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活下去,拼了。
文丨華商韜略 量子貓
“遙遙領先,遙遙領先……”
余承東站在舞臺上,享受著潮水般的尖叫聲。臺下的觀眾和場外的人們,則盡情宣泄著四年來,被卡住脖子的憤懣情緒。
【被點燃的斗志】
2019年5月16日,美國發起科技戰,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盡管早在十幾年前,放棄被摩托羅拉收購時,華為就已經預見到這一天,盡管他們已經為此做了大量準備,包括但不僅限于:
2004年,成立海思半導體,開發芯片;2011年,創辦2012實驗室,聚焦基礎研究。
但當這一天真的到來時,美國人的打擊范圍之廣、程度之深,還是超乎想象。
在外人看來,華為被限制的只是手機芯片,但其實還包括數以萬計的元器件和電路板,覆蓋眾多業務領域。
以及,數據庫、操作系統、ERP等基礎軟件和開發工具。
命運多舛,讓這家中國高科技產業的代表性企業,總是帶有幾分悲情色彩。
消息傳來,有輿論陷入了悲觀,甚至有人斷言:華為將在三年內倒閉。
但這,并沒有嚇到華為。
在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當天凌晨,華為海思總裁給全體員工寫了一封信。信中,她這樣寫道:
多年前,還是云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
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這封信,曾在當時給了很多國人巨大的鼓舞,同時也在華為內部19萬人心中,燃起熊熊斗志。
從深圳到上海,華為的辦公大樓,燈火徹夜通明。有網友拍下這一幕,含淚發到了網上。
被推到風口浪尖上的華為員工,沒有退縮,有人取消了休假,有人延長了加班,還有人拒絕了對手的高薪挖角。
在回復對方時,一位普通的華為員工這樣寫道:
“這個時候離開,我會覺得自己像一個逃兵……大不了陪公司白干幾年,人生又有幾次機會能親歷這種戰場呢?”
在戰場上的并不只華為員工,還有他們身后的家屬。
一位妻子,因為丈夫工作太忙,顧不上往家打電話,咬牙承擔下家里大小事務,并寫信鼓勵丈夫:
“我們不做孬種、不做逃兵,用青春、用熱血打贏這場硬仗。”
面對史無前例的考驗,華為人拼了。但對手的打壓,同樣不含糊,在短時間內,對華為發起了數輪制裁。
甚至,禁止臺積電為華為代工。
2020年10月,在Mate40發布會上,余承東亮出最后一款由臺積電代工的芯片——麒麟9000。
這被很多人視為麒麟絕唱。
會后,余承東在一首悲壯的小號曲中離場。在他身后的大屏幕上,一輪紅日逐漸被黑暗吞噬,直至完全被遮擋。
全場淚目。
【三大戰役,拿下上甘嶺】
但,紅日并沒有屈服。
在遮天蔽日的黑暗中,華為奮力反擊,發起了三大戰役。
手機是華為被制裁的重災區。用余承東的話講,過去華為太相信全球化分工,沒有做芯片制造,結果被現實打臉。
在臺積電停止代工后,華為手機業務一落千丈,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新品發布。直到高通被批準重新為華為提供芯片,但也只能是4G芯片。
盡管如此,有總比沒有強。
開發下一代旗艦機,繼續留在市場上,成為當務之急。
沒了麒麟芯片,華為失去最大的差異化優勢。再加上,手機業務萎縮,失血太多,這種情況下,重金押注下一代旗艦Mate50,無異于一場豪賭。
外界紛紛質疑,甚至內部也有人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彼時的華為終端,已經沒有退路。“如果我失敗了,我基本就廢掉了,所以我必須成功。”余承東說。
最終,他頂住巨大的壓力,打贏了這場生死戰。
雖然是一款4G手機,但Mate50憑借衛星通信、昆侖玻璃、鴻蒙OS等黑科技,征服了消費者,挽救了華為手機業務。
恢復手機業務,只是第一步,更大的挑戰還在于,補齊產業鏈短板,尤其是芯片。
2019年4月,華為低調成立了一家名為哈勃的創業投資公司。此后數年,哈勃對大陸半導體企業進行了廣泛投資。
與此同時,從深圳到武漢,華為半導體工廠的消息,在媒體上屢見曝光。
“海思沒有盈利訴求,只要我們活著,就會一直養著它。”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的這句話,表明了華為的態度。
過去幾年,海思因為芯片斷供,舉步維艱。但華為并沒有放棄,在被制裁、營收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依舊每年在研發上投入上千億元。
高強度的投入,最終換來豐厚的回報。
國家專利局的網站上,華為在光刻、芯片封裝等領域的專利,不斷涌現。
昔日被卡脖子的電子元器件,也一點點被攻關。2023年3月,在華為“難題揭榜”火花獎頒獎典禮上,任正非宣布:
三年間,華為完成了13000顆元器件和4000個電路板的替代開發。
這些元器件,仿佛一顆顆珍珠,穿出了麒麟9000S和Mate60的橫空出世,也維系著華為各項業務的正常運轉。
但華為面臨的困難遠不止芯片和產業鏈。
工業軟件是人類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尤其ERP軟件,更是維持企業運轉的中樞,管理并調度著一家企業所有的資源及業務。
在被制裁之前,美國Oracle ERP承載了華為數千億元的業務。
當這種合作關系戛然而止時,華為不得不向死而生:
三年投入數萬人,經過近千個晝夜的奮戰,終于在2022年7月,用自研MetaERP替換掉Oracle ERP。
面對手機業務遭重創,公司營收大幅下滑,華為還發動軍團大戰,深入千行百業,推動數字化轉型。
在軍團成立大會上,任正非發出擲地有聲的誓言:
“我們要用艱苦奮斗、英勇犧牲,打出一個未來30年的和平環境,讓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負我們!”
