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這才是正常人的一貫思維。
現階段,美國插手臺海的行為已經引起了世界多國的高度重視,其中美國盟友們的表現也極為突出。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美國盟友國家(澳大利亞)的相關學者發表出了這么一番觀點:若美國執意介入臺海,并將對烏克蘭危機的應對辦法強加到可能發生的“臺海危機”之上,那印太地區的美國盟友或將被臺灣問題所牽制,甚至被卷入紛爭,結局不會太可觀。
事實情況會是如何呢?
一:美國盟友擔心被臺灣問題牽連?
其實,多數國家之所以會跟美國建立盟友或其它親密關系,最關鍵的就是想傍上美國這個大靠山,并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或利益。
當然,他們要從美國獲利,自然需要相應的付出。
所以我們不難發現,每當美國想制裁哪個國家,或者想在哪片地區挑點事端的時候,都會出現美國盟友的身影,附和行為更是常見,也的確是為美國“兩肋插刀”。
但是,美國盟友國家為美國“赴湯蹈火”的行為帶來的并不全是好處,甚至還曾因此付出慘重代價,致使自己的國家受到牽連,俄烏沖突爆發后應美國召喚支援烏克蘭便是個典型例子。
現如今,澳學者發出“盟友國家擔心被臺灣問題牽制”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那美國應對烏克蘭危機用的是哪一套呢?
向烏克蘭送去大量軍事援助,并對俄羅斯進行全方位制裁(最突出的便是能源制裁)。
可美國盟友們積極響應號召,按照美國的行為照貓畫虎,最后卻讓自己深陷能源危機,甚至很難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后果還要由他們自己承擔。
若照此發展下去,他們自己會被牽制得更多,后果已經無法預計。而按照美國的一貫作風,它絕不會輕易止步,會為自己引以為傲的“霸權”和“利益”利用一切可用條件,包含盟友國家的利益和未來。
應對烏克蘭危機是這樣,應對利益更大的臺海又怎么會發生本質變化?由此可見,澳學者提出的“美國盟友國家擔心被‘臺灣問題’牽制”的確有據可循。
當然,身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與國防研究中心的學者,高級講師伊恩·亨利也列出了兩點原因。
二:澳學者列2點原因,結局已注定?
我們只能說,結局可能存在變故,但若本質和方向沒變,亨利的觀點還是極有可能變成現實的。
至于具體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點:
原因一:沒有盟友國希望因美國的插手而加劇臺海緊張局勢。
按照亨利說法,美國加大對臺海的插手力度,就是加大了對中國的挑釁,若臺海真的因此發生較大沖突與變故,那美國盟友國家極有可能是要跟隨美國腳步一同“上戰場”的,可這樣的行為并不現實,弊遠大于利。
亨利表示,如果美國是因為自己的國家聲譽需要維護,或者是其他正當理由,那盟友國會盡全力支持與幫襯,可美國介入臺海之事立場就不正確,若中美關系真的因為此事而發生巨大變化,矛盾也因此升級,甚至連臺海沖突都變成現實,那的確是沒有必要的,也沒有戰略利益與價值。
最為關鍵的是,美國向外界傳輸的觀念是:若美國沒有像外界傳的那樣“保臺”,就會被認定為失敗、逃跑,這對于美國聲譽是非常不利的。
可就實際情況來看,美國的觀念并不正確,行為也的確不妥。
若日后美國真的因為此事與我國發生正面沖突,且美國盟友國家被強制要求參戰,對他們自己國家將會造成難以預計的沖擊和影響,大多數國家根本“賭不起”。
在此背景下,大多數美國盟友,大多數在亞太地區的盟友都一致認為“緩和局勢”才是最恰當的決策,為了臺灣地區而冒如此大的戰爭風險的確不值得。
我們可以將此行為理解為:明哲保身。
原因二:中國日益強大的實力讓盟友國感到擔憂。
這是亨利刻意強調的關鍵原因,更是世界公認的事實。
現如今,中國的綜合實力已經穩居世界前三之列,增勢也十分迅猛,就連美國也不敢小覷,更何況實力與美國存在巨大差距的其他盟友國家,這一點的確非常現實。
最關鍵的是,中國在“臺灣問題”上不可能有任何讓步,而且他們都知曉中國的堅定決心和強硬態度,又怎么可能會為了別人而損害自身利益?
從這個原因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
亨利提出此番觀點并非真的不愿意插手臺海,不愿意為美國兩肋插刀,而是在利益實力的抉擇之下選擇了妥協,不想以身犯險,更不希望美國盟友因為美國魯莽引發的臺海危機而付出慘重代價,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但是,美國向來都以“重利”(重視美國自己的利益)著稱,又怎么可能因為別人的觀點而輕易改變自己的行為,更何況美國思維已經根深蒂固,絕不可能輕易罷手。
這也就意味著,澳學者亨利提出的觀點的確有一定道理,但臺海的最終結局并非會發生巨大轉變,美國有自己的思想和決策,結局或將無法改變。
當然,我們也要搞清楚一個道理,即便美國真的執意插手并挑起沖突,甚至為臺當局提供所謂的軍事援助,我方也不會有絲毫退讓,原則問題退不了。
若真到了那個時候,無論美國盟友是否會迷途知返,是否會繼續站在美國那方為美國提供援助,我方都會竭盡全力,并使用正當手段維護臺海的和平穩定,同時一舉完成統一大業!
臺海的未來本就由我們自己決定,即便外人插手,最后也撈不到任何好處,這便是可以預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