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隨著疫情形勢變化和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今年很多城市都沒有再呼吁大家就地過年。
但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為了支持企業促生產、搶先機,浙江紹興、義烏、嘉興、臺州、玉環等多地相繼出臺政策,幫助企業穩崗留工,鼓勵員工就地過年。
據《浙江日報》報道,12月14日,浙江省省長王浩在紹興調研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工作。對于當地讓外來務工人員安心留越過節過年,幫助企業穩崗穩產的做法,王浩給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各地用心用情做好服務工作。
在全國范圍內,浙江是目前第一個提出這些政策的省份。
穩增長
首先,這是“穩增長”的落實。
12月初,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時強調,要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三個“穩”中,穩增長排在首位。
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就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要做到2023年“開門穩”甚至“開門紅”,要保障春節期間經濟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當務之急就是在農歷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支持企業穩崗留工。
具體到浙江。
今年以來,為幫助市場主體渡過難關,浙江堅持“全面頂格、能出盡出、精準高效”原則,先后出臺四輪穩進提質政策。
從前三季度浙江GDP增速來看,一季度5.1%、二季度0.1%、三季度4.2%,經濟V型回升態勢明顯。
今年10月,浙江省省長王浩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四季度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當時會議就強調,要提前研究謀劃明年政策,為經濟穩進提質提供有力支撐。
提振市場信心
第二,這是“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的需求。
月初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還強調,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要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
《經濟日報》日前撰文分析指出,我國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其中,預期轉弱是當下經濟問題的“七寸”所在。要使各項政策真正發揮實效,還需要降低市場主體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強發展信心。
在這方面,浙江各級政府部門已經釋放出了兩個重要信號。
12月初,浙江在全國率先啟動“千團萬企拓市場搶訂單行動”,由省級政府部門帶隊的首發團奔赴歐參展洽談,平均每個展商對接客戶數量超50家,其中80%是新客商,總成交額(含意向)達1.52億美元,實際成交額突破3200萬美元。
浙江在線報道指出,政府帶隊企業出海,釋放出一個積極信號:政府鼓勵企業積極出海拓市場。
12月中旬,離農歷新年還有一個多月,浙江多個地方又在全國范圍搶先一步,推出多項穩崗留工舉措來促生產,其中還包含了不少對春節“不打烊”企業的獎勵措施。
浙江新聞客戶端報道指出,這些政策背后所傳遞出的信號是:黨委政府真正把企業家當自己人。
惠企、留人、服務
第三,這是企業的需要,也能為員工帶來收益。
浙江是外貿大省,有企業界人士表示,現在全球生產鏈受各種擾動太厲害,出海搶回的訂單必須盡快出貨,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接到新訂單。
作為傳統勞務輸入大市,紹興是浙江省內第一個發布穩崗留工措施的地方。調研顯示,紹興全市有86.5%企業計劃在春節期間保持正常生產,也希望將員工留在當地。
浙江在線報道舉例說,上虞穎泰精細化工有限公司有700余名員工,四分之三都來自外地,現已有400多名員工自愿留下過年。員工算賬說,政府補貼和企業補貼相加,春節加班起碼可以拿到5000元獎勵。
△浙江一家企業倡議員工留在當地過年
來看浙江各地的具體政策。
- 惠企
義烏:春節期間連續生產的規上工業企業,若2023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到達1000萬元以上且同比有所增長的,每家企業獎勵10萬元。
紹興:春節當月保持連續生產的規模以上重點工業企業納入電力保供“白名單”,對保持連續生產并符合一定條件的企業給予環保指標結轉。
臺州黃巖區:2022年產值億元以上制造業企業,2023年正月初八、初九、初十等三天的日平均用電量與2022年12月份的日平均用電量之比達到80%以上的,一次性獎勵5萬元。
- 留人
義烏:在義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非浙江金華籍在義人員,可申領每人500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在義烏從事正常生產的企業員工,如有家屬來義過年,可給予該員工家庭戶1000元的數字人民幣“團圓紅包”;各鎮街引導房東給予在義人員減免半個月以上租金或免費延長半個月以上租期等。
紹興:對在春節期間留紹并繳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的非紹興戶籍員工(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每人一次性發放兩批次價值800元的現金券;所有國有景區、場館、場所向留紹員工和家屬免費開放;面向全市外來務工人員免費發放電影票等。
- 服務
義烏:春節期間開展線上、線下“春暖義烏”系列招聘活動;所有停車場免收停車費,義烏市內公交車免費乘坐;公共文體場館及設施免費開放;主要醫療機構1月24日至1月31日期間(正月初三至正月初十)免收門診急診掛號費、停車費,體檢五折等。
紹興:對新招聘或返崗人員較多、區域較集中的來紹務工人員,開展“點對點、一站式”返崗復工服務;實施“用工保障月”,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用工服務、引進員工的,給予最高每人800元的獎勵等。
有媒體評價,上述舉措一定能激勵企業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資料 | 浙江日報、浙江在線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