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意大利,很多人都會想到古羅馬斗獸場、水城威尼斯,以及數不清的教堂和藝術品,
正因為如此,意大利成為了全球范圍內都很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
今年夏天,隨著很多國家放寬疫情限制政策,人們終于能重新開始出境游了,
其中不少游客都選擇去歐洲國家,意大利就是熱門目的地之一。
游客的到來讓意大利又熱鬧起來,
但隨之而來的,游客們做出的不文明行為也多了起來。
這些有意或無意的不文明行為,不但會干擾當地人的生活,影響其他游客的旅行體驗,
更糟糕的是,其中一些還破壞了意大利歷史悠久的古跡,讓人看了非常心疼......
今年5、6月份,很多媒體都報道過這么兩個新聞——
兩名美國游客因為心情不好,把電動滑板車推下羅馬的西班牙階梯宣泄,造成階梯損壞;
另一名沙特商人,因為開車“拐錯彎”,把他的瑪莎拉蒂開到了西班牙階梯上,卡住動彈不得,也造成階梯損壞,此人最終在機場被捕。
類似的不文明行為,今年在意大利還發生過很多次,
尤其像威尼斯、羅馬這種游客聚集的城市,已經成了不文明行為的重災區,
有些還因為太離譜,登上了新聞。
(游人如織的威尼斯)
今年4月22日,兩名均為30歲的荷蘭游客跳進羅馬的特萊維噴泉游泳,
被發現后,還試圖混入人群躲避警察的追捕,
他們最終還是被抓,并被處以1000多歐元的罰款。
特萊維噴泉因電影《甜蜜生活》中安妮·塔埃克伯格跳進噴泉的經典一幕,成了很多游客喜歡打卡和擺拍的景點。
(電影《甜蜜生活》)
雖然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不能隨便到噴泉池里游泳,但這種不文明行為還是時有發生,屢禁不止。
說到水,一定繞不開威尼斯,那里的運河很有名,
游客們都喜歡坐上貢多拉,沿著運河逛一逛,體驗一番“水城“風情。
但個別游客偏偏要在運河上給人添堵。
5月27日,兩名美國游客脫光衣服,在威尼斯卡斯特羅區一片住宅區旁邊的運河里裸泳。
據說他們在河中游了五分鐘,上岸后用毛巾擦干身體,然后就返回了他們所住的民宿。
看到這一幕的當地人都驚呆了,
不光是因為裸泳有礙觀瞻,破壞了古城的氛圍,且容易撞到小船出危險,
還因為運河跟附近老房子的下水系統相連,房子產生的污水都會排進運河,
去過威尼斯的人都知道,運河里時不時會飄來臭味,在里面游泳其實很不衛生。
當地人氣炸了,紛紛喊話要對他們罰款,
那里確實有這樣的法規,為了防止游客下河游泳,警察最高可以對他們處以500歐元的罰款。
到了今年8月,兩名澳大利亞游客在威尼斯運河里玩快艇沖浪,被人用視頻拍下來,
只見他們踩著沖浪板在運河水面上呼嘯而過,濺起一陣水花。
據說,有人看到他們在水面上繞開汽艇,
過程中一位沖浪者落水,他倒是不慌,趕緊舉起手機拍攝同伴沖浪的“帥氣身影”。
快艇沖浪項目適合在開闊水域玩,比如海上或湖上,
但運河寬度有限,兩邊都是歷史建筑物,而且作為威尼斯的主要交通通道,運河里還有來來往往的小船,
在這里沖浪不但打破了周圍的寧靜,萬一撞上小船或建筑,還會釀成安全事故。
這種會害人害己的不文明行為很快驚動了威尼斯市長路易吉·布魯尼亞羅(Luigi Brugnaro),
他在推特上發了游客沖浪的視頻并向市民喊話,顯然也氣壞了。
“這兒有兩個橫行霸道的白癡,他們在嘲諷這座城市。”
“我請求大家幫我們把他們找出來加以懲罰,即使我們的武器不夠鋒利。”
“我們迫切需要在公共安全方面賦予市長更多權利!”
“誰能找到這些人,我請他吃飯!”
