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18日,烏克蘭政府官方宣布,前烏克蘭駐德國大使安德烈·梅爾尼克(Andriy Melnyk)將擔任烏克蘭外交部副部長之職。為這位名譽掃地的前外交官在今年10月被召回國,可是回國后他的仕途非但沒有斷送,反而還升職了。
看似不可思議,其實并沒什么不可思議。
47歲的梅爾尼克在2015年開始擔任烏克蘭駐德國的外交官,一干就是七年,本來他安安穩穩,沒什么爭議,也甚少被關注。然而,在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這位大使就像上了膛的機關槍,對德國和德國的一些官員開始了猛烈攻擊,至今都沒停下來。
那些被攻擊的人物,按照被他攻擊的時間順序來看,依次為德國總統、德國總理、德國薩克森州州長、德國前總理、德國地方議員等。對了,就是這個外交官,在10月初罵了提出俄烏沖突解決方案的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言辭非常不外交,用了很流氓的那個詞。
梅爾尼克為什么在2022年如此失態?難道是過去那些年他受了太多氣?難道是他的態度也代表了烏克蘭最高統帥的態度?
單看國家,從今年2月末直至現在,德國對烏克蘭的支援(金錢+武器等)并不小,僅次于美國和英國。相比歐盟其他的成員國,財大氣粗的德國可不是以貸款的形式給烏克蘭提供經濟捐助的,很多都是捐贈,也就是白送的形式提供的。
梅爾尼克曾多次公開表示,在俄烏沖突爆發后,德國對他的母國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太慢,他很不滿意。他還指控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2017年以來至今的德國總統)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非常“親密”,指責施泰因邁爾與普京一樣,不尊重烏克蘭的國家屬性。
剛開始幾個月,烏克蘭對于德國的態度的確不友好,畢竟德國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度太高了,不是說翻臉就馬上翻臉的事情。不過,烏克蘭可不管你,它就要快速且立場分明地援助。
烏克蘭國家的“性情演員”總統澤連斯基4月邀請了一波歐盟幾個國家的領導人去基輔,但卻拒絕接見施泰因邁爾,所以德國總統干脆取消了出訪的行程。
既然不受待見,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隨后也取消了去烏克蘭見澤連斯基的行程安排。這就讓梅爾尼克很生氣。
梅爾尼克諷刺朔爾茨是“被冒犯到的肝腸(offended liver sausage)”,意指這個人臉皮太薄,禁不起冒犯就怒氣沖沖地耍脾氣。他覺得德國總理就是孩子氣,他說:“這(俄烏沖突)是自納粹入侵烏克蘭以來,最殘酷的滅絕戰爭。這不是幼兒園。”
在此人眼中,烏克蘭總統可以拒絕接見德國官員,但是德國官員不可以不見烏克蘭總統。他這個邏輯多少太自不量力了。
再來看,梅爾尼克的言論看似義正辭嚴,還提到了二戰時德國入侵烏克蘭的事情。可實際上,他卻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今年6月底,他在德國某個廣播采訪中把烏克蘭極端恐怖惡棍斯捷潘·班德拉(Stepan Bandera,1909-1959年)比作英國民間傳說中的英雄人物“羅賓·漢”。
在烏克蘭的南部和東部地區,班德拉這個人至今都被民眾唾罵,稱他是“法西斯納粹同伙”。二戰期間,他和他的追隨者參與了數十萬人的猶太人和波蘭人大屠殺。
然而,梅爾尼克卻在采訪中謊稱,根本沒任何證據表明班德拉參與了屠殺。他聲稱,之所以有這種說法,那是俄羅斯提出來的,而德國、波蘭和以色列都支持這個說法。從此,他從機關槍變成了失去控制的火箭炮了。
他的言論立刻引發了德國、波蘭和以色列的憤怒之聲。烏克蘭外交部7月1日發表聲明稱,那是梅爾尼克的個人觀點,不代表烏克蘭的觀點。
按理說,他的仕途在此就應該被斷送了。今年7月,澤連斯基宣布解除梅爾尼克大使之職,這位駐德大使在10月中旬正式卸任,并在卸任當天發文稱:“我是昂首挺胸、問心無愧地回國,而且帶著已經完成了對烏克蘭的責任感回國。”
彼時,他對自己的未來,并不擔心;對自己的言行,并無悔意。他只是說自己是對烏克蘭負了責。這樣一個搬弄是非、突顯強勢的烏克蘭政客,自然是現在烏克蘭非常需要的前線外交官。
波蘭境內前幾天不是遭遇了導彈襲擊嗎,還死了兩名平民,當時西方國家都認為是俄羅斯干的,澤連斯基還發視頻公開指責俄羅斯。后來波蘭調查發現,那是烏克蘭的導彈,但是西方國家還是認為這個慘劇最終責任在俄羅斯,一貫的流氓邏輯。不過,澤連斯基堅持說不是烏克蘭干的。
如果現在乃至未來,有一位立場強勢且善用搬弄是非的外交官為烏克蘭辯護,對于澤連斯基來說,妙哉不?不過,現在這純屬猜測。未來,就看看這位新任的烏克蘭外交部副部長梅爾尼克對外是怎么捍衛他的烏克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