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2020年7月,南京女大學生李倩月被男友洪嶠伙同兩人在云南殺害并埋尸。2022年7月,案件一審宣判,父親李勝將女兒接回家下葬。為女兒鳴冤2年后,李勝開始嘗試直播帶貨,也遭遇了一些網絡質疑。李勝表示,鳴冤2年花費了40余萬,現在要拼命掙錢還債。(據12月22日九派新聞)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李倩月不幸的遭遇引發了廣泛的同情,其父李勝強忍著痛苦與折磨,兩年來堅持為女兒討公道的經歷,也讓很多人持續關切,感動不已。此前,他公開表示寧愿放棄百萬賠償,也要讓犯罪者伏法,他對女兒的疼愛,對罪行的痛恨,對公義的渴求,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也讓他作為“被害者家屬”,擁有了超乎一般的關注度。
所以,當案件結束、死者安息之后,作為熱點事件的當事人,李勝進入直播間帶貨,會引發爭議也是必然。難免會有人覺得,李勝是在利用女兒的慘死、大眾的同情來牟取利益,甚至有一些人說,他放棄百萬賠償立人設,就是因為直播帶貨的利潤遠遠高于百萬。對于一個經歷了喪女之痛的家庭而言,這樣刻薄而缺乏實證的流言蜚語,無疑是十分尖銳的“二次傷害”。
需要客觀看待的是,直播帶貨現在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工作,無論是明星、名人、網紅,還是普通的攤主、小生意人,通過直播積聚人氣、增加銷量,都早已不稀奇。無論是誰,只要沒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沒有破壞社會公序良俗,都有選擇以直播帶貨來謀生的基本權利,他人無權禁止和干涉。
熱點事件的當事人帶貨,之所以更容易引起爭議,主要是因為其擁有知名度的原因,往往不是由于個人的能力和魅力,而是由于案件或意外事故,牽涉到受害人的生命的名譽,所以,一定會受到更嚴格的審視,承擔更大的壓力。譬如,直播帶貨中常常會有一些交易糾紛,如果大家在商言商,很多事情按照規則來解決便是,但是如果這其中摻雜了過多同情、好奇之類的情感因素,可能就會變得很復雜,引發更大的輿論風波,造成一些不堪的后果。
無論如何,李勝希望通過帶貨還清債務,重建生活的愿望,是不應該被輕易踐踏的,在兩年時間里,李勝也拒絕了很多網友的資助,可見他本質并不是一個貪圖錢財、想不勞而獲的人。真正同情他的遭遇,希望他可以重新開始、好好生活的人,也不會以惡意去揣度他的初衷。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在關注度可以直接變成錢的當下,如何對待公共熱點事件當事人,尤其是惡性案件受害人家屬,對于網友們而言,的確是一個新的課題。每個人都可以在合法合理的范圍內,選擇自己的看法和做法,但一定是要以不傷害無辜者,不擾亂網絡秩序為前提。
如果有些網友,一直以來很關注事件發展,又實在擔心自己的愛心被消費的話,不如理性地、有距離地關注,將這位父親當成一個普通的帶貨主播,以他帶貨的能力和誠信度來判斷是否購買,少一些感性的寄托和想象,同樣也是對他人選擇的一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