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承認,這些炮彈真沒有了……

導讀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道 綿延數公里的戰壕中滿是筋疲力盡的士兵,震耳欲聾的噪音、彈坑周圍的尸體、持續不斷的炮火,除了死亡、還是死亡。...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道綿延數公里的戰壕中滿是筋疲力盡的士兵,震耳欲聾的噪音、彈坑周圍的尸體、持續不斷的炮火,除了死亡、還是死亡。在典型的一戰場景中,俄烏軍隊在頓巴斯地區寸土必爭,雙方傷亡不計其數。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2月19日報道,經過近一年的對抗,克里姆林宮去年2月發動的閃電行動演變成了一場消耗戰,陣地停滯不前,主導這場消耗戰的是火炮。烏克蘭軍隊每天發射約5000發炮彈以阻止敵人推進: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消耗速度,這使得西方軍火庫捉襟見肘,也無法找到快速解決方案。

在派遣主戰坦克一事在幾周前獲得通過后,也是在就可能的戰斗機交付事宜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幾天前承認了許多分析人士數月來一直在警告的事情:烏克蘭軍隊急需火炮彈藥,而北約盟國已無處可尋彈藥。斯托爾滕貝格14日在布魯塞爾表示:“烏克蘭消耗彈藥的速度遠超我們生產彈藥所能達到的速度,這也給我們的軍火工業帶來了很大壓力。”18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回應了這項挑戰:她提出了一項歐洲范圍內的倡議,通過有規劃的聯合采購計劃促進工業生產能力的擴大。



烏軍開炮

在嘗試加快向基輔運送新武器的同時,西方國家也在想方設法補充已經捉襟見肘的軍火庫。芬蘭國際問題研究所俄羅斯與歐亞大陸項目主任莫舍斯·阿爾卡季說:“反應來得很遲。增加產量的計劃應該在數月前就開始。”北約盟國的首要任務是制造北約標準的155毫米口徑炮彈。斯托爾滕貝格承認,現在這種武器的訂單大約要等兩年半的時間才能準備就緒。一些聯盟成員國已經向烏克蘭捐贈了很多物資,以至于丹麥的法制“凱撒”自行榴彈炮炮彈已經一顆不剩,而愛沙尼亞的軍火庫中也連一門155毫米榴彈炮都沒有了。

據多個西方情報機構估計,在貫穿烏克蘭南部和東部的近1000公里的整條前線上,基輔的軍隊每周發射3萬至4萬發重型火炮炮彈。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美國每月生產1.44萬枚重型火炮炮彈。基輔的需求導致五角大樓在去年9月將產量目標提高了兩倍,幾周前又翻了一番: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產量將增加到每月超過9萬枚,這是自朝鮮戰爭以來前所未有的生產水平。華盛頓還與首爾達成協議,購買10萬枚韓國炮彈。

阿爾卡季認為:“自1991年(冷戰結束)以來,西方在防務方面犯了很多錯誤。他們專注于他們的后現代世界理念,相信歐洲再也不會出現常規戰爭。”

延伸閱讀:

美專家:澤連斯基最后可能不得不接受不符合目標的結果

烏克蘭危機升級這一年來,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查爾斯·庫普乾多次撰文,呼吁西方世界推動談判進程。他指出,就這場戰爭而言,“凍結沖突”比徹底的外交解決更有可能實現。北約即使繼續升級對烏軍事援助,也應推動烏克蘭準備接受外交途徑解決問題。而沖突雙方需要了解,“不論是否愿意,最后可能不得不接受一個不符合全部目標的結果”。

“打和談并不矛盾。”2月16日,庫普乾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亦認可“邊打邊談”的可行性。但他也強調,“今天我們還沒有走到(談判)那一步。”庫普乾強調。

庫普乾曾在克林頓政府時期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歐洲事務主任。2014年到2017年,他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助理、歐洲事務高級主任,是白宮主管歐洲和俄羅斯事務的高層官員。

“我的預計是,我們應當維持對戰事的關注,至少到今年下半年。”庫普乾說,“或許今年秋天之后,長期的軍事僵持將促使俄烏雙方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案。”



查爾斯·庫普乾。

“打和談并不矛盾”

中國新聞周刊:烏克蘭危機升級一整年來,俄烏雙方的戰略目標一直處于調整中。你覺得普京目前為“特別軍事行動”設定的目標是什么?澤連斯基目前的戰略目標又是什么?雙方近期內重啟和談接觸的可能性大嗎?

