷和豆沙包等不同種類面點。”這類面點在南航“餐食說明”中被統稱為“點心”,與“正餐”加以區分。
社交平臺上的“南航中式點心”話題內容,展現出了南航餐食的全部面貌。比如,廣州出發航班,有過法式小面包、薄脆餅干和真果粒牛奶;長沙出發航班,餐盒中有牛肉火腿面包和麥芬蛋糕;大連出發航班,則是蘇打餅干、巧克力以及龜苓膏。
南航的這種餐食配備是否達標,并沒有明確標準可言。但我們可以從數據層面進行對比。
根據航司財報,2023年上半年,南航營運開支總額為人民幣722.04億元,其中,餐食支出為2億元,占比0.28%;而同期東航的餐食供應支出為12.8億元,占營運開支的2.3%;國航的航空餐飲費用為11.67億元,占營業成本1.97%。
同時,三大航南航、東航和國航,今年上半年的旅客運輸量,分別為6499.56萬人次、5194.58萬人次和5,554萬人次。從人均餐食支出來看,南航人均3.08元的支出是三大航中最少的。
其實,航空公司應該在什么時段提供什么種類的餐食,相關部門并沒有強制規定。在公共航空運輸旅客服務管理規定》中,也早已刪除提供餐飲的相關內容。只是飛機餐食作為機票“一價全包”的附加服務,很大程度上影響旅客的飛行消費體驗。
尤其是在旅客們一再被漲價機票“傷害”后,只會更加期待與價格所匹配的服務與體驗。今年以來,機票漲價,頻頻出現。以往元宵節到清明節之間,是公認的淡季,但今年,僅以廣州出發為例,原本600元以內的機票價格,一律漲至1000元以上。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更是漲價高峰。據航班管家數據顯示,中秋國慶節國內機票(經濟艙)均價1095元,同比2022年國慶增長45%,同比2019國慶增長15%。
以上海飛往廣州為例,今年9月份機票價格最低至420元,而國慶期間這一航線不少航班價格突破千元,國慶長假的前一天最低裸票價在1025元。
但由于航空公司對國慶市場的預判出現偏差,以及高鐵分流、供給過剩,臨近國慶假期,不少航班仍有庫存,導致“票價大跳水”。據了解,降價幅度高達七八成,這就導致許多旅客是花了高價買機票。
花錢消費,與得到的服務體驗的不匹配,是很多旅客對飛機餐食發出吐槽的原因。
一個飛機餐盒,暴露了南航的真實營運情況。
2022年,是南航最為艱難的一年。3月28日晚,南方航空披露2022年年報,報告期內,南航實現營業收入870.59億元,同比減少14.35%,凈虧損326.82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這一年,南航的營業收入創下自2011年以來的新低,而凈虧損卻創下歷史“新高”。
其他的航司表現同樣不好。據《中國經濟周刊》的報道,2020年至2022年,國航、東航和南航“三大航”的累計虧損額達到了1897億元,比“三大航”2003年至2019年17年間的凈利潤合計額還要多出579億元。
這與疫情影響下,出行需求大幅減少有關。據南航年報,南航報告期內旅客運輸量62.64百萬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36.41%;客座率為66.35%,比上年同期下降4.90百分點。南航的旅游運輸量,僅有2019年的38.1%。
為拉動出行,南航等國內航司只能通過折扣、降價和“隨心飛”的活動刺激消費。雖然對客座率有一定積極作用,但這樣導致了機票平均價格的下降。
有市場洞察平臺發布研究報告,2019年至2021年,國內機票平均價格分別為758元、598元和678元,呈逐年下降趨勢。
與營運不易相對比的是,運營成本的進一步拉高。據年報數據,2022年,南航航油成本為326.69億元,同比上升28.09%,占總成本的30.86%。
航油成本與國際油價有一定關系。自去年下半年起,國際油價一直在高位浮動,導致航司的航油成本大幅增加。
南航曾做出過對比,如果燃油的消耗量不變,平均燃油價格每上升或下降10%,將會導致集團報告期內營運成本上升或下降32.67億元。
即使在今年,隨著疫情放開,出行需求被大量釋放,航油成本依舊是航司營運的重要成本之一,航油成本的上漲,反映到旅客身上,就是燃油附加費的上調。
前些天,航線燃油附加費收取標準再次發生變化,稱,自2023年10月5日(出票日期)起,國內所有航線燃油附加費收取標準為:800公里(含)以下航線每位旅客收取70元燃油附加費,800公里以上航線每位旅客收取130元燃油附加費。相較于調整前分別上漲了10元和20元。
這已經是今年第三次上調燃油附加費了。
2023年,是南航等國內航司寄希望于縮小虧損、扭虧為盈的一年。因此,很多人戲稱南航通過飛機餐食縮小營運成本,“是把降本增效做到了極致。”
僅從2023年上半年來看,南航的縮小擴損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據財報顯示,南航上半年凈虧損總額為28.75億元,同比減少74.97%。
將“三大航”進行對比,從2020年以來的半年報數據統計來看,國航以分別虧損94.41億元、67.86億元和194.35億元,成為三大航中虧損最為嚴重的航司。南航的虧損則最少。
今年上半年,國航也以減虧155億元至162億元成為三大航中減虧力度最大的。南航同樣位居第三,減虧82億元至90億元。
上半年減虧,航空出行需求大幅提升是主要原因。航班管家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民航旅客運輸量約為2.83億人次,已超過疫情三年的同期,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1%。
但目前,“三大航”仍未實現扭虧為盈。
疊加了暑假和中秋-國慶雙節的下半年,對航司恢復是很大的助推力。中國航協此前預計,隨著暑運和國慶黃金周的帶動,下半年將出現兩個客運高峰,全年客運量將大幅好于年初預期,其中國內客運量預計將超過2019年水平。只不過,隨著國慶結束,今年最后一個小長假已經過去,之后的兩個半月,也將成為航司的艱難時期。
最明顯的就是機票的降價。最近這段時間,頻繁被提及的是“白菜價”機票。攜程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國慶后至10月底的國內機票含稅均價為702元,較國慶期間國內機票均價1028元下降46%。
去哪兒網數據也顯示,“十一”后,成都出發前往多地機票價格低于2折。
搜狐旅游通過OTA平臺搜索發現,許多熱門目的地包括昆明、洛陽、重慶、長沙和廣州等地的機票已經降至二三百元。
同時,以上海出發為例,去往全國多個城市的最低機票均以降至200元以下,比如去往大連120元、去往南京170元,去往哈爾濱160元,某些城市甚至低于高鐵票價。
受機票降價影響,某旅行社經理周玉梅表示,“近期飛機團的價格有所降低,幅度大概在20%到30%之間。但高鐵團的價格至下降了10%左右。”
如何抓住最后的時間,對航司來說,至關重要。
據財報顯示,三大航的成本管控和盤活閑置資源,是減虧的重要原因。只是,就支出占比來看,餐食的占比最多只有2.3%,并不能對運營成本有很大的幫助。
同時,要想促進消費需求,消費者的體驗也十分重要。不僅是飛機餐食服務,還包括其他一系列飛行體驗。比如,海航、國航、東航和南航都曾推出過的“付費選座”服務,就遭受過旅客的吐槽,被質疑“免費率太低、收價太高,部分優質座位僅選座費就占了機票總價的50%。”
2023年,三大航能否扭虧為盈,只待最后兩個半月,就可以知曉。
國內航司的營運與發展,搜狐旅游將持續關注!
出品|搜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