饸饹面的面制作方法(饸饹面的來歷)

導讀您好,肖大哥就為大家解答關于饸饹面的面制作方法,饸饹面的來歷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饸饹又名河漏、名撈,...

您好,肖大哥就為大家解答關于饸饹面的面制作方法,饸饹面的來歷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饸饹又名河漏、名撈,是古老的面食品種。

2、曲沃的饸饹面以交里橋最為馳名,是特有的一種風味小吃。

3、曲沃、絳縣、垣曲和翼城一帶群眾每逢趕集上會,吃上兩碗才覺得滿意。

4、吃時,常澆以豬肉腺子澆頭,吃著筋軟爽口,若再配以辣椒,更是別具風味。

5、  根據郟縣縣志中的記載,據傳,金鋼饸饹面是明初由陜西傳入的。

6、初以蕎麥面為主料,配以熟羊肉、蔥花等熬制的羊肉湯。

7、當時,居民使用一種叫饸饹床子的工具,“自制自食”。

8、清末時,以小麥面代替蕎麥面,口感營養更勝一籌。

9、  金鋼饸饹面還有不少有趣的記載。

10、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初,名三邊總督孫傳庭兵出潼關,來河南與李自成義軍作戰。

11、據傳,為了豐富關中將士口味,他傳諭三軍,每軍可以攜帶20臺樺木饸饹機。

12、這一年10月,明軍與義軍在郟城東南講武場相遇,義軍佯敗。

13、明軍追殺義軍15里,至郟城東冢頭、柿園一帶的藍河岸邊李莊,義軍用“以利誘之,以敵取之”的策略,棄金銀、輜重于道,得勝。

14、孫傳庭部潰不成軍,只得輕騎突圍西竄,幾十部樺木饸饹機為郟地李莊百姓及義軍所得。

15、義軍所得八臺,李莊百姓為紀念義軍的金剛精神將“剛”改為“鋼”,美名為“金鋼饸饹”。

16、精美的饸饹面制作設備頓使百姓喜不自勝,一時街旁館巷,“金鋼饸饹”招子旗(即古時飯店招牌)迎風飄舞。

17、自此,饸饹面制作水平又進一步。

18、  而另一說則是,唐朝時郟縣就已經有了金鋼饸饹面了,這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有著不解之緣。

19、明人張居正的〈昌黎先生文集輯補〉一書“諫迎佛骨”一節有韓愈一段話:元和年間,自蔡屠賊歸,途食郟河漏。

20、”這里指的是,唐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蔡州(今河南上蔡一帶)刺史吳員元濟反唐,擁兵自立。

21、韓愈隨軍平叛,生擒吳元濟,史稱“淮系之役”。

22、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冬。

23、唐軍離蔡,行至郟縣城西吃了金鋼饸饹面。

24、由此推斷,“金鋼饸饹”面至少有1200年的歷史了。

25、饸饹,是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饸饹床(中間有圓洞,下方有孔,上面有與圓洞直徑相差略小的木柱圓形頭伸入洞中擠壓)迫使面從下方的孔內落到鍋里,整個饸饹床用杠桿原理,橫跨鍋上。

26、待面壓到一定長度,用刀從下方把面條截斷,煮熟后配上各種澆頭或打鹵食用,方便又可口。

27、這種飲食制作方式歷史淵源,不知從何時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我國北方地區獨特的風味名吃。

28、饸饹面又以河南郟縣、陜西韓城、甘肅慶陽最為馳名。

29、郟縣饸饹面是一道用料考究、獨具特色,已有千年歷史的風味小吃,簡稱郟縣饸饹。

30、初以蕎麥面為面料,配以熟羊肉、蔥花及茴香、八角、辣椒、花椒、胡椒等熬制的羊肉湯,吃起來香而不膩,味道鮮美。

31、清末,始以小麥面替代蕎麥面,口感營養更勝一籌。

32、《中華風味飲食總》一書稱郟縣饸饹“舒脾艱胃,養生至寶”。

33、 ?以上復制百度。

本文就講到這里,希望大家會喜歡。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