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人民銀行官網發布消息稱,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二季度(總第101次)例會于28日在北京召開。華創證券認為,央行已經開始關注匯率,或有實際手段引導匯率的穩定。A股市場2023年上半年收官,在跌宕起伏中,上證指數以上漲3.65%交出了上半年成績單。對于即將開啟的下半年行情,在“復蘇”與“成長”的高頻詞中,市場各方充滿諸多期待。目前,內外資一致認為,A股下半年機會大于風險。
01
央行重磅會議!
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
6月30日,人民銀行官網發布消息稱,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二季度(總第101次)例會于28日在北京召開。
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際經濟貿易投資放緩,通脹仍處高位,發達國家央行政策緊縮效應持續顯現,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國內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增加,但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
會議指出,要克服困難、乘勢而上,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切實支持擴大內需,改善消費環境,促進經濟良性循環,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宏觀政策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綜合運用政策工具,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有效發揮,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增強,貸款利率明顯下降。
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經常賬戶延續穩定順差,外匯儲備充足,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功能。
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際經濟貿易投資放緩,通脹仍處高位,發達國家央行政策緊縮效應持續顯現,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國內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市場需求穩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增加,但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
相較于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一季度例會,本次會議對于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表述有所變化,強調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對國內經濟復蘇態勢的判斷從“恢復基礎尚不牢固”轉變為“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驅動仍不足”。
會議指出,要克服困難、乘勢而上,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全力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切實支持擴大內需,改善消費環境,促進經濟良性循環,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02
華創證券
點評二季度央行例會
“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的表述背后,央行已經開始關注匯率,或有實際手段引導匯率的穩定。后續需緊密跟蹤央行關于匯率的表態、動作等。當下降準的概率不高,能否再次降息需要跟蹤三季度經濟數據相機抉擇。
核心觀點
1、“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的表述背后,央行已經開始關注匯率,或有實際手段引導匯率的穩定。本周華創宏觀匯率模型也捕捉到了逆周期因子的影子變量有所顯著的跡象。后續需緊密跟蹤央行關于匯率的表態、動作等。
2、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在沒有單邊情緒押注、沒有過度投機性之下的符合宏觀因素影響的按照公式自然形成的匯率價格的過程。當下匯率定價已基本合理,我們提示過度悲觀容易發生線性誤推的錯誤。
3、央行向商業銀行投放債權的重點仍是觀察結構性工具,主要是科技創新再貸款,碳減排再貸款以及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向再貸款。MLF的新增投放只是為了對沖到期的其他債權,無需過度解讀。
4、當下降準的概率不高,能否再次降息需要跟蹤三季度經濟數據相機抉擇,可參考華創宏觀降息概率(詳見后文),實體貸款利率仍有下行必要,但凈息差較低或是掣肘因素。
匯率:重要的是央行的態度
1、本次例會新增表述: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堅決防范匯率大起大落風險。
2、政策似乎有著手引導匯率的穩定的意圖,本周華創宏觀匯率模型捕捉到了逆周期因子的影子變量有所顯著的跡象。值得強調的是,這是4月初本輪貶值以來首次觀測到連續交易日顯著的逆周期因子影子變量。
3、重點關注“綜合施策”的表述,對應后續央行有配合動用其他匯率調控工具的可能。央行對匯率調控的工具箱中包含了諸如逆周期因子、外匯衍生合約保證金、遠期風險準備金、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等,工具箱種類充足、空間充足。
4、如何理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不是絕對匯率數字的穩定,也不是方向的固定,而是在沒有單邊情緒押注、沒有過度投機性之下的符合宏觀因素影響的按照公式自然形成的匯率價格的過程。
5、兩大指標綜合判斷下,當下匯率尚處于合理定價范圍。結合上文對合理均衡水平的理解,我們提示繼續過度悲觀容易發生線性誤推的錯誤。
結構性貨幣政策:當下仍是貨幣政策重點
1、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包含MLF(34.8%),結構性工具(46.5%),其他債權(未公開,倒推得出,18.6%)。
2、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增長主要依賴結構性工具,MLF的主要用途是對沖到期的其他債權。(一季度MLF新增5590億,其他債權到期5848億,MLF新增無需過度解讀)
3、結構性工具中一季度投放主要以科技創新再貸款,碳減排再貸款以及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向再貸款為主。(一季度結構性工具新增3754億,上述三項再貸款新增2651億)
4、央行增加支小支農再貸款以及再貼現額度的行為無需過度解讀。額度只是決定了結構性工具的可投放量,而實際投放量要觀察結構性工具的余額。截止2023年一季度末,上述三項工具的額度仍有4729億,2022年全年余額新增為2537億。
未來貨幣政策展望:
1、政策利率能否再度調降跟蹤華創宏觀降息概率,具體參考前期報告《降息概率的摸索》。當下認為連續調降政策利率的概率不高。
2、實體貸款利率當下仍有調降的必要,對應LPR仍有連續調降的可能,但商業銀行凈息差的持續回落是掣肘因素。
3、降準短期概率不大,當下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占總資產的比例相對較低。降準作為流動性管理的工具當下出手的必要性不高。
03
上半年A股大盤點!
