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親嘴、劃拳脫衣服,多個手機應用商城存涉黃APP

導讀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劉繼忠 ■巫曉 實習生 郭心迪/文圖視頻 首席編輯 夏雨/剪輯近日,七成玩家是未成年的手游《迷你世界》陷“...

□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劉繼忠 ■巫曉 實習生 郭心迪/文圖視頻 首席編輯 夏雨/剪輯

近日,七成玩家是未成年的手游《迷你世界》陷“涉黃風波”后,對外回應稱已處理了數千個違規帳號,然而在整改后記者再次體驗時發現,游戲評論區雖已關閉,但性隱晦較強的房間名稱依然存在。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樂視、蘋果、一加、華為等手機品牌的應用商城中,APP的審核并不嚴謹,存在一些內容低俗的APP。其中樂視手機應用商城中,不乏有趁老師不注意接吻、剪刀石頭布脫衣服等涉黃游戲。在“一部手機連天下”的背景下,凈化手機應用市場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

打屁股關鐵籠受虐頻出,《迷你世界》被指整改不徹底

因為涉嫌誘導未成年人拍裸照,并對玩家進行言語上的騷擾,房間名稱污言穢語,手游《迷你世界》被指責誤導青少年身心健康。

4月7日,在輿論的壓力下,《迷你世界》官方發布“關于打擊不良內容的處理公告”(下稱公告)。公告中稱:“已經通過‘利劍行動’處理數千個迷你號,并不斷加強審核力度,升級審查措施,加大力度對不良內容的打擊。”

據悉,《迷你世界》手游玩家大多數是未成年人,此次整改之后,這款手游的內容是否得到凈化?猛犸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體驗。

體驗中記者發現,此款游戲打開后需要選擇不同性格的男生女生一同前去通關,在性格選擇中,有渣男、鳳凰男、綠茶婊、萌妹等。此外,在游戲中的“洞房”房間內擺有雙人床,記者點擊雙人床后顯示“夜晚才可以使用床”,房間中有男女浴室,門前雖掛有異性不可入內的牌子,但記者以女生玩家的身份依然可以隨便出去男浴室。

游戲中,記者與一位正在上小學的王某聊天,他表示“《迷你世界》這款游戲很好玩,最近因為疫情沒有去學校,在家一天不玩就難受”。此外,記者還發現有些房間中依然存在一些暴力傾向的暗示,例如打屁股懲罰、扇耳光懲罰、關進鐵籠受虐等。

通過體驗記者發現,整改后的《迷你世界》不良內容依然存在,有網友表示“《迷你世界》游戲整改并不徹底,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看到后很容易在心中埋下暴力的種子”。

剪刀石頭布脫衣服,多款手機應用商城存性暗示游戲

未成年人抱著手機玩游戲,這個場景誰都不陌生。手機應用商城目前的生態環境如何?近日,記者在搜索一加、華為、蘋果、樂視等手機的應用商城發現,輸入“妹妹“、”女神”等字眼后,會出現一些名字怪異的APP,體驗后發現一些游戲的內容令人擔憂。

在樂視EUI應用商店,有一款名為《課堂熱戀》的手游,內容為在教室內趁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字時快速接吻,老師扭頭后立馬分開,該游戲還在接吻時配了低俗的音效。另一款名為《性感猜拳》的游戲,內容是和一名提前錄好的女生進行石頭剪刀布,贏了之后便可以讓女生脫一件衣服,直到內衣也漸漸褪去……

在小米應用商店中,記者發現一款名為《拘束巫女》的小游戲,內容是將女生身上綁著的鐵鏈解開,需要玩家在女生全身上下被鎖的位置分別點擊1000-4000下,伴隨著點擊,游戲會出現“再用力一點”、“等我出來你想做什么都行”等低俗對話。另一款名為《無限牢獄》的劇情游戲中,玩家需去監獄解救一個女生,游戲的宣傳界面有穿著暴露的女生圖片并配文“穿著囚衣的妹子才是最美的”。

此外,一加手機應用商城和華為應用商城內,有一款名為Acfun的App,記者打開后發現,里面充斥著大量性隱晦和暴力的視頻內容。

應用商店對于APP入駐管理不足,年齡限制成擺設

作為手機APP商城,在APP入駐之初,平臺應該對APP進行篩選義務,對于一些不適合兒童使用的APP理應做出提醒義務。但是記者在體驗中發現,目前大多數手機應用商城做不到提醒義務,尤其是對“是否適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提醒。


在華為應用商店內,有一款名為《愛養成4》系列的戀愛模擬游戲,雖然該游戲頁面中明確表明游戲的年齡限制為16周歲及以上,但在華為應用商城的下載界面并未標注。此外,在蘋果應用商店中同樣出現了有關游戲年齡設置的問題,不少游戲雖然標明“12歲以上使用,偶爾/輕微的色情內容或裸露,偶爾/輕微的性暗示題材”。但是記者在點開其中一款名為《決定:選擇你的生活》的游戲時,發現會有一些性暗示的畫面,例如女主人公坐在男生大腿上問去你家睡還是去我家睡、接吻、誰才是那個丟下孕婦的“少年奶爸”等故事情節,雖然年齡級別設定為12周歲及以上,但對于12周歲以上的青少年來說這款游戲仍然不適合。


隨后,記者就以上出現的問題致電華為和蘋果應用平臺的客服,他們的回答均為:游戲年齡等級的設定主要是由游戲開發商提交的數據為準,他們只是作為平臺發布,對于宣傳界面上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字眼也會進行反饋和整改。

說法:這是一條完整產業鏈,需三方面筑牢涉黃涉暴防控網

“我們家的孩子四年級了,總是在網上查資料,特別擔心他看到那些黃色文字和圖片”,一名網名叫“富貴竹”的家長在朋友圈表達了擔心。此外,記者隨即采訪了近10名中小學學生家長,得到的回復比較統一:現在讓孩子離開手機根本不現實,但是也不能無時無刻看著孩子,只能希望相關單位把好APP的入口。

針對目前手機應用商城存在的管理不規范、APP使用年齡等級不明確,大量“擦邊球”涉黃、涉暴力的APP出現在手機應用商城中的問題,以后如何解決?盡量避免讓未成年人在心智不成熟的時候接觸到這種文化垃圾。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博士、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師崔航。

崔航認為這種現象應該從三個方面來約束:首先應該加快網絡立法進程,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法律法規體系。現有《網絡安全法》中雖然有相關規定,但是過于原則化,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法規或司法解釋,導致在法律適用上還有不少漏洞。而對此APP開發制作商、應用商店運營商、手機制造商、移動網絡運營商各自的責任要通過立法的方式進行明確,從多個角度去應對涉黃涉暴力APP泛濫的現狀。此外還要建立互相匹配的APP市場準入機制和APP分級管理制度,真正從源頭上解決該問題。

其次從執法方面要加強技術監管,建立起可以自動學習的防控網。涉黃涉暴力APP的推廣離不開各種社交媒體和各類網絡客戶端的傳播,公安部門可以建立起對應的防控網絡,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進行篩選和初查,尤其是傳播態勢強勁的APP進行重點篩查。另外加大對涉黃APP上下游產業的查處力度。涉黃APP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斬斷背后的灰色利益鏈條,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

第三應該整合家庭、學校、社會的力量,共同應對。涉黃涉暴力APP是比較復雜的社會問題,并不是哪一個行業的問題,只有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對未成年人進行合理的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應對這一社會問題。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猛犸新聞】創作,在猛犸新聞和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