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重慶輪滑少年網上走紅 曾兩獲全國冠軍 想“滑”出中國

導讀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譚...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譚鎮東正在參加比賽。受訪人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姜念月) “我叫譚鎮東,快12歲了。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把輪滑‘滑’出中國,走向世界。”小小少年,志存高遠。

4歲與輪滑結緣,7歲拿到兩次全國冠軍,9歲受邀登上中央電視臺“非常6+1”節目,12歲獲“2022重慶市新時代好少年”稱號。他就是重慶江北新村·同創國際小學六年級的學生譚鎮東。

近日,憑著風馳電掣般的輪滑“絕技”,譚鎮東在網絡走紅,在他的輪滑視頻下面,網友們稱他為“老天爺喂飯吃的娃。”殊不知,在這1分的天賦背后,卻是孩子和家長99分的努力。

譚鎮東獲評“2022重慶市新時代好少年”。受訪人供圖

5歲娃娃懂得了“成功沒有捷徑”

“東東,你要不要玩兒‘輪滑’?”

“要!”

2015年11月,父親譚俊奇看似隨口的一問,便開啟了譚鎮東與輪滑的不解之緣。從答應的那天起,年僅4歲多的譚鎮東就開始了每天2小時的輪滑訓練。

穿上輪滑鞋、戴上護手和頭盔,從跌跌撞撞一步一步地挪,到后來肆意“飛馳”,譚鎮東只用了短短半年,就獲得了重慶市一個小型輪滑比賽幼兒組的金牌。

許多人夸贊譚鎮東有天賦,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練習期間摔的那些跟頭有多疼,小小的他必須咬著牙站起來繼續練,因為這是自己喜歡的事。

譚鎮東還記得,彼時在訓練“單輪轉”時,每次暈到不行的時候,他總是逼自己要再多轉幾圈,如此反復訓練增加旋轉圈數,慢慢地從轉幾十圈到保證標準動作可以轉幾百圈。

“其他小伙伴一周只來上一次課,而我每天都要上課。”譚鎮東說,學輪滑后拿到的第一塊獎牌教會了他“成功是沒有捷徑的”。

上小學后,譚鎮東的訓練任務更重了,他一放學就要直奔訓練場,每天兩三個小時的訓練,假期更是“朝九晚五”,無論刮風下雨,抑或嚴寒酷暑,譚鎮東在輪滑路上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過。

遇到“瓶頸”除了聽取教練的建議外,譚鎮東連睡覺時都在腦海中拆分動作,第二天再成百上千次地練習,最后才把這些拆分的動作組合起來。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時至今日,12歲的譚鎮東已深諳一個道理:他每一次摔倒,每一次站起來,都是在超越之前的自己。疼痛是帶給他力量的源泉,而傷痕是銘刻在成功路上的痕跡。

“我覺得,輪滑不僅帶給了我運動的快樂,更多的是收獲。讓我學會堅持,教會了我不怕困難。”正是這樣的“雙向奔赴”,讓譚鎮東在2019中國自由式輪滑系列賽鳥巢總決賽中獲得少年丙組“花式繞樁”亞軍,斬獲輪舞冠軍;在2020年全國輪滑學生錦標賽“花式繞樁”項目中獲得第二名;獲評“2022年重慶市新時代好少年”等一系列榮譽。

譚鎮東在2020年全國輪滑學生錦標賽“花式繞樁”項目中獲得第二名。受訪人供圖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譚鎮東靠著自己的堅持一步步超越自己,相信他的這份堅持會讓他在今后的人生中更上一層樓。

聊起夢想,譚鎮東回答得非常堅定:“我現在的夢想和我當初學‘輪滑’時的目標依然相同,就是要代表中國,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父親聊育兒 孩子的興趣和家長的陪伴是關鍵

對于譚鎮東收獲的榮譽,父親譚俊奇用了“比較滿意”來概括。但聽得出,他接受采訪時的講述充滿了自豪與驕傲。

對于多許人來說,譚鎮東是靠天賦成功的娃。譚俊奇并不認同:“他靠的是努力。”

譚俊奇回憶,無論是重慶40℃的高溫,還是寒冷的冬季,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譚鎮東都會非常自律地堅持每天至少2小時的訓練。到了寒暑假更是一整天“泡”在訓練場。

“如果這都不算努力,那什么才算?”譚俊奇說,但成功除了孩子自己的努力外,作為父母也需要陪伴和引導。

“2018年,我記得他進入了一個‘瓶頸期’,不想訓練。我就把他此前參賽奪冠的一張照片,印在了衣服上,作為禮物送給他,孩子很高興,也給他帶去了訓練的動力。”譚俊奇說,教育應是“柔軟”和“嚴格”并舉的。讓孩子選擇喜歡的事物,遇到困難時,家長用“柔軟”的方式去幫他戰勝,要好過嚴苛的逼迫。而家長的這種“溫和”引導,其實也是一種讓孩子必須學會戰勝苦難,堅持不懈的“嚴格”。

譚鎮東正在表演輪滑。受訪人供圖

此外,陪伴也是譚俊奇認為成就孩子的重要條件。“我至今都在送他上學,不是我‘放不開手’,而是我在見縫插針地找機會與他談心聊天,讓我們的親子溝通更順暢。”譚俊奇說,譚鎮東每天回家后除了要完成學業還要進行輪滑訓練,親子溝通時間非常少,但他就是通過這種“見縫插針”的方式進行陪伴,能很快掌握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態,并及時引導糾正。

最后,譚俊奇總結了他的“育兒經”:在學習的時候引導孩子認真學,在玩兒的時候讓他使勁玩兒。讓孩子自己選擇所愛所喜歡的事物,給足孩子支持和關懷,之后便靜待花開吧。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