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鐵霖遺體告別儀式,親友手捧白花表情很凝重,現場秩序有條不紊

導讀11月19日上午十點十五分,是金鐵霖大師的遺體告別儀式。一大早,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前就來了許多人,盡管初冬的早晨有些寒冷,但依然擋...

11月19日上午十點十五分,是金鐵霖大師的遺體告別儀式。一大早,北京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前就來了許多人,盡管初冬的早晨有些寒冷,但依然擋不住人們過來的腳步。

工作人員穿著藍色的防護服,為前來吊唁的人做登記,人們開始有條不紊地進場。

人們大多都穿著黑色的衣服,胸前系著白花,表情凝重,不禁讓人想起金鐵霖生前的種種,仿佛他仍然和我們在一起。

對于金鐵霖的生前成就可以說就是連著說幾天都說不完,但是我們用一句話可以概括一下,那就是他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民族聲樂的代表性人物,而這些人的成就代表著中國民族聲樂的水平,顯然他是培養大師的大師。

那么金鐵霖是如何與音樂結緣的呢?金鐵霖出生于1940年,父親是個醫生,按照我們傳統的觀念就是子承父志,但是金鐵霖偏偏喜歡音樂。憑借自己對音樂的一腔熱情,最終他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師從沈香先生,也從此開啟了金鐵霖富有傳奇的一生。

畢業后他先是在中央樂團工作,后來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開始教學,那一年他才23歲。相信許多人看到這個歲數都會詫異,因為這個年齡許多人還都在上學,可是金鐵霖已經成為中央音樂學院的一名老師了。

可以說,那時候教學資料匱乏,金鐵霖就通過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了一套聲樂教學系統,他結合古今中西的聲樂成果,為中國的聲樂發展開辟了條符合中國人民的審美的聲樂發展之路。

總而言之,金鐵霖對于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貢獻是巨大的,所以他的逝世對于我們來說損失也是巨大的。

金鐵霖吊唁通道自11月16日開通后,就不斷收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吊唁,時至今日,他已經桃李滿天下了。比如我們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李谷一、閻維文、張也、李丹陽、戴玉強等等,他們哪一個又不是聲樂方面的大家呢。

今天,香港打工文匯網頭條也刊登文章,吊唁金鐵霖先生《聲樂巨匠金鐵霖,冀將中國聲樂介紹給更多香港市民》,金鐵霖生前一直想在香港辦一所聲樂學校,面相世界傳播中國聲樂。

金鐵霖生前還有個“中國聲樂夢”,就是想讓中國的音樂藝術唱響世界舞臺,并且他也在矢志不渝地去實現這個夢想。其實我們想說的是,他已經做了他該做的,剩下的就交給我們去實現去完成。

此時突然想起了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金鐵霖先生就屬于后者,相信他會一直活在祖國人民的心中。

雖然我們沒有去現場與金鐵霖先生的遺體告別,但是我們通過網絡用文字來寄托我們的哀思,來書寫我們對金鐵霖大師的懷念之情。在這里,我們想說金老師,你安息吧,你生前的夙愿一定會完成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