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張一帆】烏克蘭獨立新聞社等多家媒體11日稱,烏國防部情報總局當天表示,烏軍已經重新控制克里米亞西北海岸的“博伊科塔”石油和天然氣鉆井平臺。烏軍宣稱,特種分隊在行動中成功奪取了寶貴的戰利品,甚至擊退了一架俄羅斯蘇-30戰斗機。不過,相關說法遭到俄專家反駁。到底這一鉆井平臺的軍事價值有多大,烏軍為何在此時宣布奪回它呢?
鉆井平臺軍事價值有多大
烏克蘭Espresso電視臺12日報道稱,位于黑海的鉆井平臺分別建于2010年和2012年,對烏俄雙方都具有重要的戰略、經濟和安全意義。因其多功能性可以成為偵察基地、加油站、直升機停機坪、彈藥庫,甚至遠程火箭系統的部署地。在這些平臺的幫助下,可對克里米亞和黑海水域進行監視。在被俄方控制之前,這些設施距離烏克蘭大陸約100公里,距離克里米亞150公里。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欄目11日援引烏軍方發布的奪回鉆井平臺的消息,但表示“現階段還無法獨立證實這一點”。不過,“戰區”也稱,這些平臺的位置使其成為監測烏克蘭海上活動的理想選擇,可以借此防范來自烏海岸運送蛙人的小艇以及自殺式無人艇的威脅。
截至本報發稿,俄羅斯官方并沒有回應相關鉆井平臺被烏軍占領的說法。不過,俄羅斯dzen網12日稱,如果沒有勝利,那就必須進行“創造”,就好像烏軍宣稱恢復對黑海鉆井平臺的控制。首先,這些鉆井平臺上很久沒有人員了,俄烏部隊都經常前往。對于烏軍來說,前往這些平臺有時會導致船只和人員損失。2022年,這些平臺就被烏軍導彈擊中并被燒毀,也就是說,現在這些平臺在海上已不起作用。
烏是如何奪回平臺的
“戰區”的文章稱,對平臺的襲擊據稱是由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所屬特種部隊實施的。據說這次行動還繳獲了一批直升機發射的彈藥和用于跟蹤黑海船只的雷達系統。
烏國防部情報總局稱,特種分隊分幾個階段行動,用快艇向平臺移動。在其中一次行動中,特種分隊遇到了俄軍的蘇-30戰斗機。烏軍人設法用肩扛式防空導彈擊傷了俄軍戰機。不過,俄軍事專家認為,烏武裝部隊用小艇上的武器打敗蘇-30是不可能的。
為何此時高調宣傳“奪回”
一位匿名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烏軍為何現在在克里米亞方向的石油鉆井平臺上制造新聞呢?可能主要是為了向外界特別是美西方展示其反攻行動正在逐步取得進展。自從6月初烏軍發動反攻以來,在3個多月里,僅在扎波羅熱的羅博季涅小鎮號稱“突破了俄軍第一道防線”,戰果貧乏,令美西方十分著急。畢竟烏反攻的戰場結果同美歐國家的國內政治及民意變化息息相關。若烏軍遲遲無法取得關鍵性進展,澤連斯基政府將面臨巨大壓力。
上述專家認為,從整體反攻態勢看,烏軍從羅博季涅方向繼續向縱深推進,朝托克馬克-梅利托波爾方向進攻,短期內實現突破俄軍后續防線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隨著烏境內秋天雨季即將到來,大量雨水將令道路變得十分泥濘,對于機械化部隊行軍簡直就是“災難”,這也是美軍參聯會主席米利日前警告烏反攻計劃只剩下6個星期的重要原因。因此烏軍必須尋找一個“突破口”,對外展示戰果。克里米亞方向的石油鉆井平臺無疑是一個重要選擇,畢竟這里防守薄弱,甚至無防守。此外,更為關鍵的是,克里米亞半島態勢十分敏感,其動態通常會牽動美西方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