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了50萬美元,依然被“印太經濟框架”拒之門外,蔡英文顏面掃地

導讀前段時間,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隨著拜登的“亞洲行”熱鬧了一陣。而一向喜歡到處“蹭”的蔡英文當局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如蒼蠅...

前段時間,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隨著拜登的“亞洲行”熱鬧了一陣。而一向喜歡到處“蹭”的蔡英文當局自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如蒼蠅聞到臭雞蛋般迫不及待地飛了上去。然而大半年過去了,蔡當局非但未能得償所愿,還被扒出聘用多家美公關公司砸錢入“印太經濟框架”的丑聞。錢砸了,夢依然稀碎,獨留臺當局黯然神傷。

先來看下具體的報道,據環球網援《聯合報》10月31日報道,幾個月前,臺當局曾發布新聞稿特意感謝美國部分國會議員支持臺灣加入所謂的“印太經濟框架”,話里話外透露出“美臺堅若磐石”的意味。

但俗話說“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打臉來得太快。美國司法部網站披露,臺當局所謂的那些支持臺灣的美議員,都是他們砸錢找公關公司游說來的,而非主動支持。

報道稱僅今年上半年,為了推動臺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臺當局已經耗資約50萬美元。其中包括蓋哈特公司、尼寇斯、西半球策略以及柯羅偉與莫林政治公關公司,共計花費島內納稅人的1600萬元新臺幣。

這些議員動動嘴皮子就能拿到錢,反正又不是實質性支持,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錢打了水漂,還依然被“印太經濟框架”拒之門外,蔡英文顏面掃地。

很多人都明白“擠不進去的世界,就不要再擠了”這個道理,但蔡當局似乎一直揣著明白裝糊涂,被打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雖然民進黨當局不斷狡辯,試圖挽回一點面子,稱聘用公關公司促進“臺美關系”是長期采用的做法,不是某一時期某單一政黨獨有的。

蔡當局越解釋,島內的輿論卻不客氣,有不少人諷刺“美議員動動口就有錢賺,臺灣的錢真好賺。”“所以美國人挺臺是用錢買來的?”

由此可見,臺當局口口聲聲的“美臺堅若磐石”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臺美關系”最應該看的就是美經貿部門的動態,而非吹得天花亂墜的美國務院等機關的辭令。美國除了口頭上給予臺當局一些承諾外還做過什么呢?

對于美國來說,讓臺灣加入“印太經濟框架”弊大于利。美國忌憚大陸,宣稱所謂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并非真正有意幫助臺灣,只是為了自身利益。此外,他們明白即使將臺當局拒之門外,蔡當局也會唯美國馬首是瞻。這種招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態度,凸顯了臺灣只是美國“印太戰略”的棋子。

實際上,臺當局削尖了腦袋想往里鉆的“印太經濟框架”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硬傷不斷,可謂是個“半拉子工程”。表面上看,“印太經濟框架”倡導區域合作,但卻體現了美國一貫的霸道做派,一方面“強制消費”的性質讓成員很難接受,另一方面一些發達的經濟體由于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期望值下降。此外,美國的信用不足,經濟問題政治化等都導致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注定面臨失敗。

總之,蔡英文當局一次次叫囂與美國“堅若磐石”,卻一次次被美國打臉,在這個問題上,真的應該好好思考一下了,“倚美謀獨”絕對是死路一條。想靠著勾搭美國獲取利益,小心被賣了還幫人數錢。這種行為不僅換不來全臺灣民眾的福祉,只會讓臺灣在“棋子”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承認“九二共識”,促進兩岸和平統一才是臺灣最好的歸宿。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