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離世#
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令海峽兩岸同胞痛心的消息傳來,大陸贈臺大貓熊“團團”被宣布離世。11月19日,臺北市動物園宣布,“團團”病情不斷惡化,為了結束“團團”的痛苦,醫療團隊最終被迫決定含淚放手,“團團”在11月19日下午1點48分心跳停止。
“團團”病逝
2004年9月1日出生在四川、今年18歲的大熊貓“團團”,是大陸于2008年12月23日的時候贈送給臺灣的,當時與“團團”一塊赴臺的還有一只雌性大熊貓“圓圓”。值得注意的是,“團團”、“圓圓”這兩個名字還是在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現場的“大陸同胞向臺灣同胞贈送大熊貓”活動期間,于2006年1月29日0時投票產生的乳名。其名字不言而喻,象征著中國人民對臺灣回歸祖國、海峽兩岸一統的殷切期望。
“團團”和“圓圓”到達臺灣后,隨即成為臺北市立動物園中最受歡迎的動物明星,臺北市民對“團團”、“圓圓”非常喜愛,到了后期,“團團”和“圓圓”更是增添了一對愛寶,臺北市市民對它們一家人更是喜愛到了極點。
但從今年8月下旬,現年18歲的“團團”突然出現癲癇等令人不安的癥狀,在經過一系列醫治后,其病情仍然不斷惡化。隨后大陸派來了兩位資深大熊貓保護專家去探視“團團”,并就如何治療“團團”與臺北動物園展開討論和磋商。
值得注意的是,從“團團”患病開始,其病情一直牽掛著兩岸同胞的心,為了祝福“團團”,臺北市立動物園特地在園區入口處設置了數面空白墻,來到臺北市動物園的游客紛紛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墻面上貼上了為“團團”祈福的祝福語,最終祝福語貼滿了數個墻面。
大熊貓“團團”
在專家與臺北市動物園的努力下,“團團”的病情曾一度趨穩。但就在外界對“團團”病情的好轉充滿希望之時,11月16日出現了轉折點。根據島內媒體的報道稱,11月16日,臺北市動物園的保育員觀察“團團”的進食和行動狀態變差,這可是一個不好的征兆。17日下午4時41分、4時58分、6時28分及7時33分,“團團”癲癇先后四度復發,最終醫療顧問團的專家建議先以輸液的方式持續給藥后,“團團”的病情才穩定了下來,未再發作。
對于“團團”此次發病的原因,島內獸醫鄭秋虹曾表示,“團團”腦部已經發生了病變,而其所犯的癲癇本身就是一個“不定時炸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這種病的發作極易受到諸多因素影響,例如天氣變化、感冒等。
11月19日凌晨,“團團”的病情再度惡化,它先后三次癲癇發作,醫療照管團隊同仁雖為“團團”施打抗癲癇藥物,但“團團”發作的癥狀仍持續間歇性地發生,在獸醫師數度補強抗癲癇及鎮定藥物后,直到早上7點3分癲癇癥狀才暫歇。
11月19日早上,“團團”好不容易蘇醒過來,但其卻一直趴在地上休息,也無法進食,身體顯得非常虛弱,這可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征兆。面對“團團”病情不斷惡化的趨勢,醫療照管團隊在經過討論后,決定盡速幫“團團”進行相關CT掃描診斷。
吃竹子的“團團”
但掃描后的結果卻很令人震驚,“團團”的病況已經無法逆轉,蘇醒后也將難以恢復正常生活,最終整個醫療團隊做出了一個非常痛苦的決定,通過麻醉,幫助“團團”結束目前病痛,在沉睡中離開。下午1點48分,“團團”的心跳被確認停止。“團團”的離世對兩岸同胞來說,是一件令人非常傷心的事,它承載著兩岸同胞渴望統一的殷切期望,也是兩岸渴望祖國統一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