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電視節目中聲稱,關于同西方國家對話一事,包括普京在內的俄羅斯領導層均對此持開放態度,時刻準備進行溝通以緩和俄烏緊張局勢。但前提條件是西方應該提出切實、公平的解決方案,不能損害俄羅斯的利益。
拉夫羅夫強調,俄羅斯從來沒有拒絕過談判,已經準備好和烏克蘭進行直接對話,有關國家越是拖延時間,俄烏雙方就越難重回談判桌。
從近期俄方的表態來看,俄羅斯對和談還是比較有誠意的,多次呼吁對話。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歐美國家頻頻拱火,不斷阻礙俄烏談判進程。這不,俄羅斯剛剛表達了愿意對話的意愿,西方國家反手就是一刀,欲堵死一切對話可能。
一、歐盟沒收俄羅斯資產轉交烏克蘭
有消息稱,歐盟法務委員雷恩代爾提出,由于烏克蘭遭到俄羅斯“入侵”,可以把此前歐盟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用來補償烏克蘭。
數據顯示,歐盟已經凍結了部分國家俄羅斯寡頭和相關實體等90人的資產,約合170億歐元。此前,烏克蘭方面一直要求歐盟將這筆資產用于重建工作。
對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我們的任務不是凍結俄羅斯在歐資產,而是沒收,目前正在從法律層面尋求用沒收資產資助烏克蘭的可行性。
據世界銀行估算,烏克蘭重建需要超過3500億歐元的資金,美國和歐盟認為只要凍結自己境內的全部俄羅斯資產,就能湊夠重建資金。
還是熟悉的配方,西方國家再次戴上了強盜面具,和此前美國凍結、挪用阿富汗海外資產如出一轍,歐盟現在要直接沒收俄羅斯的海外資產。最可恥的是,歐盟也清楚這違反了歐盟法律,于是它們開始修改法律,讓搶劫變成“合法行為”。
這還不是個別反俄國家的意見,而是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的主張,至少說明幾個主要歐盟國家都是贊同的。對此,俄羅斯外交部予以斥責,并聲稱將進行相應反制措施。俄羅斯還能怎么樣呢,只能互相傷害,把俄羅斯境內所有的不友好資本全部國有化。
一旦雙方開始互相“侵占資產”,那可就沒有什么對等不對等的說法了,最后算起賬來全都是糊涂賬,就算歐盟和俄羅斯想重歸于好,估計也得打上漫長的扯皮官司。歐盟會不會實際這么做還不好說,但先放出狠話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1、安撫烏克蘭。自俄烏沖突以來,烏克蘭方面就一直惦記著俄羅斯的在歐資產,為此沒少給歐盟壓力,現在烏克蘭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歐盟本身就手頭緊,舍不得直接放血,只好順著烏克蘭的意思拿俄羅斯的海外資產開刀,先穩住烏克蘭再說。
2、自己也缺錢。按照歐盟的估算,徹底清繳的俄羅斯資產不會是個小數字,如果能在戰場上或者談判桌上取得一個不錯的結果,歐盟也能把這筆錢用來給自己回回血。
3、美國給壓力。歐盟的意見即便是不能代表所有成員國,但一定能代表美國的意思,或者說就是美國施壓指使歐盟這么做的。
當然,歐盟目前也只是說說而已,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俄羅斯和西方的關系也算走到頭了,西方的文明面紗將被徹底撕破,歐盟也再無國際信譽可言。這當然是歐盟不想看到的,也不會真這么干,至少不會全部沒收,象征性地做個姿態還是有可能的。
所以歐盟這個動作實際上是在美國的施壓下虛晃一槍,但客觀上打擊了俄羅斯與西方對話的積極性,對俄烏談判產生了消極影響,而這正是美國想要的。
二、烏克蘭又開始“催軍火”了
歐盟幫著解決資金問題,但打仗還是得靠真槍實彈,隨著美國減少對烏克蘭高端武器彈藥供應,歐洲國家的軍援力度大大降低,烏克蘭再次化身“壓力怪”,對歐洲國家各種施壓,要求其增加軍事援助。
此前,以色列多次重申不會對烏克蘭提供進攻性軍事裝備,烏克蘭十分不滿,烏克蘭駐以色列大使科爾尼丘克甚至直接表示,唯一能讓以色列聽話的就是美國,所以希望美國能迫使以色列放棄中立立場,對烏克蘭給予軍事援助。
