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3月29日消息,今日,第八批國家集采正式在海南開標。本次集采涉及40個大品種,覆蓋抗感染、肝素類、抗血栓、高血壓等領域,共有251家企業的366個產品參與投標。米內網數據顯示,2021年在中國城市公立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城市社區中心以及鄉鎮衛生院終端(以下簡稱“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第八批國采藥品總銷售額超過600億元。其中,肝素類產品首次被納入。
紅星資本局從國家醫保局方面獲悉,此次集采有39種藥品采購成功,擬中選藥品平均降價56%,左炔諾孕酮口服常釋劑型流標。備受關注的“流感神藥”奧司他韋干混懸劑平均降價83%。博瑞制藥(蘇州)有限公司以第一順位中標,申報價僅為15.99元(規格:0.36g/瓶/盒)。
值得注意的是,集采雖踐行“以價換量”的邏輯,但這并不意味著納入集采的企業就能穩占一定的市場份額。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第二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后,各省也相繼公布了省級重點監控名單。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其中不少品種已被納入集采。
從首批被監控的藥品來看,不少品種銷量大幅下滑。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副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員楊帆在接受紅星資本局采訪時認為,已經被重點監控的藥品,如果不納入集采,那么它更容易被同藥理作用納入集采的藥品所替代,其市場份額可能會更低。
本次集采涉及的40個大品種中,有27個都是注射劑,占比近7成。分治療領域來看,17種抗菌藥被納入集采,占比超4成。公立醫院作為注射劑的主要市場,加上過評企業隊伍龐大,“血拼”進入集采中標名單在所難免。
另從采購額來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劑、左氨氯地平口服常釋劑型、頭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劑最高,均超20億元。
“流感神藥”奧司他韋接力第七批集采進入新的一輪。據現場企業報價,奧司他韋共7家企業中標。但與此前不同的是,第八批國采的奧司他韋為干混懸劑,是繼片劑后新推出的劑型。
中標排名第一的為博瑞制藥(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瑞制藥”),其次按排名分別為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江蘇江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市康隆藥業有限責任有限公司、蘇州二葉制藥有限公司,以及進口廠商印度熙德隆實驗室。
位于第一順位的博瑞制藥(蘇州)有限公司,為博瑞醫藥(688166.SH)旗下子公司。紅星資本局在現場注意到,博瑞制藥的申報價僅為15.99元(規格:0.36g/瓶/盒),而國家聯采辦給出的最高有效申報價為101.4元。3月29日,紅星資本局從國家醫保局獲悉,奧司他韋平均降價83%,將大幅提高抗病毒藥物可及性。
在上一批次集采中,奧司他韋的中標企業包括東陽光(600673.SH)、華海藥業、科倫藥業(002422.SZ)、石藥歐意、齊魯制藥等。其中最低報價為0.99元/片,中標企業為東陽光,該品種30mg規格限價為6.45元/片,75mg規格限價是13.01元/片。
因此可以看到,奧司他韋的價格已從第七批集采之前的超200元/盒下降至每盒不到百元,大幅減少了患者的購藥負擔。
另外,左布比卡因是本次唯一進入第八批集采的麻醉藥,中選的企業為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恒瑞醫藥(600276.SH)等4家。恒瑞醫藥方面告訴紅星資本局,“公司1款產品鹽酸左布比卡因注射液參加了本次集采,結果尚未公布。該產品并非大品種,對公司業績影響不大。”
肝素類品種首次被納入集采,包括那屈肝素注射劑和依諾肝素注射劑,兩個品種的市場競爭格局分別為1(原研)+5(仿制)、1(原研)+10(仿制)。不過,根據競價規則,現場兩個品種都分別有兩家企業被淘汰出局。
最終中選結果顯示,那屈肝素注射劑的中選企業包括為健友股份(603707.SH)、煙臺東誠北方制藥有限公司、兆科藥業(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兆科藥業”)和常山藥業(300255.SZ)4家;依諾肝素注射劑中標企業為深圳市天道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道醫藥”)、健友股份、辰欣藥業(603367.SH)、紅日藥業(300026.SZ)和千紅制藥(002550.SZ)等9家國產廠商。