軍團大戰給華為帶來新的活水。過去幾年,華為企業業務大幅增長,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手機業務的下滑。
通過手機、MetaERP、軍團等三大戰役,華為最終拿下上甘嶺,站著活了下來。
【燒不死的鳥】
在人類科技史上,華為并不是第一家被打壓的企業。
20世紀80年代,當日本東芝以強大的實力,席卷全球半導體產業時,美國人震怒了,以東芝私下出售機床給蘇聯為由,對后者發起制裁。
高壓之下,日本人徹底慌了神,不但東芝高管被撤換,就連時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也不得不親赴華盛頓道歉。
經此一役,日本半導體產業一落千丈。
21世紀頭十年,當法國阿爾斯通在燃氣輪機、軌道交通等領域,威脅到通用電氣(GE)的霸主地位時,美國人再次果斷出手。
2013年4月,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齊,乘飛機剛抵達美國,就被FBI以商業賄賂為名直接帶走。
最終,阿爾斯通這顆令法國人驕傲的工業明珠,被美國GE收購。
東芝、阿爾斯通,讓美國人嘗到甜頭。當他們準備如法炮制,用相同的手段來打壓華為時,卻發現自己碰到了硬茬。
斷供數據庫,華為自研GaussDB;斷供ERP,華為搞出MetaERP;斷供操作系統,華為推出鴻蒙OS。
甚至,就連芯片,華為也實現了麒麟國產化。
四年來,面對美國一輪又一輪的制裁,華為像燒不盡的野草一般,始終頑強地活著,傲立群芳。
美國人顯然低估了華為的韌性。
1997年的華為,還處在兵不強馬不壯的階段,只能在愛立信、西門子等跨國巨頭的夾縫中求生存。
就在如此艱難的局面下,當時的華為人,就喊出一句戰斗檄文般的話:
燒不死的鳥是鳳凰!
這句話,后來一直激勵著華為人,把打勝仗當成一種信仰。他們向死而生,無數個日夜奮戰在一線,甚至不惜為此犧牲個人利益。
在芯片斷供、手機業務大幅下滑期間,余承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為了開發出Mate50,讓華為手機活下去,他和他的小伙伴們24小時連軸轉,回家都在工作,孩子也不管了。
除了工作,余承東每天還要面對大量的質疑聲。
最難熬的時候,他一個人深夜在外面游蕩,天快亮再回公司接著干。在接受采訪時,他數度哽咽,并給出了堅持戰斗的理由:
“任總他老人家都不注重個人利益,為了整個公司,我余承東能計較個人利益嗎?”
最終,華為攜Mate50,重新回到了手機市場。
華為的成功,離不開19萬華為人的奮斗,更離不開產業鏈合作伙伴的支持。
在開發MetaERP時,金蝶、用友等國內廠商貢獻了自己的力量。還有半導體產業鏈上,那些默默為華為提供了零部件和技術支持的企業。
消費者也用語言和行動,支持著他們喜愛的品牌。
在華為最困難時,上千萬用戶沒有嫌棄,真金白銀買下Mate50這樣一部4G手機,幫華為回籠資金,度過難關。
還有無數老用戶,堅持不換機,苦等麒麟歸來。
除了新老用戶,更多的國人也在默默支持著華為。
2019年,在鴻蒙OS開發的關鍵時期,一位華為員工深夜加班,點了一份外賣。當外賣送到時,他看著配送單上外賣小哥留下的一行字,瞬間淚目:
期待鴻蒙,華為加油,辛苦了!
眾人拾柴,方有麒麟浴火。2023年8月29日,華為沒有宣發,沒有預告,突然攜麒麟9000S和Mate60系列歸來,在全球產業界扔下一枚核彈。
苦等多年的人們,驚喜萬分,網上一片沸騰。
奮斗了上千個日夜的華為員工,更是難掩興奮。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其中的辛苦和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在抖音上,華為上研所一位員工寫道:
“我時常在想,我們是不是就是當代抗美的戰士,在無硝煙的戰場,守好自己的陣地,能為國家為社會做一丁點有意義的事情,那也就值了。”
四年來,集全球數國之力,打壓華為的美國人,或許至今未明白,他們這一棒子打下去,不但沒能打垮華為,反而激起更多人的同仇敵愾。
這種情緒一旦被激發出來,威力堪比火山爆發。
2020年10月,Mate40發布會被很多人視為麒麟絕唱。然而,華為這只燒不死的鳥,沒有讓這一幕發生,反而在全國人民的支持下,攜麒麟9000S王者歸來。
這不但是華為的勝利,也是中國產業鏈的勝利,更是一場蕩氣回腸,讓無數人揚眉吐氣的勝利!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