據報道,最后這兩位沖浪的游客都被找到了,
他們價值25000歐元的沖浪板被沒收,還因為危及運河航行安全,每人被罰1500歐元,驅逐出威尼斯。
這還沒完,威尼斯市政府已經委派律師,對這兩位損害城市形象的游客提起訴訟,并知會澳大利亞使館。
自己“作死”的不文明行為讓人看了生氣,但還不是最討厭的,
最讓人抓狂的是毀壞古跡的行為,真真每次都讓人心梗。
今年5月15或16日的某個晚上,有人在威尼斯救主堂外墻上用粉紅色油漆涂鴉,還寫了一串算式一樣的東西,污染了白色伊斯特里亞石制成的外立面。
攝像頭拍到作案的有三人,事后均被逮捕。
1575-1576年威尼斯曾爆發大規模黑死病疫情,后來人們為感恩城市蒙救,修建了威尼斯救主堂,
它于1592年落成,已有430年歷史。
教堂的設計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建筑師安德烈亞·帕拉弟奧(Andrea Palladio),
帕拉弟奧對西方建筑史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該教堂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教堂被破壞后,一位當地人試圖用水沖洗,但油漆已經滲入石料的小孔里,根本沖不干凈。
政府只得雇用專業的藝術品修復人員,對這塊外墻進行清理和修復。
而威尼斯的一座橋上,也遭遇了類似的破壞。
事發當天那里曾舉辦街頭藝術活動,之后人們發現,一座橋上被人用亮藍色油漆噴上了“自由”(freedom)一詞。
警察通過社交媒體鎖定了一名嫌疑人,
這個人自稱藝術家,他展示的代表作跟橋上的涂鴉有著相同的風格。
除了威尼斯,羅馬也是非常受游客歡迎的城市,
去的游客多了,就不免有沒素質的人作妖。
今年7月10日晚,一名30歲的加拿大游客用石頭在古羅馬斗獸場的外墻,刻下自己名字的首字母。
斗獸場的工作人員趕去攔住了她,并通知警方,
被捕后,該女子對她的行為表示道歉。
無獨有偶,今年羅馬警方還抓到過兩名美國游客亂涂亂刻。
這對夫婦在古羅馬廣場的奧古斯都拱門底部刻下了他們名字的首字母和愛心圖案,
警察抓住他們后,對他們處以800歐元的罰款。
(古羅馬廣場)
位于羅馬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也沒幸免。
今年4月23日,一名39歲的阿根廷游客未經許可在威尼斯廣場玩無人機,
結果設備失控,直接從空中落下,摔到了威尼斯宮的屋頂上,差點毀壞古跡。
掉落的無人機被保安找到,
這名游客因不遵守羅馬禁飛區的規定,無人機被沒收。
龐貝古城是很多人到意大利旅游必去打卡的景點之一,
這么重要且脆弱的歷史遺跡,卻也得不到個別游客的尊重。
今年8月10日,一名33歲的澳大利亞游客竟然騎了一輛電瓶車進入龐貝古城遺址的園區。
沒過幾分鐘,他就被現場的保安攔下,之后叫來警察把他逮捕了。
在保安攔下他之前,他已經騎著電瓶車在園區里跑了約1英里,
這位游客聲稱,他不知道這座世界聞名的考古遺跡園區里不允許騎車。
萬幸的是,園區發的聲明中稱,游客騎車走的是古城城墻外的一條土路,一般是供進行挖掘工作的車輛來往用的,
所以這位游客還沒進入遺址區域,沒有對遺址造成任何損壞。
很多人到意大利旅游時,都會順便去“國中之國”梵蒂岡參觀,那里也沒能躲過個別游客的不文明行為。
上個月,一位游客就在梵蒂岡闖禍了。
10月5日這天,一位50多歲的美國游客參觀梵蒂岡博物館時,想要親眼見見教皇。
(梵蒂岡博物館)
但教皇豈是隨便什么人都能見的,當被告知無法見到教皇時,該男子惱羞成怒。
在該博物館的基亞拉蒙蒂大廳里,這名游客朝一尊半身雕像撞去,把雕像從底座上撞到地上摔壞了。
男子也知道闖了禍,想趕緊逃離現場,
怎料他慌不擇路逃跑時,又撞倒了第二尊半身像。
最終,博物館的保安把該男子制服并報警逮捕了他,
基亞拉蒙蒂大廳里擺著上百尊古羅馬半身雕像,當時現場有不少參觀的游客,都目睹了這令人窒息的一幕。
隨后,博物館的發言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這些半身像是用釘子固定在架子上的,但如果用力拽,是能拽下來的。”
發言人表示,兩尊半身像受損不算十分嚴重,
一尊摔掉了鼻子和一部分耳朵,另一尊的頭掉了下來,
博物館已經把碎片收集起來,送到文物修復實驗室進行修復了。
