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歸來②丨小區居民:“聽到吹風機開始呼呼吹了就很踏實”

導讀“走到樓下,只要看到鄒師傅店門口的燈亮著,暖暖的,里面有吹風機呼呼的聲音,心里就踏實了。”重慶市渝中區民生路一小區的居民盧靖說,看...

“走到樓下,只要看到鄒師傅店門口的燈亮著,暖暖的,里面有吹風機呼呼的聲音,心里就踏實了。”重慶市渝中區民生路一小區的居民盧靖說,看到鄒師傅在店里忙碌,說明生活一切照舊!

復工后,他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這個小區里的理發店,換了個清爽的發型,然后發了個朋友圈,紀念期盼已久的一次理發。

開工第一天忙得 “腳桿都在抖”

“鄒師傅,好想你喲!”老顧客張姐笑語盈盈地走進來。雖然只是來吹個頭發,卻也看得出她精心描了眉。

“不管什么情況,人總不能虧待了自己,頭發打整得漂漂亮亮,心情都會好起來!” 張姐說,“在家20多天,飯可以自己做,麻將可以在電腦上打,唯獨頭發,沒鄒師傅可不行。”12月復工復產以來,鄒洲每天都會收到老顧客的預約信息。進店的每位顧客都戴著口罩,有的甚至穿著睡衣——這些絲毫不影響他做出判斷,該剪什么造型。

鄒洲手中的剪刀不停,30平方米的小店里,只聽得到吹風機“呼呼”聲,一簇簇頭發在刀刃上斷裂的聲音。

12月4日,他不歇氣地剪了26個“頭”,燙發2個。“那一天忙下來,真的是腳桿都在抖。”

不管人多人少,他理發的節奏都沒變過。“哪怕是后面排著長隊,也急不得,該怎么剪還得怎么剪。”

最開心的事情:老顧客從銅梁趕來理發

11月上旬,這家開在小區里的理發店暫時歇業了。

習慣了每天拿剪刀和吹風機的鄒洲,最初還有些無所適從,手里總覺得少了點什么,老是下意識地去做抓剪刀的動作。

不過他很快調整了心態,在家除了陪伴家人,就是上網、看圖,學習最新的發型動向——做這一行得隨時緊跟流行趨勢,不能落伍。客人在家護理頭發時遇到問題,也會打電話來問他。

12月初,剛復工,一位此前在銅梁的老大哥就專門來渝中區找他剪發。“把頭發交給鄒師傅,放心得很!”這句話,對鄒洲來說,是至高無上的獎賞。

鄒洲準備了足夠大一瓶酒精噴霧,每天先把店里上下消個毒,包括剪刀、梳子、卷發器,都要一一噴灑。他會不厭其煩地一再提醒每位來店客人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好看固然重要,還是要把健康、安全擺在第一!”

精致大叔和有留聲機的理發店

鄒洲每天都會精心打扮了才開工——他覺得這是對顧客的尊重。他最喜歡的是一套藍黃條紋襯衫,配灰色馬甲和墨綠色領帶。每天戴的禮帽,也是根據當天服裝搭配的,足足有六七頂。店里一臺復古留聲機,播放著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

這一周來,客人不多,鄒洲倒也不急,沒客的時候,他就在店里舉杠鈴、跳繩,或是下載一部經典的老電影來看。

其實,70年代出生的鄒洲負擔并不小,家里有兩個兒子,正是需要花錢的年齡,家里就靠這家理發店維持。

他入行25年,開這家店也已16年。“在城市里生存,必須有一項過硬的技能。你想象得到不,就我這個店里,曾經有8張椅子、2張洗頭床,還有5個發型師,從早忙到晚!解放碑這一圈,但凡上了點年齡的發型師都知道我這個店。”鄒洲的語氣帶著掩飾不住的自豪。

但后來,他發現還是簡簡單單更省心,收入也更高,哪怕會是更辛苦一些,于是,又恢復了一個人打理。忙不過來時,愛人會來搭把手。

“《阿甘正傳》里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口味。我覺得啊,生活就像理發店,你不知道下一位進來的客人是要哪種發型……但所有的不確定性和未知才是生活的迷人之處。只要埋頭好好理發,把每位顧客漂漂亮亮地送出門去。”

鄒洲說,再艱難的日子也總會過去,他希望那個時候,所有人帶著美美的發型,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開開心心地擁抱這個世界和所愛的人。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文圖視頻

編輯:周希

責編:廖異

審核:馮飛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