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15日報道,在新冠疫情下,一直以來拉動日本經濟增長的制造業企業信心不斷惡化。日本銀行(央行)14日發布的12月全國...
據日本《朝日新聞》12月15日報道,在新冠疫情下,一直以來拉動日本經濟增長的制造業企業信心不斷惡化。日本銀行(央行)14日發布的12月全國企業短期經濟觀測調查(簡稱短觀,回答時間為11月10日至12月13日)結果顯示,制造業大企業的景氣判斷指數(DI)連續四個季度惡化。另一方面,非制造業大企業DI連續三個季度好轉,主角正在發生變化。不過,兩者均對未來經濟走向持謹慎態度,可能會影響工資上漲。
“生產正在一點點恢復,但與疫情暴發前的水平還相差甚遠。企業仍在苦苦應對鐵價和電費飆升。”愛知縣一家中小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的經營者就嚴峻的現狀感嘆道。原材料鐵的價格與去年相比上漲三至五成。即便如此,并非所有客戶都會允許將原材料價格上漲部分轉嫁到產品價格上。
在短觀中,顯示制造業大企業景氣信心的指數比9月的上次調查結果下降1個點。這是連續四個季度惡化。
今年在汽車產業,由于日元走弱,可以出口產品的整車制造商利潤增長。然而,在生產一線,由于零部件供應鏈混亂等,半導體短缺局面長期化,想造車也造不出來的情況持續存在。11月,豐田將本財年的全球計劃產量從原本或創新高的970萬輛下調至920萬輛。
報道說,關于三個月后的景氣判斷,制造業大企業DI和非制造業大企業DI均有所惡化。可以認為,除海外經濟增長放緩導致企業對出口減少的擔憂加劇外,日本國內對新冠疫情再次擴大的警惕情緒也有所增強。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