疫情限制放寬后,今年有大量游客涌入意大利。
根據意大利旅游局的統計數據,2022年1月至7月,國際游客的人數比2021年同比增長172%,甚至比疫情之前增長了57%。
意大利旅游產業被盤活,但也不得不承受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上面那些不文明行為。
來的游客越多,出現不文明行為的幾率也就越高。
威尼斯首席專員詹弗蘭科·扎蘭托內洛(Gianfranco Zarantonello)表示,威尼斯今年就遇到不少事。
據他說,到今年10月中旬為止,威尼斯已經發生46起游客污染損毀古跡的事件;
同時,威尼斯的警察已經處理了43起游客在運河里游泳的事件,其中有24人被捕,
今年的人數差不多是2021年的兩倍,而2019年類似案件數量是37起,今年比疫情之前還要多。
“游客的行為和以往一樣,但今年的數字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有些人不把威尼斯當做一座城市來看待,他們的行為就好像威尼斯是海灘一樣。”
也有人覺得情況沒那么糟,
但他們并非沒見過不文明行為,而是已經習慣了。
比如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館長艾克·施密特(Eike Schmidt)就表示,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早就不是啥新鮮事了。
“我覺得今年的情況并沒有更糟。”
“我們現在就是回到2019年一切暫停的那個時候了,游客又回來了。”
館長說得輕松,但就算在以前,為了維護美術館內外的秩序和環境,他們也沒少費心。
館長表示,一般在美術館內人們都能遵守秩序,但館外就是另一回事了。
館外長廊下有一些16世紀的手工雕刻石頭長凳,可以供游客坐下歇歇腳。
可有些人會坐在那里吃東西,把沾到手上的醬汁抹到長凳上,長凳的石料有很多小孔,很容易被弄臟。
此外,還有半夜喝醉酒的人在美術館外墻上隨便涂鴉。
2018年,美術館的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清理這些涂鴉,已經成了一項任務。
館長表示,他們的清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人們不愛在干凈的地方亂涂亂畫。”
“但如果一個人畫了點什么或者寫了一句臟話,別人再寫時就容易多了,因為沒那么多心理負擔了。”
“現在,很少有人在建筑上亂涂亂畫。”
“但疫情之后,三明治、葡萄酒、可樂等等垃圾污染又回來了。”
“人們買東西的地方沒有座位,只能四處找坐的地方,第一眼看見的就是那些長凳。”
也有觀點認為,游客在意大利的不文明行為那么引人關注,是因為意大利的特殊性。
歐洲旅游協會CEO湯姆·詹金斯(Tom Jenkins)表示,建筑和整體環境構成了意大利的一個個藝術之城,
但這樣的環境非常脆弱,任何一點點破壞行為,毀掉的都是世界級的古跡。
“我覺得,我們看到的是龐大游客量產生的副作用,那只是一小撮人的問題,”詹金斯說。
“意大利不只吸引對藝術、建筑和考古有興趣的人,也會吸引泛泛一游的人,這些人或許并不適合這里。”
除了游客數量多造成不文明行為增加,
還有專家分析,很多人心中對意大利的刻板印象,可能也讓他們在意大利做出不文明行為時,更加理所當然或有恃無恐。
電影史學家尼古拉·巴薩諾(Nicola Bassano)說,《甜蜜生活》、《羅馬假日》這樣的電影,給外國人造成了對意大利的錯誤印象。
“外國游客,尤其是美國游客,通過電影留下了刻板印象。“
“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沒有規矩和法度的地方,因為一切都是藝術,也就變得一切都算不上藝術了。”
“游客不知道怎么和藝術遺產產生聯系,因為他們與我們的歷史沒有關系。”
“所以他們動用了文化想象,這就想到了講意大利的電影。”
但是,無論出于什么原因,在旅途中的不文明行為都是不應該被姑息的。
出門旅行,每個人希望看到的都是綠水青山,而不是被其他游客破壞后的景象。
那么在游覽過程中,所有人都必須“手下留情”,保持基本的素質,
為其他人留下一片美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