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火箭三戰三捷,“夢天”拼齊中國空間站最后一艙

導讀#中國空間站安上電動型“自動門”#文/君劍“夢天”成功發射了!時間10月31日15時37分,地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負責“夢天”實驗艙發射工...

#中國空間站安上電動型“自動門”#

文/君劍

“夢天”成功發射了!

時間10月31日15時37分,地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負責“夢天”實驗艙發射工作的是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長征火箭“三戰三捷”,直接將中國空間站“姐妹三艙”送入太空。

“夢天”是“天和”、“問天”之后的第三個主體艙段,也是中國天宮空間站的最后一個艙段,“夢天”抵達之后,中國空間站最后一艙就拼齊了——屆時,整個空間站的建造任務將圓滿收官,中國空間站將進入真正的全盛運作階段。

“夢天”實驗艙也是由多個艙段構成的,其中包括工作、載荷、資源,以及貨物氣閘艙段,這些艙段各有各的功能——整個“夢天”實驗艙的質量達到23噸,其長度接近18米,直徑為4.2米,提供空間超過32立方米,能夠讓宇航員享有更加寬敞的工作活動空間。

和之前發射的艙段不同,“夢天”的重點任務是科研工作,因此側重點不是生活保障,而是各種科研設施,包括艙外的37個載荷安裝工位。而貨物氣閘艙的存在是為了方便貨物出艙,其中的機械臂等設備,可以轉移400公斤的貨物,這可比宇航員“帶貨出艙”便利多了,會大大增加太空實驗作業的效率。

中國空間站的發展成果是突破性的,現在地球上方的太空中只有兩個空間站,一個是美俄歐等多方合作的國際空間站,另一個就是中國空間站了。

(中國空間站)

中國以一己之力完成全球主流航天技術大國合力才能完成的科研項目,可見我們的技術有多么強大,而且我們的成果不止是趕上,現在已經是超越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自動化出艙技術之外,我們還有更高端的技術成果,比如天宮空間站的單位質量功率密度是每噸0.41千瓦,而國際空間站則是每噸0.26千瓦,指標上就是中國空間站高了。

而在實驗支持方面,中國空間站的實驗機柜數量是25個,相比之下國際空間站為31個。乍看會以為國際空間站更多,但其實——中國空間站的重量僅為國際空間站的六分之一,而提供的實驗機柜數量比例卻接近于4:5,這就足以看出,中國空間站的效率優化水平有多高了。

國際空間站因為運行多年,目前功能等各方面都已經到了極限,而且已經開始衰老。一些數據顯示,國際空間站的未來退役預期時間,或許是2028年到本世紀30年代初期——但因為烏克蘭危機刺激,美俄已經劍拔弩張,所以國際空間站的退役時間有可能會提前到2024年。俄羅斯之前曾表示,打算自己發展太空事業。

(國際空間站)

而中國空間站如朝陽初升,在“夢天”實驗艙對接完成之后,屬于我們的太空時代才剛剛開啟新的里程碑。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