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財經
作者|李保銘
編輯|吳亞
7月3日晚間,創維數字發布公告,由于其母公司創維RGB要約收購期滿,創維數字股票在7月4日停牌。
這場要約收購最高資金總額約為74.77億元,從去年12月即已開始謀劃布局,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告訴搜狐財經,變動完成后,將有助于提高黃宏生家族決策效率、縮短其決策鏈條。
不過,黃宏生家族從幕后走向臺前,親自操刀創維,似乎也表明近年來創維集團及其子公司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無論是2016年提出“營收千億”的五年計劃還是“拆分10家上市公司”的豪言壯語,亦或是發力海外業務,都未能帶領創維集團逆勢趕超。
此次要約收購,雖然將加快雙方資源共享,進一步提升創維集團內部協同,提升業務效率,且在創維集團“強鏈補鏈延鏈”中實現反哺。
要約收購資金總額約74.7億元,黃宏生家族系實控人
根據7月3日晚的最新公告顯示,此次要約收購的最大股份數量為5億余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43.86%,要約收購價格為14.82元/股,此前,要約價為每股15.02元。按此計算,本次要約收購最高資金總額約為74.77億元。這次的收購期限從6月2日開始,7月3日結束,將在要約收購結果公告日開市起復牌。
據悉,這次要約收購為全面要約收購,不以終止創維數字上市地位為目的,但仍存在股權分布不具備上市條件、終止上市等風險。
在此次要約之前,黃宏生家族還以創維集團(00751.HK)為主體,在去年年底謀求要約回購。
去年12月23日創維集團召開董事會,審議并通過了于香港聯交所擬對創維集團股東要約回購計劃,創維集團已于今年5月結束要約回購,共收到近6.9億股股份有效接納,占當天已發行股份總數約26.68%,其中5月31日宣布1億股回購股份注銷(“完成”)。
要約回購完成后,黃宏生家族(黃宏生、林衛平、林勁)及其一致行動人TargetSuccess在創維集團的持股比例因要約回購而被動上升至50.35%,成為創維集團的實際控制人。而在創維集團未進行此次要約回購之前,黃氏家族共持有創維集團12.5億余股股份權益,占其發行股份的約48.4%。
黃宏生家族對創維集團的絕對控股也是此次創維RGB全面要約收購創維數字的先決條件。
根據規定,收購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到該公司已發行股份30%時繼續增持股份的,應當采取要約方式進行,發出全面要約或者部分要約。
12月23日,在創維集團開股東大會確定要約回購當天,創維RGB也同時召開董事會和股東會,分別審議并通過要約收購創維數字除創維RGB、液晶科技所持股份以外的全部創維數字無限售條件流通A股。
而此次針對創維數字的全面要約收購之前,黃宏生家族已經通過創維RGB和液晶科技合計間接持有創維數字52.55%的股份,成為創維數字的實控人。
本次全面要約收購之后,黃宏生家族將進一步鞏固其在創維數字的地位,成為其絕對控股股東。一位金融研究員告訴搜狐財經,此次全面要約收購或將進一步提升黃氏家族在創維數字的話語權以及其在董事會席位占比。
黃氏家族重回臺前
值得一提的是,創維集團及其子公司近年來頻遭人員變動。去年6月,在創維集團宣布要約收購的前半年,創維集團發布公告,稱由于賴偉德已達到退休年齡辭去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執行委員會主席、創維數字董事長等職務,接替者林勁系黃宏生之子。
林勁1984年出生,本科畢業于多倫多大學電子工程專業,于2022年7月7日獲委任為創維集團董事會主席,并擔任包括創維旗下酷開科技、創維數字等公司在內的董事一職,以及開沃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及創源天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其若干子公司的非執行董事。
回顧林勁的成長之路,可以發現,其25歲(2009年)曾任職于全球第四大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聯發科擔任銷售經理,在電子、電子元件設計及制造業領域擁有超10年工作經驗。
創維RGB也在去年年底經歷高層調整,公司內部文件稱,公司總裁將由創維集團行政總裁施馳兼任,并擔任公司執行班子負責人,李堅不再擔任公司總裁,改任公司副總裁。
回顧創維集團30余年來的發展,先后經歷了家族企業到職業經理人的發展,2013年朱沆、李煒文出版的圖書《從人治到法治:粵商家族企業的治理》中,曾詳細記錄了創維集團曲折前進的管理專業化之路。
黃宏生自上世紀80年代末創立創維公司之后,因2004年涉罪事件,其家族在其獲得保釋后四天撤出創維數碼董事會與管理層。
根據書中記載,其胞弟黃培升辭任執行董事;黃宏生則改任為公司非執行董事,不再參與公司管理工作;黃妻林衛平及其母羅玉英亦辭去相關職務,同時各個子公司的董事會也重新調整,使黃氏家族徹底淡出創維管理層。
取而代之的是一任任職業經理人,開啟了創維集團高層更迭的序幕。2004年,王殿甫擔任創維執行主席與行政總裁,張學斌擔任執行董事。即便在此后2006年黃氏兄弟因罪入獄后,創維的職業經理人團隊也起到了拯救創維的作用。
