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競爭日益激烈,與中國脫鉤誰將受益?陸克文:有三個地區

導讀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13日表示,對于想分散業務并進軍新市場的企業而言,尤其是考量到與中國有關的地緣政治風險,印度、東南亞和墨西哥將成...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13日表示,對于想分散業務并進軍新市場的企業而言,尤其是考量到與中國有關的地緣政治風險,印度、東南亞和墨西哥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競爭者。

陸克文在新加坡舉行的德國企業亞太論壇上表示,當我環顧世界,我看到目前有三個地區受益于“大分散”(great diversification)或“早期脫鉤”(early decoupling)議題,一個是我們現在所在的東南亞,第二個是印度,而就北美來看,則是受惠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墨西哥。

同時也是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主席的陸克文表示,尤其是印度,過去一年來的經濟政策發生重大轉變,可能搖身一變成為跨國企業的新市場與制造中心,“作為過去20年來一直與印度打交道的人,我頭一次確信他們準備做出重大的政策轉變,如果他們真能做到這一點,就大型消費市場而言,印度將成為下一個中國,同時也將成為一個可靠的世界工廠。但莫迪能否讓理想成真?這仍然有待觀察”。印度不僅可能為出口商提供分散供應鏈的機會,還能成為新的終端市場。

美中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這場大流行病導致的供應與生產中斷,使全球企業分散業務的重要性大幅升高,也預告著建立新的貿易聯盟和所謂的“友善供應鏈”(friend-shoring,盟友和友好國家之間建立供應鏈網絡)的時代來臨。

陸克文表示,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在歐洲大陸的“中國議題”發展上將扮演重要角色。德國在中國大量投資,并因為在貿易和商業上過于依賴中國而備受批評,盡管其企業代表已刻意淡化這些擔憂。

隨著要求德國減少對中國依賴的政治壓力越來越大,上周德國總理朔爾茨首次造訪北京在歐洲掀起軒然大波。陸克文表示,“我的德國朋友經常低估他們在全球議題上的影響力,也經常低估他們在中國議題上的影響力”,“幾周前我看過朔爾茨在訪問北京前的書面聲明,我認為他在如何表達德國利益方面,取得恰如其分的平衡”。

在出訪北京之前,朔爾茨在“法蘭克福匯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和Politico的一篇專欄文章中表示,他不會尋求與中國脫鉤,而是要追求多元化與經濟韌性。

陸克文表示,各國不要因為在國家安全利益、盟友關系、人權義務以及與中國的經濟關系之間取得平衡非常困難而放棄,這一點很重要。

#中美關系##陸克文##德國#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