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 | 綠動資本董事長、創始人 白波
編輯 | 鄭青春
點擊進入投資中國系列訪談
近年來,全球氣候危機挑戰日益嚴峻,低碳發展迫在眉睫。基于此,世界各國積極響應聯合國“碳中和”號召,“碳中和”已是全球大勢所趨。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方面,碳中和的長期趨勢都不會改變,仍蘊含豐富的投資機會。
在這一戰略導向之下,綠色投資也成為投資圈最熱門的新風口。然而包羅萬象的碳中和涵蓋了能源、交通、工業、新技術等多個工業門類和領域。哪里是資本的最佳舞臺?投資人如何選擇自己的投資賽道?近日,搜狐財經《投資中國》對話了綠動資本董事長、創始人白波。
白波從2007年就進入了投資行業,最開始在高盛銀行工作,后來加入了私募股權基金第一儲備公司。在2009年加入華平后,白波成為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委員會的成員,逐漸關注ESG投資和其對市場的影響。2016年,白波與創始合伙人張國津一起創立了綠動資本,專注于綠色影響力投資。
白波將綠動資本的基金定位為準產業投資,注重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白波表示,這一決策背后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依附于產業公司可能會在短期內帶來紅利,但會限制投資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其次,純財務VC在某些階段難以提供有效的賦能和支持,因為企業需要的不僅是資金,還需要產業資源對接。因此,他們更傾向于成為準產業投資人,深入了解特定領域的產業生態,為投資企業提供更多價值和支持。
在經過多年的思考和分析后,白波將焦點聚集在服務碳中和的新材料基金上。白波認為,碳中和和可持續發展是未來5到10年內的穩健趨勢;新材料領域具有穩健性,適應國產替代趨勢。這個賽道未來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并且壁壘相對較高,適合具備相關背景的投資人。
對于選擇企業創始人,白波強調了幾個關鍵特質。首先,創始人必須具備開放的心態,能夠接納并吸納團隊成員,建立強大的團隊。其次,創始人必須充滿熱情,真正理解并致力于推動事業。最后,創始人必須具備問題解決能力,能夠靈活應對商業世界的變數。
白波此前在美國工作了十幾年,如何將海外的成功經驗和內地相結合,白波強調了學習失敗經驗的重要性。他提到,每個決策都需要認真分析,尤其是風險回報分析。他指出,對于投資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決策,長期成功的決策使得團隊在關鍵決策上具備更強的能力。
以下為對話精編:
投資中國:您對基金的定位是什么?
白波:我們的基金定位是準產業投資人,也就是CMICVC(China Manufacturing Industry Venture Capital)。與財務VC和CVC不同,我們注重建立自己的生態系統,不依附于特定產業公司。這個選擇背后有幾個重要因素:
首先,依附于產業公司可能在短期內帶來一定的紅利,但長期來看,會限制投資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穿越周期后,純粹的CVC可能面臨局限性。
其次,純財務VC在某些階段難以提供有效的賦能和支持,因為企業不僅需要資金,還需要產業資源對接。此外,企業在一定階段已經不再缺乏資金支持。
因此,我們更傾向于成為專精特新的準產業投資人,這意味著我們要深入了解特定領域的產業生態,與相關產業公司建立合作關系。這種專注和深入了解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行業需求,為投資企業提供更多價值和支持。
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不斷的學習和鉆研,與行業內的專業人士建立聯系,建立強大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們的LP(有限合伙人)中包括一些在不同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大型企業,如中石油資本、三峽資本、華能電力、寶鋼、鞍鋼等,這些合作伙伴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行業洞察和支持。通過打造這樣的生態系統,我們能夠更好地支持我們投資的企業,幫助它們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投資中國:打造生態系統要有時間的積累。
白波:對,我們就在朝這個方向一點一點積累起來,所以我敢做準產業投資人,因為我不是放在一棵大樹上,是放在一片森林上。到時候看這個森林,需要香蕉的時候找香蕉,需要蘋果的時候去找蘋果。
所以準產業投資,在我看來,我們不想做綁在一棵大樹上的投資機構,綁在一棵大樹上短期可能非常厲害,但是很難穿越長周期。我們想綁在一片森林上做一個準產業投資機構,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專注。所以我們專注在服務碳中和的新材料基金做賽道,爭取做到賽道的最好的準產業投資人。
投資中國:就要在大家沒有什么關注度的時候,先進場贏得先機。
白波:是的,所以投資機構永遠要走在前面。
投資中國:您當前的投資布局是怎樣的?
