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光
近日,某微博博主發布了一段城管執法的視頻,引發輿論熱議。
視頻顯示,兩位穿著城管衣服的執法人員,走進路邊小店挨個執法。有的店門口貼著用A4紙打印的招工啟事,被城管以影響市容市貌為由示意揭下來。店主還被告知,如果想貼,只能貼在店里;還有小店門外豎著的宣傳營銷活動的廣告牌,也被要求拿進店里。
這位博主表示,視頻里的一幕發生在河北衡水,但這是否屬實,以及是不是近期發生的,都有待進一步查證。
在視頻的上方,有一列紅色小字顯示“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不斷優化市容市貌,開展門店廣告‘大花臉’專項整治行動”。視頻里兩位城管態度比較平和,店主也相當配合,幾乎第一時間就按照指示照做,雙方看起來相安無事。
再結合視頻的跟拍視角,很多網友猜測,這很可能是官方發布的執法宣傳片。
不出意外,這種執法方式在網絡上引發群嘲。
在一些街道門店墻壁、電線桿等公共區域,存在亂涂亂畫“牛皮癬”小廣告的現象,城管清除這些小廣告,是職責所在,是為了維護一個整潔的市容市貌。
但貼在自家門上的招工廣告和豎在店門口的廣告立牌,不過是再正常不過的商家營業行為,怎么就影響市容市貌了?
A4紙廣告也好,立在門口的活動牌也好,都是這些小店和外界溝通的重要手段,方便顧客第一時間了解店內的信息。這些小店大都是小本生意,本來也沒什么錢專門搞廣告營銷,門面、櫥窗對他們而言,幾乎就是最有效的廣告牌。城管不讓他們放,造成的損失誰來負責呢?
視頻里這位城管跟店主說,活動牌想放就放在店里,想發招工廣告去網上發,這話聽著就讓人生氣——放在門口能讓行人看到,才能起到廣告宣傳招攬顧客的作用,放在店里讓誰看?明明店門口就能招人,為何還要人走線上招聘呢?
更可氣的是,這種執法方式還挺普遍。從公開搜索信息來看,這個所謂的門店廣告“大花臉”專項整治行動,很多地方的城管部門都在搞。
就在前兩天,有視頻顯示,黑龍江伊春市伊美區的城管,用鏟子鏟掉了商戶玻璃門上貼著的“熟食烤鴨”紅字。
商家吐槽說“我這100多塊錢呢”“管點有用的吧,管這玩意有啥用”“老百姓的兜比臉都干凈了”。城管對此也很無奈,回應稱“你應該理解我們”“創文辦下來檢查,直接就扣我們分”。
言外之意,城管也知道這樣做不合適,但為了考評過關,他們不得不這樣做,還要商戶配合他們“表演”。
在引發輿論關注后,7月1日晚,當地回應以后會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并且還自我檢討分析“此次事件是對城管部門進行量化打分引發的”。
檢討的態度看上去挺誠懇,但也讓人更加費解:執法部門從上到下都知道這樣做是在折騰商戶,都不認為門上貼個字影響市容,也知道這種量化打分的方式,容易導致一刀切的執法,輿論對此也批評過很多輪,為何還要一本正經地執行、屢試不爽呢?
各地創文也好,城管執法也好,打造優美的城市環境,歸根到底都是為人服務。商戶在門上貼個廣告,這類合理正當的宣傳行為都不被允許,這是為人服務嗎,這樣的營商環境會好嗎?城管執法到底是為了應付檢查,為了滿足某些領導的審美標準和“潔癖”心理,還是讓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好,搞不清楚這個目的,這類荒誕行徑還是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