2009年,黃宏生出獄后,有關家族企業重新掌權的聲音不絕于耳,2012年,創維數碼在香港披露黃宏生之妻林衛平接任張學斌成為董事會主席,隨后創維集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否認“接管”傳言。
從去年林勁升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到今年5月份黃氏家族全面控股創維集團,再到目前全面要約收購創維數字,種種跡象表明,黃宏生家族似乎正在重新回到臺前。
但與本世紀頭十年的巨大影響力相比,重掌創維的黃宏生多了幾分英雄遲暮的色彩。
表現不及預期,“千億營收”目標僅完成一半
要約收購報告中指出,創維RGB經營狀況良好,2020-2022年度實現營收分別為348.91億元、447.22億元和482.0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26億元、5.97億元和11.17億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創維RGB總資產為538.5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118.17億元,其中貨幣資金118.02億元。
雖然如此,但高層頻頻變動及黃宏生家族重新走向創維臺前等跡象也表明,創維近年的整體表現似乎并不盡如人意。
2016年,賴偉德接棒林衛平,曾在2017年左右提出五年轉型升級戰略,以助力創維實現“千億營收”目標,并將創維業務拆分為多媒體業務、智能系統技術業務、智能電器業務、現代服務業等,其中多媒體業務定下400億營收目標。
然而,五年戰略期滿后,“千億營收”目標僅完成一半。根據最新的2022年報顯示,創維集團營業收入僅534.91億元,其中多媒體業務僅230.8億元,距離400億元營收也僅完成一半左右,而且業務還有較大波動,與2021年度多媒體業務273.7億元營收相比,減少15.7%。
不僅如此,創維集團還曾提出“拆分10家上市公司,每家百億規模”的目標,至今仍未完成。2021年3月,黃宏生曾公開表示,“創維計劃利用資本市場的開放性尋求發展,未來可能拆分10家上市公司,每家公司目標百億規模。”隨后不久,創維電器傳出拆分上市消息。2021年年底,創維電器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試圖在創業板上市。
然而卻在遭多輪問詢后終止上市。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創維電器增收不增利現象突出。三年來,創維電器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6.85億元、37.39億元和40億元,營收連續三年增長,但凈利潤卻連續三年下跌,由2019年的1.75億元降至1.52億元,再降至1.24億元。
創維電器之外,創維集團還曾拆分其OTT業務公司酷開科技。2020年8月,創維集團曾發布公告,表示聯交所上市委員會于2020年7月31日同意本公司可根據上市規則第15項應用指引進行建議分拆。公司管理層目前正在審查市場狀況以及分拆的方案,包括上市時間和地點。但除了2021年初深圳證監局披露其接受中金公司輔導等信息外,其他信息披露甚少。
創維集團的出海業務同樣不順。電視業務作為創維集團重要營收來源之一,海外市場的可能性很早即被關注。早在2015年,創維集團并購德國美茲,進軍歐洲家電市場,但2022年,創維集團海外市場營業額為人民幣169.27億元,占營收比重為31.6%,同比下降4.4%,與此同時,2022年美的海外業務占比為41.48%,海爾智家海外業務占比為52%。
國內業務依舊是其主要收入來源,但國內家電市場遇冷已成定局。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3634萬臺,同比下降5.2%,零售額規模為1123億元,同比下降12.9%。
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降幅達43.62%
2022年,創維數字營收高達120億,同比增長10.71%,歸母凈利潤8.2億,同比增長95.13%。其中,智能終端業務占營收比重近8成,財報顯示,營收主要為機頂盒、液晶器件及汽車電子等業務收入。
雖然創維數字作為創維集團的子公司2022年度財務表現亮眼,但進入2023Q1下滑比較明顯,營收和歸母凈利潤雙降。2023年Q1實現營收23.42億元,同比減少15.45%;歸母凈利潤1.17億元,同比減少43.62%。
不過,此次全面要約收購后,雙方或加快資源共享,進一步提升創維集團內部協同,提升業務效率。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告訴搜狐財經,黃宏生家族持股比例超過50%變成絕對控股,并成為創維數字實控人,相對來說將提高其管理權限,提高其決策效率、縮短其決策鏈條。
“因為超過50%以上股份比例意味著不受其他股東過多干涉和影響,可以對公司的發展做出一些比較重大的決策。”他認為,創維數字是創維集團多元化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環,兩者后續或在品牌推廣、營銷渠道、人才、技術專利等各方面實現共享和工廠生產等資源調度。
不僅如此,通過全面要約收購,創維集團也能進一步實現“強鏈補鏈延鏈”。創維集團主營業務之一為智能電視,相關業務2022年營收為182.33億元,占營收比重為34.08%。通過要約收購,智能電視與機頂盒業務的上下游協同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