2023年上半年已收官,A股市場表現總體比較平淡。
從板塊和個股來看,人工智能(AI)賽道成為上半年市場最大風口。從個股來看,上半年超過100只個股價格翻倍,最牛股票上半年上漲超過7倍;在跌幅居前的股票方面,主要集中在退市股,此類股票上半年跌勢慘烈,期間下跌超80%成普遍現象。
從主要指數上半年表現來看,不同指數間呈現一定程度分化,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均實現上漲,上半年漲幅分別為3.65%和0.1%。創業板指數和北證50指數走弱,上半年分別下跌5.61%和5.31%。
在主要市場指數中,科創50指數表現較好,上半年累計上漲4.71%,表明這期間科創板表現總體強于其他上市板。
另外,中證500指數上半年表現也相對較好,期間累計上漲2.29%,滬深300指數上半年則走弱,期間累計下跌0.75%。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AI)成為上半年市場最強賽道,也成為最大風口,這從期間該板塊的表現可見一斑。Wind人工智能指數上半年漲幅高達46.74%,遠超同期主要市場指數表現。就在2022年,該指數還表現低迷,當年度該指數累計跌幅達25.39%。
上半年合計有超過3000只股票實現上漲,上漲個股數量占比超過一半,達到約57%。進一步統計發現,上半年超過1300只股票漲幅超過20%,其中超過100只股票期間股價翻倍。
這里面,聯特科技上半年累計上漲768.83%,成為這期間的漲幅冠軍。
聯特科技2022年報資料稱,公司在光電芯片集成、光器件、光模塊的設計及生產工藝方面掌握一系列關鍵技術,具備了光芯片到光器件、光器件到光模塊的設計制造能力。公司依靠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致力于開發高速率、智能化、低成本、低功耗的中高端光模塊產品,為電信、數通等領域的客戶提供光模塊解決方案。
另外,劍橋科技、中際旭創上半年漲幅分別達到459.52%和446.49%,分別居于上半年漲幅第二名和第三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只股票均為通信行業股票。
04
下半年A股市場
如何演繹?
隨著6月30日收盤,A股市場2023年上半年收官。在跌宕起伏中,上證指數以上漲3.65%交出了上半年成績單。對于即將開啟的下半年行情,在“復蘇”與“成長”的高頻詞中,市場各方充滿諸多期待。
目前,內外資一致認為,A股下半年機會大于風險。有機構預計,下半年,不但北向資金繼續涌入A股市場,同時,公募基金發行有望恢復至歷史均值水平,險資、銀行理財、ETF基金預計貢獻均超千億元增量資金。下半年A股迎來的增量資金,整體規模將超過上半年。
光大證券認為,在經歷了前期由于業績、政策預期以及外部壓力帶來的階段性調整之后,市場或將逐步企穩。當前市場指數與估值已經都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當前市場風險已經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釋放,未來下行空間有限。展望未來,市場的轉機可能來自于政策與經濟兩個方向,從過往經驗來看,政策預期的變化往往要比經濟的實際好轉來的更加迅速一些。
市場或仍將回歸景氣主線,建議關注三個方向。展望未來,主題可能仍會反復表現,但不再會一枝獨秀,并且主題背后也需要景氣作為支撐,因此,除了關注有望演變為市場主線的AI與“中特估”之外,也應開始考慮左側布局經濟復蘇相關的方向。配置方向一:數字經濟+AI;配置方向二:左側布局經濟復蘇相關方向;配置方向三:“中特估”。
桂浩明表示,回顧上半年這一波三折的股市行情,大盤之所以表現不盡如人意,根本上還是與實體經濟有關。疫情之后,大家都期盼經濟快速復蘇,但是經濟運行有其自身的規律,三年疫情對經濟結構的損害,并非放開管制措施后就馬上能夠修復的。加上“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一直存在。在這樣的背景下,證券市場很難走出“大牛市”行情。
現在市場上并不缺資金,但愿意入市的不多,這反映了當前投資者對于未來較為謹慎的態度。在增量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市場的擴容壓力仍然比較大,雖然不時有一些板塊與個股行情出現,但行情往往比較短暫且在運行中震蕩過大,加大了實際操作的難度。
當然,上半年的市場也并非沒有亮色,雖然經濟復蘇的節奏不如預期,但有關方面為此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包括近期出臺的下調市場利率的安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措施會逐漸地顯現出其作用。畢竟,在一批大市值上市公司的股息率要明顯超出市場無風險收益率的情況下,股市要進一步大跌是不太可能的。
現在市場對三季度的政策預期比較高,加上實體經濟的復蘇勢頭開始顯現,投資者對未來證券市場的走勢抱有希望。特別是那些得到政策支持,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板塊,會有所表現。雖然現在還不能說大盤的尋底已經完成,但現在已經是處于底部區域了,后市反彈的概率并不小。只是,這種反彈將是反復的,向上的行情充滿曲折。
來源:證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