白波:我們經過前期幾年的摸索,把公司的方向非常清晰的梳理定位了,專注在服務碳中和的新材料基金上,服務于綠色發展的新材料基金的落腳點上,這樣的聚焦對于在大的宏觀方向上是非常關鍵的。
在疫情的過程中,特別是不同的賽道在輪動,而且輪動還比較大,2020年疫情又發生了很多變化,在疫情前后,我們做了很多的思考和對未來的5年、10年的布局判斷,投資行業最怕的就是宏觀趨勢發生重大的錯誤判斷。
我們做了很多思考以后,結合宏觀的穩健趨勢,結合我們的長處,我們就把碳中和新材料基金做成了我們未來的十年的主賽道,這是在2020年初確定的戰略方向。
所以我們現在的布局,專注在碳中和新材料基金的技術底層的開發的商業化,新材料的生產制造本身以及新材料及其衍生品的應用,它的應用場景在綠色化工、在新能源、在先進制造、在綠色消費上。
投資中國:碳中和下面有很多賽道,您為什么會落腳到新材料這塊上?
白波:在投資領域,我注意到了幾個重要趨勢。首先,碳中和和可持續發展是未來5到10年內穩健的趨勢,尤其是考慮到氣候變化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在這個大趨勢下,有許多不同的領域和賽道。一些基礎設施項目,如風能和太陽能基礎設施,由于低成本和相對低風險,更適合由央企國企來承擔。股權投資領域也充滿了大型制造業項目,例如汽車和電動汽車產業,以及電池技術等。然而,這些領域的高峰期似乎已經過去。
因此,我們選擇將碳中和的新材料作為我們的核心領域。這個決策基于幾個因素。首先,它符合碳中和趨勢,而且在國產替代的大趨勢下也具有穩健性。其次,新材料領域因其技術升級和創業精神,將受益于科技帶來的產業升級。這三個宏觀趨勢都是穩健的,并且新材料領域有潛力成為綠色動能,而不是成本。
從投資角度來看,這個賽道有許多優點。首先,它有望獲得良好的回報,符合我們“既要追求財務回報又要追求環境效益”的投資理念。其次,這個領域的壁壘相對較高,需要對產業、科技和金融有深入了解,適合具備相關背景的投資人。我們團隊大多數成員都具備理工科背景,這使得我們非常適合投資這個領域。
此外,我們建立了強大的生態系統,與能源和工業行業的關鍵參與者建立了伙伴關系,這有助于我們在新材料領域的投資。
投資中國:創投市場和宏觀經濟是否有關系?
白波:咱們有句老話叫做“覆巢之下無完卵”,你選擇的企業家再好,如果當年某幾個賽道突然發生重大變化,宏觀的變化是使得你挺難掙到錢的。
在私募投資機構,我們經常參與長期投資,這可能涵蓋三到四年,甚至更長,六到八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經歷行業內不同的周期,有起有伏。因此,對于一個私募投資機構來說,具備穿越不同經濟周期的能力至關重要。
同樣,對于我們所投資的公司來說,我們投資的企業也必須具備這種穿越周期的能力。如果所在的行業無法應對經濟周期的波動,整個行業可能會陷入困境。這對于投資機構來說將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無論我們的投資做得多么出色,都難以實現盈利。
因此,在制定公司戰略方向時,我傾向于尋求宏觀上的穩健性。在如此巨大的變局中,我們需要尋找到那些趨勢和因素,它們能夠穿越周期,不受外部波動的影響。這些不變的因素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為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提供堅實的基礎。如果我們的投資策略沒有建立在宏觀的穩健性基礎之上,那么即使在中高層次的操作上做得再出色,也可能最終功虧一簣。
投資中國:在選擇項目的時候,您最看重的一些因素有哪些?
白波:我們的投資策略源自于標準化的外資私募培訓,注重主題驅動。我們積極尋找項目,深入分析不同細分賽道,關注技術升級和變革所帶來的機會。
在項目評估中,我們側重于技術和企業家精神。我們的主動性策略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底層宏觀邏輯和產品邏輯,這為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提供了基礎。例如,我們在生物合成領域的布局起源于我在美國的工作經歷,我親眼目睹了該領域的蓬勃發展以及其中的挑戰。
過去的10年中,技術發展和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降低了生物合成成本,使新材料的研發變得更加經濟高效。這使得我們能夠找到更多可行的解決方案。
此外,國產替代是另一個重要因素。新技術和材料的涌現使得傳統行業的大公司面臨競爭壓力。這也推動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促使我們在2018和2019年布局生物制造領域。
在評估企業時,我們注重團隊的綜合素質,要求團隊既懂技術又懂商業。我們有一套完善的方法論和系統來評估高管和創始人。我們希望投資的企業具有技術平臺,能夠提供多樣化的產品線,從而形成競爭壁壘。這種平臺型企業通常具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快的產品推廣速度。
投資中國:什么樣的產品能夠大規模的鋪開市場?
