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峻深刻的《烏棲曲》:
李白借吳王典故托諷唐玄宗
李白像(馬睿臨)
唐玄宗李隆基像
《人物故事圖冊·貴妃曉妝》明仇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馬睿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春,27歲的李白來到蘇州,游覽了姑蘇臺遺址。眼見昔日宮殿樓閣僅存殘垣斷壁,不禁傷今懷古,感慨萬千,遂寫下了這首《烏棲曲》:姑蘇臺上的烏鴉剛剛歸巢,西施就已經在吳王宮中醉舞。吳歌楚舞一曲未盡,太陽就已落山。計時的金壺漏水滴了一夜,吳王起身看到秋月即將墜入江中。東方漸白,樂不可支。
壹
感慨興衰
“吳王宮里醉西施”
姑蘇臺,又名姑胥臺,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南的靈巖山(古姑蘇山)上。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由吳王闔閭始建,后經夫差續建,歷時三年乃成(《墨子·非攻中》云“七年不成”)。姑蘇臺高三百丈,寬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級而上(袁康《越絕書》卷二《越絕外傳記·吳地傳》)。登上高臺,方圓二百里內的湖光山色便一覽無余,其景冠絕江南,聞名天下。
姑蘇臺四周還栽種四季之花、八節之果。“周旋詰屈,橫亙五里。崇飾土木,耽耗人力。宮妓數千人。上別立春宵宮,為長夜之飲,造千石酒鐘。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青龍舟,舟中盛乘妓樂,日與西施為水嬉”(祖沖之《述異記》卷上)。建筑之華麗,規模之宏大,耗資之繁多,堪稱一時之冠。姑蘇臺竣工后,吳王夫差與寵妃西施通宵達旦在此玩樂,導致朝政荒廢。吳國大臣申胥預感到照這樣下去吳國必亡,痛苦地說:“今不出數年,鹿豕游于姑胥之臺矣!”(袁康《越絕書》卷五《越絕請糴內傳》)。
懷古詩,是古人以歷史事件、人物或遺跡為題,作詩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警誡后人。李白是寫懷古詩的高手,留下了大量佳作,而這首《烏棲曲》就是他懷古詩的代表之作。那么,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
唐玄宗剛登基時,還是很注意節儉,反對鋪張浪費。開元二年(714年)七月,他下旨將宮中一些珠玉錦繡焚毀,把金銀器物熔鑄為鋌以供軍國之用。規定后妃不得穿戴珠玉錦繡,并關閉了專供宮中的織錦坊。“天下更不得采取珠玉,刻鏤器玩,造作錦繡珠繩”,“兩京及諸州舊有官織錦坊宜停”(王欽若《冊府元龜》卷五六《帝王部·節儉》) 。但到了“開元盛世”以后,唐玄宗“自恃承平,以天下無復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悉委政事于(李)林甫”(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一六,唐玄宗天寶十一載)。
唐玄宗是個風流倜儻之人,畢生酷愛樂舞,打得一手好羯鼓,因此他所寵愛者全是擅長歌舞之人。他早年所寵愛的趙麗妃“有才貌,善歌舞”(劉昫《舊唐書》卷一〇七《庶人瑛傳》),他中年所寵愛的武惠妃更是能歌善舞,談皎所繪的《武惠妃舞圖》被載入史冊(宋祁《新唐書》卷五九《藝文志》),晚年迷戀的楊貴妃擅長《霓裳羽衣舞》和琵琶。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去世后,唐玄宗終日悶悶不樂。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玄宗行幸驪山溫泉宮。經高力士引薦,從壽王邸召來了楊玉環,唐玄宗見后十分滿意,馬上別賜湯沐。沐浴之后的楊玉環在進奏《霓裳羽衣曲》時,舞姿翩翩。讓唐玄宗龍顏大悅,當晚就賜她金釵鈿合為定情信物,還到梳妝間親自給她戴上了金首飾(陳鴻《長恨歌傳》)。
楊貴妃(719年-756年),小字玉環,祖籍弘農華陰(今屬陜西),后遷居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父親楊玄琰任蜀州司戶時生于成都。她幼年喪父,后寄養在叔父楊玄璬(jiǎo)家。楊玄璬時任河南府士曹,她是在洛陽長大。楊貴妃自幼能歌善舞,通曉音律,又嫻熟各種器樂。自從高力士引薦后不到一年,楊貴妃的寵遇就如同之前的武惠妃,宮中稱她為“娘子”,儀禮如同皇后。李白當時恰好在翰林院當供奉。
貳
能歌善舞
“從此君王不早朝”
天寶四年(745年)八月,唐玄宗于鳳凰園冊立楊玉環為貴妃,位在諸妃之首,堪比皇后(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楊貴妃才21歲,不僅“姿質豐艷”,還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智算警穎,迎意輒悟”(宋祁《新唐書》卷七六《楊貴妃傳》)。這正中唐玄宗下懷,遂“三千寵愛在一身”,終日沉湎于聲色犬馬之中,“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長恨歌》)。而對于國家安危和百姓飽暖,唐玄宗早已無心過問。自從有了楊貴妃,唐玄宗總算忘記了武惠妃,他曾對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為此,他還特意譜寫了一支《得寶子》的曲子。整日與之形影不離,如膠似漆。
