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會迷局:Mate 60去哪了?

導讀 原標題:華為發布會迷局:Mate 60去哪了?出品 | 虎嗅科技組作者 | 丸都山編輯 | 廖影頭圖 | 虎嗅實拍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聽到華為...

原標題:華為發布會迷局:Mate 60去哪了?

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廖影

頭圖 | 虎嗅實拍

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聽到華為Mate 60的名字,除了華為自家的發布會上。

北京時間9月25日,華為秋季新品發布會如約而至,包括新款MatePad Pro、智慧屏V5 Pro、FreeBudsPro 3等多款新品悉數亮相。

會上,華為還宣布正式對高端品牌進行升級,過去被大眾所熟知的“PORSCHE DESIGN”成為歷史,未來“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將接過華為在超豪華市場中的大旗。

售價21999元的華為WATCH ULTIMATE DESIGN

從全場景產品到品牌升級,華為把發布會時間利用到了極致,但唯獨沒有展示近期爆火的Mate 60系列機型。

準確地來說,從始至終“Mate 60”的字眼在發布會上就沒有出現過,只有余承東草草地一句“先鋒計劃的產品就不做介紹了”,將該系列一筆帶過。

對自家的產品諱莫如深,在消費電子行業中似乎并沒有先例可循,這也讓參會者和觀眾更加好奇,華為的葫蘆里究竟在賣的什么藥?

刻意的“冷處理”?

有種觀點認為,作為一款已發售的產品,沒必要在發布會上重復展示。但問題是,計劃在9月28日開售的Mate 60 RS同樣只字未提,這款定價超過萬元的超高端機型,過去始終是華為歷年秋季發布會的“大軸”。

更合理的一種解釋是,華為在有意降低Mate 60系列產品的存在感。

應該說,這一次Mate 60的市場表現要遠遠超出預期,最直觀的表現是幾乎所有渠道都處于缺貨狀態。以北京地區為例,經過虎嗅實地走訪,目前線下直營店和授權店的訂單普遍已經堆到2-3月后,而線上每天開放兩次的官方商城搶購入口,也基本都是“開售即罄”。

這種市場反響作用在輿論上,一邊可以看到國內對于華為實現“核心器件自研”的欣喜,另一邊也能預感到華為受到的外部影響可能會愈發加劇。

9月15日晚間,美國參議員盧比奧發文稱,“中國的華為公司發布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機,顯然拜登政府對華為的技術限制并沒有實現預期效果。”

圖片來源:Twitter

對于這種論調,華為方面早已未雨綢繆,根據近期各研究機構公布的拆機結果來看,除了SoC打上“HISILICON(海思)”的絲印外,華為對機身內大部分功能芯片模組都做了隱藏處理,盡可能保證國內供應鏈的安全。

當然,眼下華為也不再需要Mate 60進一步獲得聲量。第三方調研機構TechInsights預計,華為智能手機業務今年預計同比增長36%,達到3500萬部;到2023年底,僅Mate 60 Pro在中國的出貨量預計超過100萬部,而Mate 60系列出貨量將在其生命周期內達到500至600萬部。

不過,上述數字似乎有些趨于保守。一方面,虎嗅從產業鏈處獲悉,僅9月份華為向上游廠商追加的元器件訂單就已超過百萬。

另一方面,這一代Mate 60的生命周期大概率會被延長。

過去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消費電子產品,尤其是智能手機就應該“一年一換代”,但這種產品迭代速度的前提是,產業鏈高度的分工與協作。比如安卓廠商想要在年底推出旗艦機型,那么高通和聯發科等設計廠商,同樣需要以年為單位完成芯片的設計定型,臺積電和三星等代工廠亦需要同步實現工藝升級和流片驗證。

而對于華為來說,這些工作今后大部分都要親歷親為,尤其在國內代工制程已基本達到瓶頸的情況下,產品換代周期很難同過去保持一致。

因此,Mate 60系列的國內出貨量不排除會創下新高。

客觀地講,無論把Mate 60置于哪一個坐標系內,它都無法稱得上是“遙遙領先”,即使是跟華為自家前兩年的產品相比,Mate 60依然有遜色之處。但事實擺在眼前,對于大部分消費者而言,相較于繁雜的參數對比,許多人還是更看重“國產芯片”的分量。

離開手機,華為的故事該怎么講?

