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6日 “風向2021何寶宏思享會”在北京舉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基于20余年的互聯網技術研究經驗 深入剖析數據中心、區塊鏈、大數據等現狀 并對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作出展望。
新解“新型基礎設施” 突出技術社會屬性
“從技術的角度看 新基建是新技術發展從技術產品化到產品服務化之后 第三個發展階段的產物 這也是技術發展重要性逐步提升的一個過程。” 何寶宏說。
在何寶宏看來 與以往技術發展階段強調商業屬性不同的是新型基礎設施首先要強調社會屬性 要體現社會責任。新型基礎設施是開放的生態 要特別注重合規性 保持中立性 此外 還有注重標準化。新型基礎設施由于需要給第三方提供服務的 因此需要可解釋、可審計、可追溯 與此同時 還要注重普惠性 不能讓新基建只惠及一線城市 發達地區 高端人群 需要惠及所有的人群。所以 普惠、數字鴻溝的問題是新基建必須要關注的 不能簡單地認為服務就是基礎設施 它們之間有關系 但是升級以后才是新型基礎設施。同時 新基建的發展過程還有很多問題要警惕 如重復建設、廢棄數據中心、碳排放等方面的問題。
何寶宏強調 新基建與服務 基礎設施與服務是兩個概念 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服務就是基礎設施。新基建一直在路上 一定要踏準節奏 穩步前行。
數據中心是下一波技術創新的制高點
當前 全球數據中心以每年10%增速發展 “市場增長及未來的確定性非常明顯 任何技術與業務的發展 必然會拉動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數據中心持續穩定的增長 未來確定性非常明確。數據中心要從面向互聯網的數據中心升級到面向全社會的 面向數字社會 面向新基建的 社會型的基礎設施。”何寶宏表示。
他認為 過去 計算機的歷史就是數據中心的未來;現在 互聯網的歷史就是新基建時代數據中心的未來。隨著“新基建”概念的提出 第三方運營商崛起 數據中心會越來越多。同時 數據中心正在從一個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業 變成一個技術密集型行業。
“盡管數據中心之前在標準化、預置化、工程化、模塊化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但與高度標準化、流程化以及并行化還有很大的距離 發展空間非常大。未來數據中心不僅要為互聯網服務 要為工業等眾多的行業領域服務。”何寶宏說。
區塊鏈脫虛向實 市場教育基本完成
數據顯示 目前用區塊鏈應用主要在存證領域 區塊鏈已進入了如何從工程角度把它做得更好 更可信、更穩定 擴展性更好 能夠容納更多的節點。何寶宏認為 這一過程還會持續一段或更長時間 下一步區塊鏈技術性競爭由工程性的優化改良轉向技術生態和商業生態。
“2020年是產業區塊鏈的元年。一方面 解決了去理想化、污名化兩個核心問題 另一方面 區塊鏈業內的市場教育基本完成 但是對大眾的市場教育還遠遠不夠。未來區塊鏈全球性的價值 基于區塊鏈的價值或者架構一定會像互聯網 局部自治 彼此協調 它是分層、分級的 與互聯網的架構相似。”何寶宏說。
大數據創業窗基本關閉 開源主導技術生態
據中國信通院的統計數據顯示 大數據產業穩步增長 市場規模五年以來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大數據的創業窗口基本關閉 近幾年圍繞大數據創業的新增企業數量越來越少 但是數據市場還在持續高速的增長。當前 大數據應用最多的是金融、醫療和政務三大版塊。
何寶宏認為 商業模式越來越多從賣硬件設施到軟服務的轉變。客戶對大數據方面服務的需求明顯上升 需要的是數據方面的軟性服務 而不僅僅是硬件設施。
何寶宏分析稱 近幾年來 數據內涵發生了新的變化 之前 數據僅代表信息 如今數據代表了資產。為了數據更好地流通和交易 需要新的技術手段:發展基于限制發布地技術、基于失真數據的技術、基于數據加密的技術以及基于區塊鏈的技術。經過五年的發展 數據流通和交易的法律法規環境正在發生變化 在新的法律框架、技術支持下 數據的流通和交易迎來發展期。
“數據帶來的負面問題越來越需注意 個人從算法退化成數據集。信息要傳播 資產要保護 價值要確權 專有、防篡改。”何寶宏說。責任編輯:Y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