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傳說中的梁武帝古墓在常州?官方回應

導讀 原標題:新發現!傳說中的梁武帝古墓在常州?官方回應“常州發現梁武帝古墓!” 最近網上 盛傳一則消息 讓愛好考古的網友激動、興奮 評...

原標題:新發現!傳說中的梁武帝古墓在常州?官方回應

“常州發現梁武帝古墓!”

最近網上

盛傳一則消息

讓愛好考古的網友激動、興奮

評論區一片沸騰

那么

這個消息是真是假呢?

最新官方回答來啦

↓↓↓

古墓是真

梁武帝古墓是假!

現場的情況如下:

金王家村遺址考古現場

金王家村遺址位于天寧區中吳大道南側、晉陵南路東側。從現有發掘情況來看,此片區域未發現早于明清的相關遺跡,主要是明清時期的墓葬。早期的墓葬可能分布于現大運河北側至常州古城南側區域。

近五年以來,在配合我市基本建設的考古工作中,新發現各時期遺址50余處,出土各類文物標本近萬件,常州考古成績斐然,屢獲突破。其中2020年全省六項重要考古發現均在常州

01

大王廟遺址

與大運河的運輸、商貿、信仰直接相關,對大運河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發掘項目獲“江蘇省2020年度田野考古獎”三等獎。

02

金壇南宋虞氏七二娘子墓

出土繪有生動飄逸四象圖案的漆棺,是一次成功的實驗室考古嘗試,其實驗考古獲“江蘇省2020年度考古與遺產保護獎”。

03

新崗遺址賈家塘地點、新農村地點

均被評為“2022年江蘇田野考古優秀項目”。

04

小黃山六朝墓群

小黃山六朝墓群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小黃山的山前坡地。2014年3月一10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搶救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六朝墓葬14座。晉武帝太康二年,分丹徒、曲阿立武進,其地大致位于今常州市孟河鎮與丹陽市荊林、訪仙一帶。孟河鎮萬綏附近被認為是武進故城所在,其東北和西北分別為小黃山和棲鳳山,經過調查,兩座山上分布有眾多六朝墓群。

墓葬根據形制可分為凸字形帶甬道和長方形兩種,以帶甬道凸字形券頂磚室墓為主,少量帶有長排水溝。時代為西晉至南朝時期,以東晉時期為主。流行三順一丁砌法,墓底鋪磚呈人字形或錯縫平鋪。

出土文物以青瓷器為主,器形包括盤口壺、四系罐、缽、碗等,還有陶盤、陶憑幾、多子槅、滑石豬等。其中佛教造像青瓷堆塑罐、青瓷盤口壺等文物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05

周塘橋宋墓

2018年8月一9月,常州芳茂山高速服務區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古代墓葬。該墓為石蓋板磚室墓,內有槨板,槨室內為長方形棺木,棺板上有彩繪云氣和星宿圖案,墓葬出土古尸一具以及大量的金銀器、紙質文物和一百余件紡織品。根據墓志記載,墓主人葬于南宋景定五年 (1264年),為永陽太守季晞顏次子,官迪功郎,曾為權相賈似道幕僚,因母蔣氏過世悲傷過度而亡。

隨葬絲、棉質的裳、袍、褲、鞋、囊、冥衣等各類服飾,以及砑花箋紙、造型雅致的各類鏨花金銀器具等,是國內近年來宋代考古的重要發現。目前,有關科研機構正在對出土文物進行科技修復和保護。

06

唐陵村元墓

2018年12月,常州市金壇區指前鎮唐陵村發現3座元代磚室墓。唐陵村元墓出土文物49件(套) ,包括瓷器、金銀器、竹木器和錫器,M3隨葬一組造型精美的首飾,帶有“明慶寺東徐一郎”戳記。M2隨葬“裴家造”墨書竹篦,是常州地區首次出土帶有墨書文字的古代竹篦。M2木棺外髹朱漆,光亮如新,十分罕見。

江南地區元代墓葬發現較少,唐陵村墓葬出土了一批特點鮮明的文物,為研究這一時期經濟、文化、手工業水平提供了重要佐證,是研究元代江南地區葬俗與歷史重要資料。

喜歡逛文物考古展覽的市民朋友

可以關注以下兩則信息哦~

6月20日到10月8日

常州寺墩遺址

亮相上海特展

“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在上海博物館展出,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長江下游早期文明,展現以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為代表的考古成果,其中就有出土于常州天寧區鄭陸鎮三皇廟村寺墩遺址的玉琮王、陶盤等良渚文化晚期代表性文物,既生動古樸,又精雕細琢。從這些良渚先民的生活方式,可以一窺江南人的精致考究。

9月26日

常州博物館年度大展

“三星眩耀——金壇三星村遺址特展”

將于常州博物館一樓特展廳重磅開展

三百余件來自常州博物館、常州市金壇區博物館的文物精品,為三星村遺址出土文物首次最為全面和集中的展示,涵蓋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7件、三級文物52件,等你來探索!

三星眩耀

金壇三星村遺址特展

時間:2023年9月26日—2024年1月1日

地點:常州博物館一樓特展廳

常州金壇三星村遺址,位于長江下游,北望寧鎮、南接太湖,于1985年被發現,1993至1998年歷經考古勘探發掘工作,出土文物特色鮮明,在全國范圍內罕見。此次展覽匯集了來自常州博物館、常州市金壇區博物館的館藏精品三百余件,是三星村遺址出土文物首次最為全面和集中的展示。從文化交匯下的獨特性、文明發展中的創新性、歷史進程中的關鍵性等方面詮釋三星村遺址在地域文明探源中的重要地位。

三星村遺址是探索常州地區史前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進一步闡明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文明、厘清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序列具有特殊意義。通過展示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深化地域文明認知,實證常州地域文明形成、發展及在多元一體中華文明中的歷史貢獻和獨特地位。

精品文物提前亮相劇透

云雷紋陶豆

該件豆上的紋飾是國內目前所見云雷紋最早的例證。泥質紅陶,內外壁均經壓磨拋光,外壁遍施紅彩。刻印的云雷紋分四組等距排列,其中相對的一組刮去紅色陶衣,與相鄰一組形成對比和對稱,構成“四組八個”的布局,可能表現了古人早期的“陰陽”和“四方”觀念。

刻紋骨版

該文物為國內首見。

出土于墓主人左側胸部,共4片,均用大型哺乳動物長骨制成,呈扁平薄片狀,經過打磨、拋光,正、背面刻有同心圓紋以及由凹點組成的線紋,設計巧妙,布局規整。

石鉞

國內目前所見最早最完整最明確的禮器。

出土于第38號墓,由石鉞、骨制鉞帽飾、牙制墩組成,中部木柄殘缺,通長53厘米。石鉞灰白色、近圓形,磨制而成,上有一雙面鉆孔。墩為牙質,磨光,體呈鼓狀,上刻四組包括同心圓鉆孔等紋飾,大部分學者認為是梟(貓頭鷹)。帽為骨制,上面雕刻有凹弦紋和同心圓鉆孔,紋飾眾說紛紜,主要有鱷魚、大雁、魚、蠶之說。

來源:文旅常州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