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精疲力盡”,烏克蘭準備栽贓俄軍?美痛宰盟友,俄越挫越勇

導讀持續了8月有余的俄烏沖突,不僅給俄羅斯和烏克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讓烏克蘭背后的西方國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武器庫存緊張,歐洲已是“...

持續了8月有余的俄烏沖突,不僅給俄羅斯和烏克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也讓烏克蘭背后的西方國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武器庫存緊張,歐洲已是“筋疲力盡”

據美國《星條旗報》報道,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及一眾北約成員國持續向烏克蘭輸送價值達數十億美元的武器援助,這也使得許多歐洲國家出現了武器庫存緊張。

《星條旗報》也直接指出了一個問題,在武器短缺的情況下,歐洲究竟是繼續往烏克蘭運送武器以抵抗俄羅斯,還是用剩下僅有的庫存武器來保衛家園呢?這讓歐洲國家進退兩難

戰爭也極大消耗了俄羅斯的武器庫存,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此前有媒體就透露過一份俄羅斯國防部擬定的國防產品采購列表,對軍用芯片的需求量激增。雖然真實性未知,但幾個月下來的猛攻,的確也已讓俄羅斯的精確制導武器所剩無幾。

可即便如此,俄羅斯依靠強大的軍工系統,還是能夠維持住戰爭所需,但歐洲卻已經是“筋疲力盡”。

據德國基爾研究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挪威為烏克蘭提供了超過了45%的庫存榴彈炮,斯洛文尼亞則提供約了40%的坦克,捷克則提供了33%的多管火箭炮系統。波蘭則是一股腦將自身的蘇系裝備都提供給了烏克蘭,導致本國出現了無武器可用的尷尬情況。

德國也出現了武器短缺。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發布消息稱,德國聯邦議院軍工業代表、德國國防和軍事領域專家證實道,以德國目前的彈藥庫存,在戰時僅能夠維持兩天左右。持續的對烏援助加劇了德國的武器緊張問題,甚至還讓德軍的軍事演習出現了“無彈可用”的情況。

因此,有觀點就認為,最后的勝者,或許應該歸功于誰能在這場武器消耗戰中堅持到最后

烏克蘭正準備栽贓嫁禍俄軍?

可在歐洲虛弱不堪之時,烏克蘭卻又開始了“整活”,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24日報道,俄羅斯烏克蘭人道主義響應跨部門協調指揮部表示,澤連斯基政府為了能夠指責俄羅斯犯下戰爭,正準備往俄方栽贓嫁禍一場將導致本國公民死亡的血腥挑釁。

10月24號當天,哈爾科夫州的沃爾昌斯克市正在組織一場向居民發放人道主義援助的活動,結果外國雇傭兵卻突然向平民的地方開炮。對此,俄媒稱這起恐怖主義行動是由基輔一手策劃的,目的是為了詆毀俄羅斯武裝力量,栽贓嫁禍,指責是俄軍殺害了平民。

事實上,這也已經不是烏方武裝力量第一次執行這種任務了,此前烏克蘭軍隊第125旅的士兵就公開指責過他們的指揮官,稱指揮官讓他們往烏克蘭居民所在的地窖里投擲手榴彈,甚至還殺害部隊里的傷員,以免給行軍時造成累贅。

今年4月14日,美媒《美國保守派》曾狂妄地宣稱,烏克蘭在美歐眼里只是“炮灰”,烏克蘭只需要戰斗下去,戰斗到只剩最后一個烏克蘭人。

現在,澤連斯基政府的所作所為,難道就是在完成這個美歐交給烏克蘭的“任務”?

西方的傲慢,讓烏克蘭也變得極度瘋狂,竟然把槍口對準了平民,妄圖犧牲本國民眾來詆毀俄羅斯,謀求沖突的勝利。烏克蘭當局已經完全成了美歐的傀儡,失去了自身的主觀判斷,任由西方國家當槍使。

美國盟友躲不過被痛宰的命運

可帶來的后果,顯然也是非常嚴重的,背后的罪魁禍首——美國才不會管烏克蘭最后變成什么樣子,畢竟,連美國身邊的盟友,都躲不過被其痛宰的命運。

典型的如歐洲,在俄烏沖突期間,在響應美國號召,為烏克蘭大力提供軍援的同時,還被美國趁機下“黑手”。俄羅斯往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被炸后,美國務卿布林肯竟然對記者表示道,北溪管道被炸,是一次讓歐洲擺脫俄羅斯能源的“歷史契機”,美國可以成為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為歐洲提供過冬所需。

北溪管道對于歐洲經濟的重要性,美國政府很清楚,但巧合的是,在北溪管道被炸之時,卻出現了美海軍偵察機,在其附近海域盤旋逗留,現在美國不僅不為歐洲感到惋惜,反而還認為這是一次“機會”,背后究竟是懷揣著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恐怕也只有美國人知道。

不過,雖然西方國家內部亂作一團,但在對抗俄羅斯這一問題上,各國還是保持了勉強一致的步調。10月21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布魯塞爾表示,歐盟將在2023年每月向烏克蘭提供15億美元的援助,以此來幫助烏克蘭應對與俄羅斯的沖突。

不難看出,西方國家還是繼續對俄保持了高壓姿態,妄圖迫使普京做出妥協,但俄方卻是愈挫愈勇。俄烏沖突以來,美歐對俄羅斯發動了大規模的制裁,搞亂俄羅斯的金融市場。可俄羅斯經濟并沒想象中的全面崩盤,反而使得盧布走強,與西方國家一直僵持到現在。

美國《紐約時報》評論員菲利普·皮爾金頓就寫道,美歐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措施,不僅沒有摧毀俄羅斯經濟,反而卻損害了歐洲,導致能源價格瘋漲,出現了非常嚴重的通脹危機。

對此,皮爾金頓也指出,事實證明,美歐制裁俄羅斯的方法已經失敗,盧布一路走強,大大增加了俄軍的軍費,但美國的消費者卻在承受生活成本上升所帶來的痛苦,歐洲的冬天也即將來臨,但卻沒有足夠的天然氣保障。

但這都不值得可憐,俄羅斯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出口國,尤其還把握著歐洲的能源命脈,西方國家在策劃俄烏沖突時,就早該想到這一點。非西方國家并不是“魚肉”,有壓迫就有反抗,西方國家自以為是,引火上身,現在各種危機纏身,也只能說是自作自受,不足為惜。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