楊貴妃善彈琵琶,諸王、郡主、貴妃的姊妹都拜她為師,稱為“琵琶弟子”。每彈奏一曲,大家都獻給她許多金寶珍玩。她所用的琵琶精美別致,是用邏逤檀為巢、龍香柏為撥(鄭嵎《津陽門詩并序》自注),木質“溫潤如玉,光彩照人”,上有金縷紅紋,繪成雙鳳。所用琴弦,是末訶羅國進貢的,用淥水蠶絲做成,“光瑩如貫珠瑟瑟。”貴妃還善于擊磬,“拊搏之聲泠泠然,多新聲”,即使梨園弟子也都望塵莫及(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上)。
楊貴妃的用度極度奢侈。宮中供貴妃院織錦刺繡的女工多達七百余人,她的奇服秘玩,變化無窮。四方爭先進貢珍奇之物,達到“動駭耳目”的程度。嶺南節度使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求良工精制奇器異服,都加官晉爵。楊貴妃小時長在巴蜀,喜歡吃荔枝。南方的荔枝果肉晶瑩如玉,漿液酸甜如酪。但荔枝色味易變,唐玄宗不惜千里迢迢,每年讓人馳驛傳送,即使盛夏酷暑,送到長安后也色味不變(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一五,唐玄宗天寶五載)。后人諷刺說:“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上行下效,奢靡之風逐漸在社會上蔓延起來。
外戚專權歷來是帝制時代的一大毒瘤。楊玉環冊為貴妃后,楊家人個個雞犬升天。其亡父楊玄琰被追贈為太尉、齊國公,母封涼國夫人,叔父楊玄珪升任光祿卿:族兄楊铦升任鴻臚卿,楊锜為侍御史。貴妃的三個姐姐也被迎接到長安,賜給良第,大姐被封為韓國夫人,三姐被封為虢國夫人,八姐被封為秦國夫人,唐玄宗并稱為姨。楊貴妃的遠房哥哥楊國忠本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小人,向來不為宗族所齒,也由貴妃姊妹薦引,被任為金吾兵曹參軍,閑廄判官。不到一年,即兼領十五余使職。到李林甫死后,居然還當了宰相。
叁
冷峻深刻
“此詩可以泣鬼神”
楊貴妃的三個姐姐也都深得唐玄宗的歡心,“每入宮,移晷方出”。唐玄宗賜給虢國夫人的照夜璣、秦國夫人的七葉冠、楊國忠的鎖子帳,都是稀世珍寶(宋祁《新唐書》卷七六《楊貴妃傳》)。每年賞給韓、虢、秦三位夫人的胭脂錢,就多
達一千貫。楊铦任三品、上柱國,并于私第立戟。“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開,僭擬宮掖,車馬仆御,照耀京邑,遞相夸尚”住宅華麗,每建造堂,費用以千萬計。見到別的樓堂館舍規模宏偉超過自己的,又馬上拆了重建,毫不珍惜。土木工程,晝夜不停。唐玄宗每次賞賜各地貢品,五家一樣,史稱“開元已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劉昫《舊唐書》卷五一《楊貴妃傳》)。
唐玄宗性格外向,對后宮的賞賜不計其數,戶部郎中王鉷投其所好,“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于內庫,以供宮中宴賜”,并且他還告訴唐玄宗:“此皆不出于租庸調,無預經費。”唐玄宗聽后不僅不制止,反而對“務為割剝以求媚”的“中外嗟怨”者,“益厚遇之”(《資治通鑒》卷二一六,唐玄宗天寶十一載)。很快就提拔王鉷為御史丞、京畿采訪使。宰相楊國忠為了討好唐玄宗,屢次上奏說倉庫如何豐富,邀請唐玄宗率群臣視察左藏(皇宮的倉庫)。楊國忠早就把各地上繳的稅賦存于左藏,玄宗看了非常高興。從此后,他“視金帛如糞壤,賞賜貴寵之家,無有限極”(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一六,唐玄宗天寶八載)。
李白這首詩寫得絕妙,“全詩構思的特點是以時間為線索,寫出吳宮淫佚生活自暮達旦、又自旦達暮不斷進行的過程。通過日暮棲烏、落日銜山、秋月墜江等富于象征色彩的物象,暗示荒淫君王不可避免的樂極生悲的下場。全篇純用客觀寫敘,不入一句貶辭,但諷刺卻很尖銳而冷峻深刻。李白的樂府詩和七言古詩,多雄奇奔放,縱橫淋漓,而此詩卻收斂含蓄,深婉隱微,成為李白樂府詩中的別調”(郁賢皓《李太白全集校注》第一冊第237-238頁)。
當吳王夫差與西施在姑蘇臺晝夜淫樂時,勸諫最多的忠臣就是伍子胥。結果,夫差不但不聽勸諫,反而賜死了伍子胥。臨死前,伍子胥心中的冤屈難消,發誓變作厲鬼也要報仇。他告誡兒子說:“把我的腦袋掛在南門上,看著越兵來伐吳。用鮧魚皮裹著我的尸體投于江中,我每天早晚乘著潮汐來看吳國之敗。”“自是自海門山,潮頭洶涌高數百尺,越錢塘,過漁浦,方漸低小,朝暮再來。其聲震怒,雷奔電激,聞百余里。時有見(伍)子胥乘素車白馬在潮頭之中,因立廟以祠焉”(李昉《太平廣記》卷二九一《伍子胥》、杜光庭《錄異記·異水》)。后來,吳民便把伍子胥奉為“潮神”。
詩壇泰斗賀知章見了李白這首《烏棲曲》,嘆賞苦吟,說道:“此詩可以泣鬼神矣”(孟啟《本事詩·高逸第三》)。后來,詩圣杜甫也贊揚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意思是說,伍子胥讀了此詩肯定也會哭泣于九泉之下。近色必遠賢!知識分子最大的優勢就是書讀得多,能從歷史洞見未來。盡管當時(727年)大唐的后宮問題尚不嚴重,很多問題也還沒徹底暴露,但李白已從吳王夫差的悲慘結局,預感到了后宮問題的嚴重性。
正因如此,此詩才被賀知章大加贊賞、推崇備至。
《烏棲曲》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