白波:替代,能夠替代原有產品的產品是最快的。舉例來說,我們投資的一家公司叫引航生物,專注于生產草銨膦替代品,這是一種農藥。傳統農藥的生產方式成本較高,而現在通過生物合成技術,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環保的方式生產,沒有推出全新產品,而是將現有產品進行替代,這通常是最快的方式。相比之下,新產品進入市場或需要市場教育的過程可能需要更多時間。
投資中國:您覺得創始人最重要的特質是什么?
白波:在我們投資的領域,服務碳中和的新材料,有幾個關鍵特質我們特別注重。首先,創始人必須具備開放的心態,因為雖然創始人需要懂技術、懂商業和懂市場,但不可能樣樣精通,所以能夠接納和吸納團隊成員、建立強大團隊的開放心態非常重要。
其次,創始人必須充滿熱情,深刻理解為什么要從事這項工作。不能左右逢源,一邊想在大學教書,一邊隨便創業。只有充滿激情、真正有決心去推動事業的人,才能夠號召團隊共同前進。如果創始人三心二意,不堅定,團隊也會失去干勁。
第三,創始人的問題解決能力至關重要。商業世界充滿變數,計劃往往無法完全按計劃執行。因此,創始人必須具備有效地解決問題、根據不同情況調整計劃、穩健推動業務的能力。在我們看來,這些要素對于服務碳中和新材料領域的創始人非常關鍵。
投資中國:在新材料賽道,你們當前所投資的這些創業者畫像當中,主要是哪些人?
白波:我們的創始人背景多種多樣,許多創始人都具備科學家的背景,他們曾是科技前沿領域的研究者,但逐漸轉型為科技實業家。這些創始人理解科學的關鍵點,同時也具備建立和經營實業的能力。他們通常畢業于頂尖院校或科研機構,如中科院各個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
還有一些創始人在中國接受教育后,前往國外深造和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國際經驗,然后回到中國創業。這些創始人通常在海外獲得了高等教育,對國際市場有深刻了解。一部分創始人在跨國企業,尤其是能源和化工領域工作了一段時間,對該行業非常了解,然后決定創業。他們在跨國企業中積累了行業洞察和商業經驗。
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包括技術專家和行業老兵。這種多元的背景使團隊更加全面,有助于解決多樣化的挑戰。
投資中國:你們的投后服務怎么樣?
白波:我們每個投資部每個人就有幾個賽道,然后你就在你的賽道里邊就做得更精細一點,盯得更緊一點,然后就跟著他們。我們不急于投資,相信總會有合適的時機,因此我們持續地小心翼翼地積累,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來支持這一戰略的原因。
此外,我們強調服務能力的重要性。特別是考慮到我們自己的定位,我們不是純粹的財務投資人,而是準產業投資人。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具備相應的產業背景和專業能力。我們不僅僅是提供資金支持,還需要具備整個產業生態系統的調動和對接能力。
投資中國:如何看待新材料行業的發展?
白波: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關注新材料領域,顯示了這個領域的巨大潛力。但新材料領域需要投資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資源,這使得它的門檻相對較高。
有些機構可能只是將新材料作為硬科技領域的一部分來考慮,或者將其放在更廣泛的科技投資組中。與此不同的是,我們致力于在新材料領域建立深厚的專業知識,構建完善的生態系統,以及積累其他資源。我們的團隊在這個領域有著廣泛的專業知識,擁有雄厚的資源和背景。與其他一些機構相比,我們在新材料領域擁有更大的規模和實力。
雖然新材料領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但只有真正具備專業知識、強大生態系統和資源的投資者,才能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當前,要構建這樣的門檻和籌集所需的資金都相對困難,因此在這個領域真正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總之,新材料領域是一個充滿巨大潛力的投資賽道,但只有具備必要條件和能力的投資者才能夠真正把握其中的機會。我們自2019年末開始思考,并于2020年初設立了我們的新材料基金,將焦點聚集在這個領域,我們堅信這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領域。
投資中國:您覺得今年從市場上來看,好的創業項目多嗎?
