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河橋上(奈河橋)

導讀 您好,現在漢漢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奈河橋上,奈河橋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希望對你有幫助 1.兩種說法...

您好,現在漢漢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奈河橋上,奈河橋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希望對你有幫助 1.兩種說法的融合混淆 奈何橋的民間信仰在中國由來甚久。

2、唐人張讀所撰《宣室志》上曾提到,奈河出自地府。

3、中國古代向來就有地府與陽間且二者有河流相隔,亡魂須過渡以橋的觀念。

4、唐人段成式撰《酉陽雜徂》上提到冥途,便說“……有水東西流,……一橋飾以金碧,過橋北,入一城,……疑即冥司。

5、”后來,傳統中國的地府觀念與佛教的地獄閻王、來世輪回等觀念發生了契合,于是便逐漸形成了現在民間十分普及的奈河及奈何橋的俗信。

6、約到南宋時,民間的地府傳說,逐漸將冥府鬼都確定在四川省的豐都縣。

7、此后,歷代在豐都鬼府均有營建,其中包括人們常說的陰陽界與奈何橋。

8、豐都鬼府的奈何橋,大概算得上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座了。

9、 根據人類學家衛惠林先生于1935年刊行的《豐都宗教習俗調查》的記載,在豐都鬼府,通過山門即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橋稱作奈何橋,橋下一個石池即為血河池。

10、此奈何橋東首為地藏殿,西首為血河將軍殿,相傳奈河是鬼魂要過的第一道關。

11、為了附會這一類的“鬼話”,明代蜀獻王朱椿曾在豐都平都山,建造過三座連拱石橋,并稱之為奈何橋。

12、據說,舊時香客在渡過這里的奈何橋之前,必先燃香、化紙,求神保佑:而廟內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橋面涂以桐油,使過橋者經常滑倒,嚇個半死,從而可獲得更多的香火之錢。

13、 2.重慶·豐都鬼城·奈何橋(圖) 名山寥陽殿前,有并列的三座石拱橋。

14、三座橋均建于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

15、每橋寬僅四尺許,兩側護以雕花石欄,橋面略呈弧形,用青石鋪砌,兩端各有兩級踏道。

16、橋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橋壁均為條石嵌砌。

17、據資料記載:該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為明朝蜀獻王朱椿建在寥陽殿前的觀瞻物,距今已500余年,后被佛教徒改為“奈河橋”,橋下石池稱“血河池”。

18、 3.總結歸納 中國各地關于奈何橋的說法,有很多異傳。

19、或說陰間有奈河,河上有橋為奈河橋;或說在去陰間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污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橋名為奈何橋。

20、據顧炎武《山東考古錄》講,人們甚至把奈河及奈何橋附會確指為山東泰安附近的一條實在的河流。

21、 由上可見,奈河橋是地道的佛教術語,而奈何橋是中國人的特有產物,是融合了中國人的“地獄”觀和佛教轉世輪回觀的產物。

22、 那么,何時使用奈河橋?何時又使用奈何橋?根據各位網友提供的資料,可以得出未經嚴格考證的初步結論:如果涉及佛教,且偏重于過橋時要受罪,或是過橋要通過重重考驗、若未通過則墜入橋下不能,則使用奈河橋,同時奈河橋后面緊跟著的不是望鄉臺和孟婆婆的湯,而是六道輪回或是無法的血水池;如果只是過橋到陰曹地府的閻王殿報道,則使用奈何橋。

23、雖然過奈何橋依然要受苦,但奈何橋貌似已經弱化了受苦的含義,成了進陰間必經之地,而且強調了尚未進到陰間的半人半鬼的靈魂的無奈和對人間的留戀。

24、奈河橋是沒有這層含義的,奈河橋只會讓人望而生畏,起到的只是篩選善惡鬼的作用。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