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名美科學家聯名呼吁美中續簽科技合作協定:美國很多實驗都獲益于中方成果

導讀 原標題:上千名美科學家聯名呼吁美中續簽科技合作協定:美國很多實驗都獲益于中方成果【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美國許多科學實驗都獲益于...

原標題:上千名美科學家聯名呼吁美中續簽科技合作協定:美國很多實驗都獲益于中方成果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美國許多科學實驗都獲益于中方的研究成果,而且還是免費獲得的。”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基維爾森說。

在部分美國政客出于政治動機的阻礙下,有著40多年歷史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前途未卜,已然令美國科學家們憂心忡忡。就在這項協定到期前三天,兩名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8月24日向美國總統拜登發去了一份全美1000名科學家和學者的聯名信,呼吁白宮與中方續簽合作協定。信函在駁斥所謂“中國竊取美國科學成果”說辭的同時,還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的許多實驗確實受益于中國的科研成果,中斷合作將對美國自身的研究和教育造成負面影響。

作為兩國科技合作的重要象征,中美在1979年建交時簽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協定》,確定雙方在太空、能源和環境問題等廣泛領域開展合作,該協定每5年續簽一次,40余年從未間斷。今年到期時間(8月27日)已過,兩國仍未傳出續簽的消息。盡管美國務院此前稱將在與中方談判的同時將協定延長6個月,但考慮到美國政界強烈的反華情緒,美方科學家們對續簽協定的前景并不樂觀。

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史蒂文·基維爾森/《南華早報》配圖

據《南華早報》9月6日報道,斯坦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彼得·邁克爾森(Peter Michelson)和史蒂文·基維爾森(Steven Kivelson)收集了美國大學1000名科學家和學者的簽名,并致信白宮呼吁政府同中國續簽有著44年歷史之久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我認為科學界需要大聲疾呼,因為他們的聲音并不總能被聽到。”邁克爾森表示,科學家們把大多數時間花在了辦公室和實驗室里,往往“忙于科學而非考慮政治”。

在8月24日也就是協定到期前三天,邁克爾森和基維爾森已將聯名信發給了白宮。倆人在信中告訴拜登:“切斷與中國的聯系將直接對我們自己的研究、同事的工作以及我們大學的教育使命產生負面影響。”

基維爾森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學術研究和工業研究之間存在“很大的區別”。

“確實,半導體技術已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說,“但基礎科學的投入早于對技術產生影響之前,而且所有基礎科學都已公開并獲得廣泛傳播。”

他補充道:“在這么長的時間里,沒有任何實際的方法來保守基礎物理和科學的秘密。”他強調,大學進行的這類研究的目標并非生產“有用的產品或東西,而是生產知識”。

“當然了,知識最終會讓每一個人受益。”基維爾森說。

2023年7月1日,中國國際半導體設備、材料、制造展覽會。晶盛機電展臺,碳化硅襯底片,碳化硅外延片/IC Photo

至于所謂“中國正在從美國那里竊取偉大的科學”的說辭,基維爾森直言不諱予以了反駁。

“事實上,就我研究的量子材料領域而言,中國的投資比美國還多。”他指出,很多同僚所做的許多實驗確實受益于中國的研究成果,而且都是免費獲得的。

“當溝通渠道暢通時,我們會直接受益。”基維爾森說。

據路透社此前報道,對于協定是否續簽所引發的猜測,美國國務院8月23日表示,美國正在尋求授權與中方進行談判,以修改和加強協定條款,期間將在6個月內使協議保持繼續生效。

針對美方的盤算,歐洲“科學商業”(Science/Business)網站引述維拉諾瓦大學政治學家黛博拉·塞利格松(Deborah Seligsohn)的分析稱,談判將有助于解決雙方學者訪問對方學術網站遇到的阻礙。她還認為,補充的條款可能會規定合作研究是為了和平的目的,以此安撫那些擔心科技交流會讓中國軍事研究獲益的批評人士。

曾擔任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科學顧問的約翰·霍爾德倫(John Holdren)表示,美國政府還可能借機投入更多資源,較以往更加密切地追蹤中美政府間研究項目的“進展、問題和敏感性”。

“說實話,我有點悲觀,”邁克爾森說,“我認為(美國)兩黨不會達成共識。”

邁克爾森認為,中美兩國的溝通對話很重要,“至少不要在所有事情周圍都設置障礙”。他說,6個月的延期表明雙方愿意就某些令人擔憂的領域進行談判,在作出最終決定之前,必須利用專業知識對利益得失進行深刻地權衡。

2022年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澎湃影像

40多年來,中美兩國在《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下相繼簽訂了30多個議定書/協議,涉及20多個子領域,覆蓋了衛生健康、氣候變化、生態保護和核安全等領域,為兩國建立互信、擴大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學商業”提到,《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本身是份簡短的文件,但不意味著它不重要。亞利桑那大學高等教育學教授珍妮·李(Jenny Lee)表示。“這份文件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了兩國的善意姿態,旨在以造福彼此的方式共同推動科學進步。”

然而,在中美關系緊張的當下,這項互利互惠的協定也成了一些美國政客攻擊的“眼中釘”,美國政界近來屢屢傳出無端指責中國借協議在安全和軍事上獲得優勢地位的聒噪之聲。

今年6月,一直對華充滿敵意的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牽頭帶領數十名共和黨議員致函美國務卿布林肯,“強烈建議”美政府不要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這些政客不厭其煩地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論”,聲稱中國會因此在關鍵技術上取得優勢,有助于中國實現軍事現代化,宣稱“美國必須停止助攻自己的毀滅”。

另一方面,支持續簽者發出警告稱,如果《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失效,不僅會危及氣候變化和公共衛生等關鍵領域的政府間合作,還會阻礙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學術合作,美國將失去對中國技術進步的寶貴了解。近來不少美媒指出,美國主流觀點仍傾向于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這些對華鷹派政客的無事生非才是傷害美國的真兇。協定的存續具有風向標意義,若得以續簽,將釋放兩國可以擱置爭議,攜手合作的強有力信號。

彭博社22日亦發表評論文章稱“和中國一起搞科學讓美國更強大”(Doing Science With China Makes the US Stronger),喊話拜登不該被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嚇倒”,敦促其效仿前任“毫不猶豫”地續簽協定。

當地時間7月19日,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參加阿斯彭安全論壇時表示,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爭取中美關系穩下來、好起來。美方應拉長正面清單,用誠意加強對話、拓展合作,從一點一滴做起,為中美關系發展增添正能量。包括增加客運航班,調整赴華旅行提醒,續簽《中美科技合作協定》,恢復“相互教育和文化交流法”項下國會議員和助手訪華項目,舉辦中美旅游高層對話會,在入境、簽證等方面為對方國家學生、學者、游客、企業家等各界人士互訪提供便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