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撤出赫爾松后,美國幫烏克蘭建核反應堆,要重拾對俄核威懾?

導讀幾天前,俄軍決定從第聶伯河右岸撤軍,將赫爾松市拱手讓給烏軍的舉動,在西方媒體中引起了極大反響,美國媒體紛紛慶祝烏克蘭取得“巨大勝利...

幾天前,俄軍決定從第聶伯河右岸撤軍,將赫爾松市拱手讓給烏軍的舉動,在西方媒體中引起了極大反響,美國媒體紛紛慶祝烏克蘭取得“巨大勝利”,并對俄軍瘋狂挖苦諷刺。在他們看來,俄羅斯失去了自俄烏沖突以來唯一的州府級城市,也是俄軍全面失去赫爾松地區的開端。

美國不少官員趁機慫恿烏克蘭盡快開啟和平談判,這種態度已經包含了對普京即將遭遇失敗的暗示。不過,這還不是美國政府唯一的動作,就在他們私下慫恿烏克蘭開啟和談之時,還做出了危險的動作。

當地時間13日,烏克蘭駐美國大使馬爾卡羅娃表示,烏克蘭和美國正計劃在烏克蘭境內建造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目的是解決烏克蘭面臨的能源問題。

這種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更小,功率更低。可以用在不能建造大型核電站的地方。烏克蘭方面的說法聽上去很合理,但是也從一個側面透露著欲蓋彌彰的意味。

我們都知道烏克蘭其實不缺乏核反應堆,目前該國境內一共有15座核反應堆,都是用來發電的。跟西歐各國不同,在德國、英國遭遇能源危機之時,烏克蘭還能反向為西邊輸電,但經過俄軍的幾輪精確打擊之后,烏克蘭的能源基礎設施已經損壞了40%,正面臨能源嚴重不足的情況。因此美國聲稱提供核反應堆幫助烏克蘭度過能源危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但問題是,美國在核問題上向來雙標,美國一向對伊朗等國的核設施極為敏感,以“國家安全”的理由阻止伊朗發展核技術,還對伊朗實施了數千項制裁。但同樣以“安全”為借口,美國和英國卻公然撕毀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幫助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有了美國的先例,各方的擔憂也就不奇怪了。目前關于美國核反應堆的詳細指標尚不明朗,如果美國向烏克蘭輸出高豐度的反應材料,還能算在民用的范疇之內嗎?

實際上不僅僅是烏克蘭,在美國的計劃中烏克蘭只是個開端,在未來美國還將幫助中東歐各國的燃煤電廠,轉變成為帶有效性反應堆的核電廠。美國的舉動在當下敏感的時刻,無疑是在火上澆油。

此前,俄羅斯就指控烏克蘭政府可能在制造臟彈,并聲稱西方國家也存在協助烏克蘭的嫌疑。根據俄方所獲信息,這些國家正與烏克蘭就“臟彈”原料供應進行談判。

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在介入后表示沒有證據,但似乎沒有打消俄羅斯方面的懷疑。特別是在俄軍撤離赫爾松后,美軍又高調宣布提供核反應堆,這無疑是在挑戰俄羅斯對于核問題的忍受度。

此前,一直有美國在歐洲加強對俄核威懾的傳言,特別是如今普京再三表態不會使用核武器的情況下,美烏很可能會主動實施核挑釁,來測試俄羅斯的底線,并為美國跟中東歐各國的后續合作提供可能性。

一旦美國在靠近俄羅斯的幾個國家建立了核威懾,那么俄羅斯必定要花更多精力來應對威脅,這對俄羅斯是一種巨大消耗,而美國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