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G20外長會議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放出消息稱:G20會議期間不會和俄外長單獨見面。這顯然是基于俄烏沖突的立場,美并不打算就此停止支援烏克蘭...
G20外長會議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放出消息稱:G20會議期間不會和俄外長單獨見面。這顯然是基于俄烏沖突的立場,美并不打算就此停止支援烏克蘭。然而打臉的是,著急的并不是俄外長拉夫羅夫。在會議間隙布林肯急忙找上了拉夫羅夫,兩人進行了約10分鐘的簡短會晤。
對于此次布林肯改變主意,顯然有示弱示好之疑,這和近期烏克蘭戰場的局勢有關。自普京發表國情咨文對西方各國進行核威懾以來,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援速度和力度明顯下降。不僅坦克的交付延期和數量縮減,允諾的戰斗機也是遙遙無期,再加上這兩日烏克蘭軍隊準備從巴赫穆特撤離,等同將頓巴斯地區拱手讓給俄軍。失地又失人,烏克蘭預期的春季大反攻就要胎死腹中了。
在這種情況下美率先服軟也并非不可能,然而,或許是成為世界霸主太久了,美依舊改不掉軟話硬說的毛病。布林肯利用這次會談,向拉夫羅夫說明了三件事:
1.美國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不會改變,除非俄從烏克蘭領土撤軍。
2.俄羅斯應該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決定,不準率先開啟核試驗。
3.莫斯科應釋放在俄被關押的美國人民韋蘭。
這種“趾高氣昂”的要求擺明了就是不想和你談了。可以看出,布林肯全場只闡明了俄今后應該的做法,對于美是否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則沒有提及,也未就“北溪”事件對俄羅斯做出解釋。這和會晤的姿態完全不一樣,與其說是會晤,倒不如說布林肯過來通知拉夫羅夫美國的立場和俄羅斯應該怎么做,這可不是什么聰明的外交。
或許這僅僅是美向外界表達的一點姿態,表明美就俄烏沖突已經在努力尋求和平解決方案,是俄羅斯的一意孤行導致了沖突的持續和升級,從而將自己摘出事外,在國際上站在“道德”的高度對俄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