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關系持續惡化,日前,在美方確定不會在G20峰會上舉行俄美領導人會晤后,美國再次將目光投向中國。
3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推文表示,自己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進行了通話,討論了“負責任地管理中美兩國的競爭”“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以及“對海地的幫助”。美國國務院強調,保持開放的溝通渠道是很有必要的。
自8月佩洛西竄臺挑釁以來,中美關系急轉直下,雙方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不顧忌中方警告而遭受八項反制后,美方仍舊不安分,尤其是布林肯近日頻頻鼓吹所謂“中國大陸加速‘奪取’臺灣”的言論,繼續加劇中美關系緊張。
盡管多有專家表示“與中俄同時為敵不是一個好想法”,基于與中俄關系同時惡化的背景下,布林肯提出的問題卻略顯避重就輕,美方依然不放棄呼吁中方譴責俄羅斯的想法,但在臺海問題這條紅線上,摻和最多的就是美方,美方卻避而不談。
當然,至少從明面上來看,舉行通話是美方愿意收斂態度的表現,即便不情愿,也說明美國的立場因為不得理而處于被動的局面。眼看烏克蘭局勢不好控制后,布林肯此前甚至甩出了“俄烏之間的問題必須由他們自己解決”的言論,試圖為美國“脫罪”。
盡管烏克蘭問題和臺海問題是性質上完全不同的問題,但布林肯這句話無疑埋下了一個伏筆,即美國主動表示“不干涉他國內政”,很有可能是美國轉變對華態度的信號。
布林肯在和王毅通話時還表示,世界期待美中合作。美方愿就下階段美中關系同中方保持溝通,開展合作,探討兩國關系的基礎。
另一方面,能夠讓美方放下姿態的原因,必然是因為有求于人,這次,美方想從中國這里得到什么呢?首先是當前世界局勢處于動蕩期,正如美國國務院強調的“溝通很有必要”,可以推想一下,G20峰會至少是一個原因。
畢竟從大局來看,中美作為現今世界大國,對全球局勢的影響力舉足輕重,與中方舉行雙邊會晤不僅不可或缺,還關系到美國總統拜登參加下一次總統大選能獲取多少選票。
此外,在氣候合作問題上,中美一直有著密切聯系,由于受到竄臺反制影響,美方最近也忍不住了。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近日表示,“我們需要中國”。
盡管美方多次作出損害中方利益的行為,中方仍舊呼吁美國重回正軌。在通話中,王毅指出,推動中美關系重回穩定發展軌道不僅符合中美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美方應停止對華遏制打壓的做法,不要為兩國關系制造新的障礙。
而在烏克蘭問題上,王毅強調,各方應保持克制,冷靜決斷,加大外交努力,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甚至失控。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能關閉談判的大門;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為和平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至此,若想解決俄烏沖突,很大程度上得看美方的態度,希望美方能夠切實履行責任,用行動證明美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負責任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