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增發72萬億元!央行開動印鈔機,錢去哪了?2組數據揭示答案

導讀原標題:3年,增發72萬億元!央行開動印鈔機,錢去哪了?2組數據揭示答案本文為“財說得明白”原創,各平臺同步發布,謝絕轉載。本文為“財...

原標題:3年,增發72萬億元!央行開動印鈔機,錢去哪了?2組數據揭示答案

本文為“財說得明白”原創,各平臺同步發布,謝絕轉載。

本文為“財說得明白”原創,各平臺同步發布,謝絕轉載。

央行每個月都會發布月度貨幣數據,我們看到M2的增長速度始終都維持在10%以上。

但令人奇怪的是,這么多貨幣刺激,卻沒有出現通脹,消費和內需也沒有很明顯的反彈。

最近這次端午小長假,和上次的五一假期旅游消費數據,感覺挺不錯的,但實際上也只是把日常消費聚集了起來而已,節后消費馬上就回落,總體增長并不明顯。

錢到底去哪里了呢?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今年以來,連續5個月M2增長速度都超過10%,甚至前4個月全部都超過12%,只是5月份略有回落,同比增長11.6%。

如果我們翻看過去的數據,就發現從去年的4月份開始,這一個數值就沒有降到10%以下了,連續一年多增長率超過10%,說明央行開動印鈔機,增發了大量的貨幣。

到今年的5月末,M2余額達到了282萬億,這與三年前的2020年5月末相比,當時僅為210萬億,增加了足足720,000億元。

這么多錢到底去哪里了?

很多人都說,央行雖然大量的發了錢,但是錢都存在銀行里。

2022年全年,我國居民存款金額增加了17.8億元,而央行的數據顯示,僅2023年1季度我國人民幣存款量就增加了9.89萬億元,直逼去年存款數額的6成。

4月份存款減少了,大家都以為開始出現逆轉,但想不到5月份存款又增加了。

高存款數額的背后卻是低消費的現象,明明手里有錢,為何只存不花?國家又該怎么面對消費低谷?

中國人向來有存錢的習慣,對于花錢這方面是很謹慎的。

我國這方面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人貸款消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這么多年以來,我國居民平均消費率,被高收入高消費的國家甩掉一大截。

過去,房地產行業支撐了很大一部分居民支出,但現在購房的熱潮已經過去,這一部分支出大幅度的減少,也導致了銀行存款的增長速度更加快。

另一方面,國家的基建也開始有所控制。

在2021年,我國投資于基建的數額約18.9萬億元,占當年度GDP的10.4%。而這兩年,中國開始砍掉多個城市的地鐵項目,包括沈陽、太原等省會級城市,并且嚴控地方的債務規模,改變了借債刺激經濟的方法。

也就是說房地產和基建消耗的資金不像前些年那么大了,這也是存款增加的原因。

其實我們還可以看看第2組數據,翻出三年前的存款數據來進行對比。

2020年的5月末,人民幣存款的余額為204.57萬億元,當時的同比增長率是10.4%。

而到今年的5月末,人民幣存款的余額達到了274.91萬億元,三年的時間里,人民幣存款增長了70.34萬億元,這一個數字非常的接近M2余額的增長數值。

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這三年廣義貨幣的增加,絕大部分流入了存款。

不過這里是所有的人民幣存款,既包括住戶部門的,也包括單位企事業的。

現在終于找到答案了,錢都滯留在銀行里。

顯然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并不是需要央行引發更多的鈔票,而是要想辦法讓企業擴大生產,讓老百姓增加消費,讓這些錢從銀行系統流到實體經濟中去。

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擺脫通縮的陰影,我們才可以避免持續的經濟低迷。

PS:寫一篇文章需要2-3小時,閱讀只需2-3分鐘。

既然看到了這里,請您花2-3秒,給本文“點贊”!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