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發熱,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流感和近期流行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株引發的疫情。殊不知,普通的細菌感染也可以導致反復高熱、意識障礙。15歲的小信(化名)就因此飽受折磨,直到神經外科醫生發現其顱內存在多處多處積膿,開顱清除積膿后,患者才脫離危險。
受疫情因素影響,發熱門診病患逐漸增多
反復發燒一個多月
再次高熱后出現意識障礙
15歲的小信是一名初二學生,跟著老人在老家生活。9月中下旬,小信兩次發燒,服用退燒藥后,仍反復出現低燒。
10月13日下午,小信再一次發燒了。“他在電話里說頭痛、發燒,就向老師請了假去看醫生。”小信媽媽陳女士回憶道。次日,小信吃藥后開始嘔吐,到醫院打了退燒針后,體溫有所下降,卻出現頭暈、右腳發麻、走路顫抖。“到了晚上,他又燒起來了,右邊手腳都動不了,就像癱瘓了一樣。”
“短短兩天,他已經病到連我是誰都不認得了。”陳女士回憶時仍心有余悸。為尋求進一步診療,10月16日,父母緊急將小信送往廣東三九腦科醫院。
細菌感染致顱腦積液
開顱抽出近70ml膿液
“當時他已出現意識障礙及右側肢體無力,情況危急,立即轉入了重癥醫學科。”該院大外科首席專家、神經外十科主任歐陽輝教授接診后,完善相關檢查,發現患者腦內多處存在積膿。
患者屬于多發腦膿腫,該院神經外十科團隊分別從額頭、頭頂和后腦勺三處開顱清除積膿。參與該手術的神經外十科主任助理鄧心情介紹,“剪開硬膜后,可以看見有大量淡黃色的膿液流出。共抽出近70毫升膿液。”
歐陽輝分析,患者極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發燒,同時伴有鼻竇炎。細菌由呼吸道、額竇經血行入侵大腦,從而導致腦膿腫或硬腦膜下積膿發生。在膿液中查出的中間型鏈球菌也進一步證實這點。
術前(左)術后(右)影像對比
術后第三天,小信就能開口說話,一個月后,返院接受額竇口開窗術。“他的額竇開口比較小,如果不手術打開,容易堵塞、造成二次感染。”鄧心情解析道。
給予精準治療后,小信病情很快好轉,已于近日出院。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鼻竇炎也易急性發作。歐陽輝提醒,如感冒、發燒持續沒有改善或者加重,尤其表現出頭痛、鼻塞、膿涕等癥狀時,可能鼻竇炎已經急性發作。此時需要警惕,及時就醫。否則炎癥持續感染,可引起腦膿腫、腦膜炎等。
采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張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