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喊話中國“理解”美國,稱美方無意遏制中方,應定期舉行對話

導讀據報道,中美兩國領導人將會在G20峰會期間進行會晤,這是拜登入主白宮以來,兩人首度面對面會談,話題預料將聚焦臺海、朝鮮和烏克蘭等議題...

據報道,中美兩國領導人將會在G20峰會期間進行會晤,這是拜登入主白宮以來,兩人首度面對面會談,話題預料將聚焦臺海、朝鮮和烏克蘭等議題,美國安顧問沙利文表示,雖然雙方在多項關鍵議題上意見分歧,但美中雙方只是在“進行激烈的競爭”,“這種競爭不應該演變成沖突或對抗,而是需要審慎且合理地面對。”

除此之外,美財長耶倫也會出席此次會議,在趕赴G20峰會前,她喊話中國,稱需要穩定中美關系,并努力讓兩國關系建立在一個更好的基礎上,改善兩國關系,并定期舉行對話,同時耶倫認為,中美兩國關系緊張的根源,就是在于中方“誤解”了美國,美方無意完全遏制中國經濟,阻止其發展,中方應該“理解”美國。

說白了,中美如今最大的問題,是美國堅持要迫使中國按照美國規劃的道路向前走,而中國,絕不答應,美媒報道稱,拜登政府正試圖了解中國的真正立場。出訪前,拜登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他將“闡明雙方的紅線是什么”,了解中國的關鍵國家利益,也說明美國的關鍵國家利益。

據悉拜登還希望利用這次會議,“迫使”中國對俄烏沖突站隊,對烏克蘭態度更加積極,美國官員也表示,他們期盼看到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可以在部分領域尋求合作,包括公共衛生、緝毒和氣候變遷等。

由此可以看出,美方是有求于中國的,但是美國一直沒有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誠意,耶倫既然表態希望與中方進行合作、對話,就應該擺脫冷戰思維,不把中國當作戰略競爭對手,不去遏制中國的發展,兩國之間的緊張關系自然會有所緩解。

耶倫在采訪中就聲稱,美國對敏感技術的出口限制是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因為美國對“對供應鏈的可靠性表示擔憂“,比如所謂美國“過度依賴中國生產用于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的礦產資源”,美國只是“希望有一個更安全、更有彈性的供應鏈。”很明顯,美方再次將“黑鍋”甩給了中國。

事實上,若是美國不去泛化和濫用國家安全概念,不把技術問題政治化,不去遏制中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又會哪來嚴重的供應鏈問題呢?美方之所以切斷中美兩國半導體供應鏈,就是出于維護自身霸權的需要,但是耶倫在采訪時卻信誓旦旦地說,美國無意尋求將美國公司趕出中國,也沒有削減兩國之間“廣泛的商業活動”。在美國人眼中,自己是沒有錯誤的,錯誤都在對方身上。

這段時間,美方連續頒布所謂“芯片與科學法案”、“出口清單”以及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等,而這些行動的目的都很明確,就是妄圖遏制中國的發展。中國對美方的這一系列行徑表示堅決反對,同時我們敦促美方個別政客立刻停止相關錯誤行徑,否則必將遭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堅決反對。

與此同時,美方也在對俄羅斯動手,耶倫在印尼巴厘島宣布,將對向俄提供軍事技術的14名個人和28個實體實施制裁,可是拒絕透露具體的名單,如今世界各國都看到美國黔驢技窮,一旦遇到問題只能想到制裁,或許下一個對象就是中國。

現在美國政府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國內通貨膨脹嚴重,經濟恢復顯得底氣不足,最近美國多家大型互聯網企業,如推特、臉書都在大規模裁員。所以,搞好經濟問題,才是拜登政府的重中之重,多行不義必自斃,中方當然希望與美國的關系能夠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但是美國若是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中美兩國的緊張關系也很難解決。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