在此之前,抗血栓藥已有9個品種被納入集采,那屈肝素和依諾肝素作為抗血栓領域的成員,進入第八批集采,也被市場視為“查漏補缺”。
米內網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越發普遍,抗血栓藥品的市場需求量也得到逐步提升。多方數據都曾披露,那屈肝素和依諾肝素是肝素類品種的主力軍,市場占比達65%以上。
另外,肝素類產品在抗血栓藥物中的銷售額占比也穩步增長。2019年,肝素類產品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的銷售額突破100億元,2021年超過120億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肝素類產品的銷售額占比為35.36%。
目前,具備那屈肝素原料制劑一體化實力的企業有4家,上述中標企業中兆科藥業不在其中,另一家具備一體化實力的為紅日藥業;而依諾肝素具備原料制劑一體化實力的企業有8家,包括健友股份、紅日藥業、常山藥業、天道醫藥、千紅制藥等。
由于國內肝素類產品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但目前原研廠商的市場占比仍然較大。賽諾菲占據依諾肝素近一半的市場份額,Aspen占那屈肝素的市場份額也近3成。
歷經集采的藥品銷量雖在一定時間內得到保障,甚至是增長,但藥企仍不能“高枕無憂”。
1月13日,國家衛健委官網公布了第二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較第一批的20個品種增加至30個。各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省級重點監控目錄。目前已有多省份公布重點監控目錄,并且在國家重點監控目錄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大品種。
關于重點監控目錄的判斷標準,衛健委辦公廳介紹,應當是臨床使用不合理問題較多、使用金額異常偏高、對用藥合理性影響較大的化學藥品和生物制品。重點包括輔助用藥、抗腫瘤藥物、抗微生物藥物、質子泵抑制劑、糖皮質激素、腸外營養藥物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家及各省協同作戰之下,不少已被集采,或即將集采的藥品進入重點監控“危險區”。包括“胃病神藥”奧美拉唑、抗生素類藥物頭孢呋辛、治療糖尿病的門冬胰島素、消化領域用藥雷尼替丁等耳熟能詳的品種。
紅星資本局對比第二批國家重點監控目錄發現,此次第八批集采名單中的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噻肟三大抗感染品種也被囊括其中。
而被監控的品種,自2019年7月1日第一批國家重點監控合理用藥藥品目錄發布以來,或銷量大幅下滑,或被清退出醫保。
2019年8月20日,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指出,對于原省級藥品目錄內按規定調增的乙類藥品,應在3年內逐步消化,實現全國醫保用藥范圍基本統一。消化過程中,國家重點監控范圍的藥品被各省優先調整出支付范圍。
據米內網數據,首批部分重點監控品種2020年銷售額與2018年的比較,無論是銷售額還是銷售量都全部腰斬,其中馬來酸桂哌齊特的銷售額和銷售量都下降了八成。
行業普遍關心,第二批被重點監控品種的命運會否再次上演?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此次力度或將相對溫和。以湖北省為例,湖北省衛健委3月21日通知指出,在省級重點監控目錄中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藥品,不得隨意清退出或更換為同藥理作用其他品種。
而對于那些被調出第二批國家重點監控目錄的品種,國家衛健委表示,持續監控至少滿1年后可不再監控,以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持續提高。
對此,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副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員楊帆在接受紅星資本局采訪時認為,藥企肯定還是要以質取勝,療效好才是占據市場、贏得收益的關鍵。“已經被重點監控的藥品,如果不納入集采,那么它更容易被同藥理作用納入集采的藥品所替代,其市場份額可能會更低。”楊帆說。
紅星新聞記者 鄧凌瑤 海南報道
編輯 肖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