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不止一“面”!

導讀原標題:隴南,不止一“面”!隴南,位處長江流域,甘肅、四川、陜西三省之交,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在此交匯,高山峻嶺與...

原標題:隴南,不止一“面”!

隴南,位處長江流域,甘肅、四川、陜西三省之交,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在此交匯,高山峻嶺與峽谷盆地在此并存, 是最不甘肅的甘肅城市。

文縣天池風光秀麗。冉創昌 攝

山川奇險之間,自然誕生獨特風味。所以這里的面食,既融匯了三省所長,又創造了獨特的隴南味道——酸菜面、豆花面、杠子面、棒棒面、扯面……每一種都帶來舌尖上的全新體驗。

隴南位于甘陜川之交,是大西北進入大西南的咽喉之地。

隴南人吃面,講究剛柔相濟,花椒芽、香椿芽、苜蓿菜、灰灰菜……這些山野時蔬,搭配上熱氣騰騰的一碗面,既含麥香又有賣相。

隴南人在吃面這件事上

究竟有多少花樣

酸菜面

隴南大概是酸菜花樣最豐富的地方,這里氣候濕潤,各式蔬菜繁茂生長,凡是帶點綠的,都可以放進酸菜漿水缸:最常見的芥菜(春不老)、水靈靈的蘿卜纓、傳統的大白菜、帶著清香的芹菜,乃至大蔥蒜苗;野外的薺薺菜、苦苦菜、拉拉菜、刀刀菜,給隴南酸菜漿水帶來層層疊疊的好風味。

隴南人對酸菜面是情有獨鐘的。每一個隴南人家,都有一口酸菜漿水缸,每一個隴南人家,餐桌上也都有一個油潑辣子罐罐,酸菜面配上油潑辣子,正是酸香潑辣一相逢,便勝卻美食無數。

豆花面

南豆花、北雜糧,強強結合,誕生了有名的隴南豆花面。

與成都、貴陽的豆花面不同,隴南豆花面的原材料很“雜”,白面、蕎面、黃豆面、玉米面優中選優,面需以手搟面為好,把一團和好的面不停地推、拉、搟,反反復復、來來回回,直到搟成薄片 。

將切好的面煮熟撈出,加進漿湯,面條上蓋著一團雪白的嫩豆花,再配以蒜、辣子、蒜苗、各種時令蔬菜等,酸甜可口、清香宜人,一天的精氣神都在這碗面里。

扯面

扯面是禮縣祁山鎮有名的特色小吃,一寸多寬的面條在扯面師傅的手里歡快起舞,biangbiang地擊打著案板,拉開后投入滾開的大鍋中,這么一大盤扯面色澤鮮艷、滋味濃郁,吃一口筋道,嚼一口舒坦,那叫一個“美”~

杠子面

西和人的一天,從一碗杠子面開始。杠子面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勁道無比的口感,而這種勁道則源于它獨特的制作工藝。

西和杠子面制作手法獨特。冉創昌 攝

顧名思義,杠子面不是搟出來的,而是用胳膊粗的壓面杠軋出來的,將面反復碾壓、折疊、再碾壓,直到壓出來的面薄如紙、韌如綢,再切成寬細面條,下鍋、煮熟、撈出,配之以蔥蒜末、豆腐干或炒韭菜,再放一勺油辣椒、幾滴香醋,攪拌均勻,一口下去,怎一個柔韌爽滑了得。

江洛棒棒面

在“隴南旱碼頭”徽縣江洛鎮,流傳著這么一句話:“醋酸、豆腐硬。棒子素面有吃勁。”

江洛棒棒面,聽名字就很“硬”。這種“硬”,一是“硬”在做法,選上等精粉,配以石堿、食鹽溶于水中,面的質感已極其勁道;二是“硬”在配料獨特。最重要的配料是當地傳統的豆腐丁,外皮微黃,細而硬,炒出來香酥味美,而且不易碎,再加上鮮紅的油潑辣子、翠綠的蔥花,干拌調好,讓佐料裹著每一根面條,每一口都美味十足。

麻食

隴南人的餐桌上,還有一種常見的面食——麻食,也稱貓耳朵。將和好的面團揉搓成細細的長條, 每次揪下一點點在案板上用力搓成小卷,麻食就成型了。

將胡蘿卜丁、木耳絲等食材熬制的湯底,與煮熟撈出后的麻食攪拌均勻,一勺下去,滿滿都是家鄉的味道;或是澆上羊肉湯,吃起來更有嚼勁。

牛肉餛飩

提起牛肉面,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蘭州。但是隴南的牛肉餛飩,在味道上與蘭州牛肉面不相上下。

用牛肉湯打底,餛飩作主角,豆芽蔥花與牛肉拌之,最后再澆上重重一勺油潑辣子,食之香辣咸,并帶有輕輕的麻味,而餛飩中的韭菜又貢獻了其獨特的香,成就了相當復合的味道,再配上幾顆生蒜佐食,既解油膩,又添新味。

將餛飩皮切成小梯形塊現包現賣,口感“滑、筋、柔、爽”,一吃就忘不了,越吃就越愛吃。

成縣掛面

冬日,是掛面的加工旺季。暖陽下一排排如絲的手工掛面從3米多高的架子上傾瀉下來,隨風擺動,雪白透亮,空氣中都散發著清淡的面香。

作為成縣特有的傳統美食,手工掛面制作工藝復雜,要經過和面、開條、盤條等18道工序,所以當地人稱呼做掛面的人為“面匠”。其吃法多樣,可以做涼面、西紅柿雞蛋面、麻辣面、酸湯面等,百吃不厭;而且口感筋道 ,老幼皆宜。

酸菜節節

酸菜節節是康縣一種最常見的傳統特色面食。

搟好的面用水煮開后,調上酸菜,上面蓋上豆花,配以蒜辣子、蒜苗、泡菜等,其味酸甜可口,清香宜人。

(整理/尚敏賢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公眾號名稱:

隴南禮縣信訪

微信號:

lnlx-xinfang

來都來了 點個贊再走吧~~~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