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三次,捷克爆發萬人抗議游行,要求政府辭職,退出北約歐盟

導讀在對俄制裁政策的影響下,歐洲陷入到了曠日持久的能源危機之中,這使得歐洲民眾需要支付“天價”的能源賬單。為此,不堪重負的人們已經走上...

在對俄制裁政策的影響下,歐洲陷入到了曠日持久的能源危機之中,這使得歐洲民眾需要支付“天價”的能源賬單。為此,不堪重負的人們已經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做出的錯誤決策。

從整個歐洲來看,歐洲中部地區在這場能源危機中受到的影響最大,斯洛伐克將電網國有化,匈牙利因使用俄羅斯能源而被歐盟懲罰,德國、奧地利、捷克也接連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據觀察者網報道,捷克首都布拉格日前爆發了近2個月來第3次大規模的萬人游行示威活動

當地民眾成群結隊地走上街頭,他們要求捷克的親西方政府應早日下臺,開啟新一輪大選,并且在冬天來臨前與俄羅斯簽訂新的能源供應協議

這些示威民眾認為,“捷克民眾的敵人不是俄羅斯,好戰的捷克政府才是”。他們對捷克政府的不滿情緒已經溢于言表,所以可想而知,如果捷克政府繼續不顧國民利益制裁俄羅斯,必然會引發更大的災難。

這引起了捷克政府的緊張,捷克政府表示,此次游行活動的性質是“反政府”的,共有數萬名民眾參與其中,他們的目的是想讓捷克現任政府早日下臺。

事實上,在捷克的前兩次大規模游行中,民眾也表現出了反對現任政府的想法,但當時的捷克民眾還對政府抱有一定的幻想。

在9月初的示威活動中,眾多捷克民眾把矛頭指向了高漲的電力和天然氣價格,他們稱這嚴重影響到了捷克經濟的發展。

當時的捷克民眾希望政府能采取措施,改善國內的能源供應狀況,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直接與俄羅斯簽訂新的能源供應合同。

在9月末的游行示威中,多數捷克民眾把矛頭指向了北約和歐盟,他們認為歐盟和北約主導了對俄制裁,而制裁俄羅斯與捷克民眾的訴求不符,因此捷克應當退出歐盟與北約

在捷克民眾看來,捷克政府之所以卷入到了俄烏沖突中,是因為其遵照了歐盟和北約的意見。這些國際組織違背了捷克的利益,捷克應當尋求“獨立”

然而到了第三次示威活動時,捷克民眾已十分清楚現任政府才是他們最大的“敵人”,于是他們毫不留情地把火力傾瀉到了菲亞拉政府的頭上。

數萬民眾聚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中心廣場,高喊著讓捷克總理彼得·菲亞拉辭職的口號。

事實上在這3次大規模游行中,捷克民眾一直保持著一個理念,那就是政府應當把捷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捷克共和國應當實現真正的“獨立”。

值得一提的是,第3場大規模游行爆發當天正好是捷克獨立的104周年紀念日,這也成為了捷克民眾走上街頭,高呼“捷克第一”的一大動力。

正是基于“獨立”的理念,捷克民眾才會提出更換政府,退出北約和歐盟,與俄羅斯簽訂新協議,擁抱俄羅斯等要求。

面對洶洶民意以及示威群眾的“獨立”訴求,菲亞拉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捷克政府十分理解民眾的訴求,為解決民眾的困難,捷克政府將盡力而為。

菲亞拉宣稱,捷克只能選擇成為西方世界的一份子,而不能同時獨立于“東方”和“西方”

事實上,就算菲亞拉政府是親西方的政府,她的考慮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對于捷克這種不沿海的中小國家來說,只有加入歐盟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才能擁有更大的國際影響力。

只要歐盟機制還能發揮作用,捷克就可以繼續享受歐洲的發展紅利,若因為一時的不快而退出歐盟,捷克將付出巨大的成本。

就拿從歐盟脫離出去的英國來說,他們在“獨立”后選擇了完全倒向美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地位。但與此同時,英國也失去了更多的自主性。

因此可以說,捷克“脫歐”是基本不可能實現的,畢竟他們承擔不住這個后果。此外,捷克也很難單獨與俄羅斯簽訂能源供應協議,因為匈牙利的遭遇已經為捷克提供了先例。

由于匈牙利不肯對俄羅斯的能源采取制裁措施,歐盟凍結了匈牙利的部分發展基金,并將匈牙利認定為“不完全民主”的國家,這讓匈牙利的經濟遭到了不小的影響。

而與匈牙利體量差不多的捷克,也一樣沒有同歐盟叫板的能力,這是必須承認的現實。

由此一來,捷克國內的能源危機將持續下去,捷克那聲勢浩大的“靚麗風景線”也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

但誠如捷克民眾所說,俄羅斯并不是他們的敵人,因為讓他們陷入這一困境的根本就不是俄羅斯。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