白波:新材料項目的機會算是多的了,我們今年的話看了1000多個項目,所以機會很多,但是出手少,所以成功概率是很低的,千分之幾。
最近,隨著二級市場政策的調整和宏觀趨勢的變化,我們注意到一級市場的熱度正在逐漸降低。實際上,這種降低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好跡象。我們的基金擁有相當多的資本儲備,而且我們的團隊曾經經歷過美國等地的不同周期,因此在市場某些時刻出現過度炒作的情況時,我們通常會采取謹慎的態度,選擇等待合適的時機。
因此,我認為在未來的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我們將有更多的機會和彈藥投入到投資中。我們擁有充分的資本資源,建立了健全的生態系統,許多項目也已經在我們的關注下發展了一段時間,因此我們將積極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這個時機非常有利。
投資中國:您怎么分配時間和精力?
白波:第一個方面我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我最重要的就是戰略方向,這是我最重要的工作,方向不能錯。第二是生態系統的搭建,因為壁壘其實是由生態系統帶來的,這個生態系統其實是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第三是所有的項目從核心條款會議以后都得過我,所以我們的核心條款的會議,預審會,投委會全部都過我,而每個項目到預審會前的時候都會和創始人見面溝通,這個是挺花時間的。第四肯定是募資這方面,也會傾注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投資中國:你每天大概有多長的時間在工作?
白波:我工作時間挺長的,基本上每天從早上7:30到8點之間開始工作,工作前會做些運動,大概工作到晚上11點多,每天就這么循環。我在美國生活了11年,我是不睡午覺的,但是我可以喝很多咖啡。
投資中國:作為一個投資人跟創業者應該保持什么樣的合作關系?
白波:我們和創業者之間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首先我們的角色是股東和董事會,那么股東和董事會的角色就管股東和董事會該管的事情。
除此以外,我們對被投企業做到“幫忙不添亂”,您如果不覺得需要我們任何幫助,沒事,強扭的瓜不甜,我沒啥好做的,但是如果您覺得我們可能要在某些地方去落地,然后到什么地方去對接地方政府,我們就會提供幫助,幫助企業對接那些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因為有些企業現階段發展規模較小,所以這方面經驗不足。
所以總體核心的是把握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在你的層次上做你該做的事情,但是其他方面我們具備一個比較大的投后服務團隊,秉承“幫忙不添亂”的原則,盡可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幫助企業。
投資中國:您在美國的工作經歷對您影響還是挺深的。
白波:是,我們公司從技術、方式、做法等很多方面是來自外資培訓出來的團隊,但是高度本土化,我們充分地理解怎么跟地方政府以及央企國企合作,他們都是我的LP,雖然基因是非常歐美范兒的基因,但是我們花了很大的力量和努力做到高度本土化結合。
投資中國:如何學習國外的投資經驗與中國相結合?
白波:我們首先是學習他的失敗經驗,像綠色投資新材料這些領域的投資,海外有成功的經驗,有大量失敗的經驗。干我們這行最關鍵的是決策,除了募以外,投管退是一系列的關鍵決策的結果。
外資培訓帶來的好處,就是每一個決策都很認真的去分析,每一個決策都很認真的做風險回報分析,有哪幾個選擇的可能性,然后選擇的風險是什么,回報是什么,風險回報匹不匹配,這是一個比較標準的方法論的評估。
沒有人能夠百分之百做成功的所有的概率,那么當你長期做成功的決策,長期做正確的風險匯報分析,帶來了更大的決策成功的概率,他們集合起來的時候成功的能力越來越強。
投資中國:您在做投資過程當中,更多的是定量的分析還是定性的分析。
白波:結合,一定要結合。但是剛開始的時候一定先從定量做起,定量完了以后再開始定性的仔細的去感受,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基金中外結合的方式非常好,在外資是非常定量的,每一個都盡可能的去定量,一直到定量不下去為止。中國人很多時候投資靠感覺都重要,但是我們的建議是先不要感覺先從定量做起,定量完了以后再去感受。
投資中國:在您過往的一個投資經歷當中,您有哪些重要的經驗?
白波:第一還是底層的宏觀邏輯,一定要想辦法盡可能的穩健,能夠穿越周期。
第二點是企業家是變化的,它不是靜態的,人心會變的,要提前了解和應對他們的變化很重要。
第三,有些時候產品可能沒有你想象的那樣,要提前做好準備。所以這樣一些變化都是需要應對的,都是一些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