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得益于容量大、價格低的優勢 如今越來越多的SSD硬盤轉向QLC閃存 大家擔心的主要是QLC閃存的壽命 具體來說就是P E擦寫次數 通常在1000
得益于容量大、價格低的優勢 如今越來越多的SSD硬盤轉向QLC閃存 大家擔心的主要是QLC閃存的壽命 具體來說就是P/E擦寫次數 通常在1000次左右 而IBM現在解決了QLC壽命問題 做到了史無前例的16000次擦寫壽命 壽命比SLC還強。
據報道 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 IBM閃存產品線CTO、院士Andy Walls介紹了他們在閃存可靠性上的最新進展。
大家都知道QLC閃存擦寫次數有限 為此IBM開發了專門的控制器以監視、分類閃存 這個算法可以區分閃存的健康度 健康度越高的閃存可以存放那些經常變動的數據(意味著經常寫入) 而健康度較低的閃存則會存放變化最小的數據。
這種優化算法就可以將QLC閃存的耐用性提升了一倍 不過這還不是唯一的技術 IBM還開發了智能數據存放技術。
在QLC閃存的早期 他們將其定義為SLC 優勢是速度快、性能強 缺點就是容量只有20%的水平 但加上他們的壓縮技術 而且壓縮比達到了3:1 那么就相當于獲得了現在60%的容量。
只要有足夠的容量 那么QLC閃存的性能及可靠性也會大幅提升 而這些閃存如果轉換為QLC閃存 那么就可以克服QLC閃存的一些缺點。
根據他們的測試 如果是TLC閃存 那么優化過后的閃存壽命可達18000次 QLC閃存也有16000次 這是其他公司做不到的 這樣的可靠性足以支持每天2次的全盤擦寫。 責任編輯: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