庫普乾:未來會有一天,俄羅斯和烏克蘭將嘗試從戰場走向談判桌,但今天還沒有走到那一步。現在雙方仍相信自己能在戰場上取得進展。

現在,普京似乎正在調整其目標,改變對“勝利”的定義,聚焦于控制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我們尚不知道他能否成功實現這一目標。但他何時會回到談判桌仍是不確定的事情。我認為他目前的想法依然是招募更多兵源,將他們派往烏克蘭,準備發動新的攻勢。

對烏克蘭來說,最初的目標也已經過時。現在,烏克蘭政府希望恢復領土和主權完整,希望從所有烏克蘭領土上驅逐俄羅斯軍隊,恢復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和頓巴斯戰爭之前的邊界。

沖突初期,在美國支持下,烏克蘭在談判桌上展現出盡可能強硬的立場。現在美國及其北約盟友的政策依然是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支持其繼續戰斗。這些情況也影響了烏克蘭政府對戰略目標的設定。

但我的推測是,烏克蘭缺乏足夠的作戰能力以實現當前提出的目標。而且,如果烏克蘭真的反攻克里米亞,俄羅斯很可能訴諸核武器。雖然我們不知道烏克蘭將在何時降低其要求、滿足于一個比完全收復主權領土更低的結果,但我想,無論他們是否愿意,澤連斯基最后可能不得不接受一個不符合他們全部目標的結果。

總的來說,戰事很可能至少持續到今年下半年。或許秋天之后,長期的軍事僵持將促使俄烏雙方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案。

中國新聞周刊:美俄雙方的一些專家近期都曾提出“邊打邊談”、盡快啟動接觸對話的提議,你如何看待“邊打邊談”?

庫普乾:打和談并不矛盾。我認為,即使北約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并支持烏克蘭收回更多領土,北約也依然應當推動烏克蘭準備接受外交途徑解決問題。這場沖突最終需要美國、美國的西方盟國、烏克蘭、俄羅斯之間對話來解決。現在,歐洲主要國家仍保持和俄羅斯的溝通,但美俄之間的外交接觸很少。

有望“凍結沖突”嗎?

中國新聞周刊:一年前俄軍發起“特別軍事行動”時,美國政府是否預料到戰事會發展到現在的僵持局面?

庫普乾:烏克蘭軍隊的表現絕對超出了預期。我想,一年前,包括克里姆林宮在內,多數人都認為烏克蘭無法在最初的幾周內抵住俄羅斯的猛攻。但烏克蘭軍隊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訓練有素,準備充分;民眾表現出了英勇的決心;這個國家比各方專家預期的更有韌性,更有能力。

另一方面,西方援助武器迅速流向烏克蘭,從反坦克武器和手榴彈開始,然后是火炮、主戰坦克。軍事援助是烏克蘭能夠長期作戰的關鍵因素。

中國新聞周刊:西方不斷升級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是一種主動的政策選擇,還是主要受到烏克蘭軍隊戰場勝利的推動?新的一年軍事援助會繼續升級嗎?

庫普乾:你提到的兩方面因素都有,相互作用。拜登政府在第一時間就在援助烏克蘭、加強北約及制裁俄羅斯三條戰線上推出一系列措施。與此同時,烏克蘭在戰場上的表現鼓勵了美國及其盟友采取更多行動。盡管西方仍在遵守避免同俄羅斯直接發生戰爭的紅線,但它已經大大增加了武器的數量和質量,并保證了持續供應。

關于2023年的軍事援助是否會升級,目前還不好預測。美歐會繼續提供坦克,但是先進戰斗機、遠程導彈乃至投入北約地面部隊,目前都還不在討論的范圍內。然而,我認為,我們根本無法預判北約是否會在提供武器方面更進一步。

中國新聞周刊:美國不斷升級介入俄烏沖突,是否意味著美國改變了對俄羅斯的長期政策,不再試圖和俄羅斯保持戰略穩定,而是追求“更大的勝利”甚至“擊敗普京”?

庫普乾:可以肯定地說,在可預見的未來,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將是對抗性的。我們回到了分裂和軍事化的時代,我們看到了北約的繼續擴張。如果想要顯著改善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可能需要一個非常不同的俄羅斯政府。

但另一方面,美國目前的政策目標是:“面對俄羅斯侵略時,我們需要幫助烏克蘭。”我不認為美國或歐洲盟國正在尋求改變俄羅斯的政權,或以某種方式顛覆普京的統治,軍事援助的目標是阻止并扭轉當前的戰局。就長遠來說,我們仍需要就更廣泛的歐洲安全架構和北約擴張的未來和俄羅斯進行對話,但這是未來,不是現在。

我們可以想象的一種結局是“凍結沖突”。凍結沖突比徹底的外交解決更有可能。無論戰斗在何時、在哪里停止,無論雙方的實際控制線在什么位置,俄烏雙方可能都無法達成共識;俄羅斯、烏克蘭及歐美各方也很難通過外交協議走向穩定的和平。

另外,即使戰爭結束了,我認為美國還會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這將成為一個確保烏克蘭自衛能力的長期努力。



俄烏戰場

中國新聞周刊:一年來,新一輪納卡沖突、敘利亞地震災后救援等事件顯示出,俄烏沖突影響了俄羅斯在其他地區發揮其原有的地緣影響力。美國是否會利用這個機會,在中東、中亞、外高加索等地區重建影響力,以彌補特朗普時期的戰略回撤造成的影響力減退?

庫普乾:我不認為我們會看到美國填補俄羅斯留下的各種地區影響力空白。對美國而言,這場戰爭最重要的變化,是讓美國重建了在歐洲和亞洲地區的強大存在及盟友網絡。對此,民主、共和兩黨已經達成共識。所以我認為美國政府未來仍將專注于在歐亞大陸發揮影響力,而非回歸中東這樣的地區。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