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您好,現在漢漢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譚嗣同潼關全文賞析,譚嗣同潼關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潼關》(清...
您好,現在漢漢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譚嗣同潼關全文賞析,譚嗣同潼關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潼關》(清)譚嗣同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2、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
3、·翻譯:從古至今,高天上的白云就一直簇擁著這座城關,秋風將清脆的馬蹄聲吹散入這滾滾云濤中。
4、奔騰而來的黃河在這里轉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而那連綿不斷的山峰,剛入潼關便突兀而起、聳入云天,一座座爭奇斗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創作背景:公元1882年秋,十七歲的譚嗣同(1865-1898),從湖南故鄉赴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經過陜西潼關,在這里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故作此詩。
5、·作者簡介: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
6、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7、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
8、 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9、望采納英氣勃發的少年,騎馬登上半山間的潼關古道,傍山監河,乘興前進,任清脆的馬蹄聲被獵獵西風吹散、吹遠,飛入滾滾的云濤里。
10、啊,云濤,云濤,四面八方盡是滾滾云濤,大概從古到今,這巍峨的雄關就被白云團團簇擁著,一直不曾解圍吧?。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