出于對外部因素的考量,未來華為旗艦機型可能都會暫時遠離聚光燈下,雖然不耽誤市場售賣,但對于華為來說,也并非是全無影響。

回顧過去幾年的華為秋季發布會,圍繞華為“1+8+N戰略”,可以明顯地看到“三段式”般的敘事層次——以旗艦機型開場,進而拓展IoT產品,最后以鴻蒙生態收尾。

而在本次發布會上,由于沒有智能手機作為支撐,幾乎陷入了全場“尬聊”的狀態,新的平板電腦、智慧屏、TWS耳機、智能眼鏡在產品力和完成度上都很好,但就是察覺不到有什么關聯,仿佛是把多家企業聚到一起開了場發布會。

這可能是華為接下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智能手機無法“拿到臺面”的背景下,如何進行產品矩陣及品牌的塑造?

目前來看,華為做出了一些改變。

本次發布會上,劉德華的現身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作為華語地區婦孺皆知的明星,華為找來“華仔”代言超高端品牌可以說是精準地“拿捏了”目標群體,更重要的是,“PORSCHE DESIGN”到“ULTIMATE DESIGN”的轉變,意味著華為的旗艦產品已經不再需要任何品牌聯名來“抬咖位”。

華為Mate 60 RS

在國產手機方興未艾時期,華為最早通過與徠卡的聯名,實現了對P系列“影像旗艦”的定位,也讓華為嘗到了品牌溢價的甜頭。此后,包括帝瓦雷、Gentle Monster、PORSCHE DESIGN等各行各業的頭部品牌紛紛被華為拉入伙,在多條賽道完成品牌升級。

而隨著華為在高端市場的號召力日漸穩固,這家公司正打算親手終結掉這一模式。

另外,鴻蒙系統接下來可能也會迎來一波大刀闊斧的調整。

發布會上余承東分享了鴻蒙的最新進展:HarmonyOS 4發布后,一個多月升級用戶已經超過6千萬,每天增加120萬用戶。

但一個無法回避事實是,在純硬件方面,把國產化放在首要目標的華為,未來幾年與其他廠商相比都無法占據優勢。

因此,系統層面的比拼注定會是華為接下來的關鍵“勝負手”。

一位接近華為內部人士向虎嗅透露,在下一代鴻蒙系統(目前代號HarmonyOS Next)上,華為可能會大幅減少操作層級。

可以設想個場景,當用戶想要呼叫網約車時,可以從桌面入口,甚至通過語音助手直接完成下單及支付的操作,在整個過程中甚至無需點開相關的APP。不過,暫時還無法確認該方案是否能順利落地,畢竟對于應用廠商來說,這會大大削弱應用與用戶之間的關聯性。

但無論如何,HarmonyOS Next應該能拿出足夠的新意。

寫在最后

2020年底,一位接近華為高層的消息人士曾向筆者透露過一則信息:彼時華為高管團隊曾考慮過,如果無法擺脫制裁的影響,就將Mate系列和P系列的品牌出售給國內某運營商。

在這個設想下,運營商肩挑兩條旗艦產品線的品牌運營,華為負責手機的設計及研發工作,雖然能保留下手機業務的火種,但此后每一臺出廠的手機將不再印有華為的LOGO。

這項準備在走投無路時的“最終方案”,最終沒有成為現實。誠然,Mate 60算不上一款多么優秀的產品,但三年后的今天,Mate 60的出現已堪稱奇跡。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