科爾尼丘克拱火以色列的由頭就在于,以色列的死對頭伊朗近期被西方指控向俄提供自殺式無人機,希望以此能改變以色列的態度。對此,以色列表示正在分析局勢,暫時不會采取對俄羅斯帶有敵意的行動。
以色列不太愿意得罪俄羅斯也是有道理的,因為伊朗、敘利亞都和俄羅斯關系還不錯,而以色列恰恰和這些國家不對付,現在得罪俄羅斯純粹是給自己找麻煩,何況以色列本身就與俄羅斯有合作關系。
所以單憑烏克蘭的,肯定無法說服以色列幫忙,但這依然無法阻擋烏克蘭從以色列手中獲取武器的決心,現在主要就是看美國的意思了。
從結果來看,就算以色列倒向烏克蘭,對俄羅斯影響也不大,而以色列自己恐怕得承擔更大的風險,因為在以色列的人口結構中,相當一部分都是俄羅斯移民,連國會中還有俄羅斯猶太人組建的政黨,因此,以色列有不少同情俄羅斯的聲音,選擇中立才是明智之舉。
除了拉中立國家下水,烏克蘭也沒有放松對“畫餅”國家的催促。近日,烏克蘭新任駐德大使馬凱耶夫將德國的援助比喻成“時速只有30公里的跑車”。
實際上,從開戰以來德國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并不算小,不算美國的話,波蘭、英國、德國的對烏援助力度最大,德國還特地送上了連自己都沒列裝的防空系統,所以朔爾茨也不是瞎說,德國的確為烏克蘭“做了很多”。
然而德國換來的只有烏克蘭的指責和羞辱,在被烏克蘭罵過之后,德國還受到了俄羅斯方面的壓力。俄羅斯駐德國大使內恰耶夫批評稱,考慮到德國的歷史罪責,其對烏克蘭提供致命武器的行為已經越過了紅線。于是,德國現在搞得里外不是人。
三、烏軍襲擊黑海艦隊,俄宣布退出糧食協議
除了搞小動作破壞談判可能性以外,西方國家還整出一個大動靜,試圖讓其徹底死心。據悉,烏克蘭軍方使用無人機和無人艦艇襲擊了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港,俄軍旗艦“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被擊傷。
從烏軍公布的視頻和照片來看,烏軍的確使用了無人機對俄軍艦發動了襲擊,但僅靠無人機就想對一艘排水量達到4000噸的護衛艦造成傷害顯然是不現實的,可能連擊傷都很難做到,所以烏軍此次襲擊沒有實質性的戰果,但意義仍然重大。
按照俄方公布的信息,的確有兩艘艦艇受到打擊,那說明烏軍的無人武器也不是紙老虎,威脅是真實存在的,俄軍必須投入更多資源去防范這種“以小博大”的戰術行為。經過實戰檢驗,無人機等武器恐怕會更多地出現在之后的戰場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俄方聲稱英國和美國也參與了此次襲擊行動。信號是明顯的,西方國家仍然試圖擴大沖突,對此,俄羅斯以“無法保證安全運輸”為由,無限期暫停烏克蘭糧食外運倡議。
糧食出口本來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也是多方斡旋才談下來的協議,好不容易取得的黑海和平這下給烏克蘭玩兒沒了,不僅得罪了俄羅斯,可能連歐洲金主都要不開心了。
于是澤連斯基開始甩鍋,避重就輕不談自己搞恐怖襲擊,反而指責俄羅斯切斷世界糧路。西方國家也是聞聲而動,紛紛表示強烈譴責,呼吁俄羅斯保障饑餓人口的糧食供應。
然而令西方沒想到的是,俄羅斯早有準備,俄農業部指出,預計年底能收獲糧食至少1.5億噸,俄羅斯完全能夠代替烏克蘭向相關國家出口糧食,先捐50萬噸以示誠意。
現在,我們發現俄羅斯逐漸占據了道義的優勢,現在防守的是俄羅斯,主張談判的也是俄羅斯,緩和局勢的也是俄羅斯,反而是西方一直拱火引戰,制造沖突,拒絕談判。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一個巴掌拍不響,西方國家的反戰呼聲雖然很大,動不動就搞個退約退盟的游行,但核心領導圈子不太可能選擇和俄羅斯進行對話,普京釋放的善意恐怕只是一廂情愿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